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蔬菜》2007,(1):23-23
近年来.枣庄地区春早熟小拱棚矮生菜豆(地芸豆)栽培发展迅速,效益好,收入较高。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整地施肥 选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冬前深翻.每6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kg、磷酸二铵30kg作基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松 《中国种业》2017,(7):74-75
论述了桂果蔗1号脱毒健康组培苗繁育种茎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脱毒苗健康组培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后种茎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夏泽 《种子世界》2000,(7):36-37
繁种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前茬为非豆类作物的地块。  相似文献   

4.
5.
油麦菜为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嫩茎的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品种根系浅,须根发达,抽薹后形成肉质茎。叶互生,披针形,色绿,叶面平展,叶缘锯状,外叶开展,新叶松散。头状花絮,花黄色,自花授粉。子房单室,瘦果,黑褐色,成熟时顶端具有伞状冠毛,易随风飞散。  相似文献   

6.
徐涛  王进 《中国种业》2003,(6):45-45
河西走廊地区光、热、水利资源优越,气候干燥,交通方便,是进行作物和蔬菜繁种的全国最优秀的基地之一,在该区繁殖的种子,籽粒饱满,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发芽率高,病虫率低,深受农户、商家及经营户的青睐。现将春播萝卜采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隔离设置选地倒茬萝卜为十  相似文献   

7.
四季豆高山夏秋季繁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四季豆(菜豆)常年播种面积近30万亩,且亩播种量达5 kg,用种量大,但本省春季繁种的四季豆生长后期正处于长江流域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易引起落花、落荚.  相似文献   

8.
丁平 《种子世界》2010,(9):50-51
<正>1选地隔离,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为了保证繁育种子的质量,水萝卜繁种应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排涝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同时,为了防止串花,繁种地块要远离其他水萝卜或萝卜生产田500m,以保证繁育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中泰合资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苦瓜杂交种高优1号,经过鲁南地区近几年试种,具有耐热、耐湿、抗病性强、坐果率高、商品性好的突出优点。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播种育苗1.1适时播种苦瓜在黄淮流域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内播种育苗,4月上旬定植,这样有利于提早上市,并延长采收期。1.2催芽先将种子放进25~30℃的温水中,洗净种皮上的胶状物质,然后捞起种子再放入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0min并不断搅拌,以杀菌消毒。接着用清水在室温下浸泡12h,使苦瓜种子充分吸水,促进种子萌动发芽。然后把种子捞起沥干水分,人工破嘴后用清洁湿润的棉…  相似文献   

10.
威糯王1号是威海市农科中心1999年以外引系1211-3作母本,自选系DN01为父本育成的新一代超高产鲜食型玉米杂交种。2001-2002年,分别在本省17个地市及江苏、甘肃、山西、海南、河北等11个省市示范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品质优良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于该品种制种父本与母本同期播,因此采用“二比扔”法可显著增加母本株数,增加产量。此法中“二”即两行母本以大、小行种植,大行中间插种1行父本,“扔”即父本散粉后砍掉。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亲本特征特性母本1211-3植株健壮,生长势较…  相似文献   

11.
芸豆种子蛋白组分及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芸豆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研究芸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溶、盐溶和总蛋白组分变化及种子胚和子叶变化过程中蛋白组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芸豆种子的子叶、胚含有丰富的蛋白亚基,其中,同一品种子叶和胚贮藏蛋白亚基差异明显,子叶、胚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总蛋白相差不大、条带丰富;不同品种之间条带存在差异;在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的降解速度快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子叶亚基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胚的亚基降解速度;不同品种间子叶、胚条带差异明显,种子活力高的品种(Y05,Y06)降解速度快于种子活力低的品种(Y09,Y1 1),而蛋白含量高的品种(Y1 1,Y05)与蛋白含量低的品种(Y06,Y09)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芸豆品种鉴定、品种改良、优质栽培及发芽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修文县土地产出率,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一套有推广价值的番茄-棒豆-莲花白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利用了番茄生产过程剩余的肥料和支架,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3.
1海拔高度、地形、品种选择 四季豆是喜温蔬菜,发芽适温是25℃,花芽分化适温为20~25℃,在32℃以上的高温下,不捻花粉数增加而引起落花、落荚,为了满足四季豆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的要求,一般应选在海拔600~1 200m的有隔离条件的高山上种植,或者选择朝阴山岙和周围植被良好的地方,品种以选蔓性种如东引一号为好.  相似文献   

14.
芸豆品种提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豆是自花受粉作物,一般异交率在4%左右。由于亩用种量大,一杂交花所结种子少,人工去雄困难,所以很难利用杂种一代。但在定型品种的繁殖过程中,由于繁种代数增加、繁育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品种纯度下降。所以,芸豆品种的提纯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开平  康艳琼 《种子科技》2002,20(2):115-115
优 6 0 78是用 - 32 A与 6 0 7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 ,199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生产上表现生育期适中 ,高产稳产 ,抗性好 ,制种易获高产。 2 0 0 0年我公司夏制 5 16亩 ,平均亩产 30 1.5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确定播差 ,适时播种根据多年对 优 6 0 78制种实践 ,父母本播差调节采取以时差为主 ,兼顾叶差 ,参考温差的办法 ,对抽穗扬花期和播种差期进行确定。我县为双季稻区 ,根据气候特点及双亲特性 ,为避开 6月下旬至 7月份的高温多雨天气 , 优 6 0 78制种始穗期确定在 6月 1日左右。依据 优 6 0…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芸豆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芸豆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也是中国优势农产品。笔者通过分析中国芸豆分布、生产、出口现状,针对芸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工出口为龙头,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通过树立“品牌农业”思想,适度规模,优区优栽,不断提高芸豆产品质量,加快推进芸豆产业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促进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战国 《作物杂志》2008,24(1):44-46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不同农艺措施对菜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菜豆生产寻找高效节水技术措施。滴灌能明显降低耗水量,比畦灌节水30%,耗水强度也明显降低,菜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增产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6kg/mm.hm2。在畦灌条件下,不同农艺措施之间耗水总量和耗水强度差异不大,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抗旱剂、保水剂的菜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增产分别达25.2%和18.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4.0kg/mm.hm2和11.1kg/mm.hm2。菜豆根瘤菌生长发育状况在不同处理之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菜豆为试材,采用土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外源铬(0、2、8、15、25 mg/kg)对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外源铬(15、25 mg/kg)对菜豆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叶面积、主根长有显著、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抑制了菜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芽苗菜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大多采用人工管理与家庭作坊模式,使管理繁琐,劳动力密集,难以实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更因设施简陋与气候多变,难以做到常年生产与无公害操作。在芽苗菜的生产中,常因化肥农药的使用而造成产品的药残与环境的污染。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开发研究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化生产,以实现芽苗菜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工厂化与无公害化。这种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芽苗菜生产中急需探索与解决的新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种功能型的保健蔬菜产业得以健康地发展。通过对传统生产模式的研究,提出了采用计算机环控技术代替人为的环境管理;运用物理杀菌技术、空间隔离、免基质栽培技术实现完全无公害无残留的生产转变;并通过计算机专家系统的应用,实现操作过程的简易化、傻瓜化与流程化,为芽苗菜常年生产和全年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为这种新兴的蔬菜产业开辟一条提升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芸豆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芸豆种子的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芸豆种子黄酮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抑制率最高可达21.5%,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2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