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翟明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1):60-63
在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植被建设中需遵循8项原则: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建设手段采用人工与天然相结合,以天然为主的原则;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原则;多种繁殖材料相结合,以种子繁殖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4.
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而人为盲目开采矿产资源又使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破坏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阐述了当前矿业生产存在的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讨论矿区开采后的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5.
试论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性地论述了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被恢复程度前景及急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7.
齐仲飞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89,(2):52-56
在美国北部的大平原上,由于较粗放的露天采矿,造成了必须将大量的表土回填到原来区域的问题,而且回填过程中覆盖表土的厚度和地面覆盖的方法,对植被恢复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确定最适宜植被生长的覆盖表土厚度和地面覆盖方法,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矿山采空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空区植被的废弃裸露加剧了生态破坏,导致土壤基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结构被破坏、抗冲抗蚀性降低,土壤侵蚀加快,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矿山采空区植被恢复方面研究资料,阐述了此方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恢复措施的优势及劣势,为今后此类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开挖面岩石裸露,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浙江省上虞市小越镇新宅村裸露岩石采用“裸露岩体栽植复绿种植基及复绿方法”进行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达到99.0%以上,生态效益显著,景观价值高。该方法就地取材,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栽植复绿效果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植被恢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被恢复是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在充分考虑辽东山区植被破坏原因、植被恢复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从生态自我修复的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采取了封禁保护、舍饲圈养、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调整能源结构、推广节柴技术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人工辅助措施,加速自然植被的原生演替。 相似文献
11.
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学依据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黄土高原建造植被,应当遵循植被区划、立地条件类型、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造林与种划相结合、采用传统造林树种与发掘当地野生树种相结合等基本的生态学原则。这一地区长期造林效果不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违了植被恢复必须遵循的以上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恢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简述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方式、组成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同时提出我国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东川严惩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川是森林资源缺乏、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暴发频繁,水土流失的结果改变 了造林地的立地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防治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认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克服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造林立土条件差、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的缺陷,把治理与社会经济的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东川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以短养长,逐步恢复植被扩大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和生物数据的分析,说明施肥对流失山地的植物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土壤的化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氮磷为限制林木生长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东灵山景区植被恢复实践中的气象要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东灵山景区植被恢复,从气温、降水及风速三个方面,通过东灵山景区与北京城区同步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7月份景区月平均温度在15℃左右,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制约;并有数次降雨过程,其降水总量为91.73 mm,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沛的水分,这一时期适合作为植物生长的初始阶段;在后期养护过程中,由于东灵山景区气温下降迅速,低温成为主要气象限制因子。同时,东灵山景区最大风速可达24 m/s,较强风力不利于小型乔木的生长,植被恢复应以低矮灌木树种和草坪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东川是森林资源缺乏、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暴发频繁,水土流失的结果改变了造林地的立地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防治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认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克服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造林立地条件差、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的缺陷,把治理与社会经济的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东川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以短养长,逐步恢复植被扩大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8.
19.
北京市“三河两滩”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在“三河两滩”生态综合治理中,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荒滩治理区植被成活率达到95%,古河道废弃砂石场治理区植被成活率大于92%,沙地桑成活率大于98%,收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生态景观效果,形成了永定河流域集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康庄地区以风沙治理、富民工程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和南口地区近自然景观生态型防沙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恢复效果是研究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利用传统生态学方法对整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像元二分法对工程第1阶段实施前后的植被盖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整个京津风沙源区植被平均覆盖度上升,植被盖度低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盖度高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区内土地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潜力与趋势。证明经过5年的努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植被恢复已取得一定治理效果。调查结果可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2阶段提供基础数据及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