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和术语的概念混淆,是根本性的错误,它造成思想观念混乱,不仅会使实践远远地偏离真理,而且,在学术讨论中,往往会有存心沽名钓誉的人,乘机偷换论题,否认他人的正确思想,进行诡辩。因此,明确名词和术语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意蜂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副群饲养。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获得高产服务。将多王群作为蜂场生产的副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诱导与环境诱导是组建意蜂多王群的核心技术。概括地说,采用生物诱导技术来解决蜂王与蜂王之间的敌对关系,即解决蜂王斗杀问题;采用环境诱导技术来解决工蜂与蜂王之间的群界关系,即解决工蜂围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4,34(10):18-18
<正>在分蜂季节里,蜂群若出现新王,老王就要带走一半工蜂飞出,去另立新群。一般情况下,1群蜂里只能容许1只蜂王存在,若出现了2只蜂王,二者会相互残杀。互斗的结果,弱者被刺死,强者生存下来,故一般蜂群只有1只蜂王。但特殊情况下,新老王交替,则会和谐相处,生活在蜂群里。要组成多王群,必须解决蜂王相遇后互相残杀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蜂王互斗时,常用腹部针互刺,接着用嘴互咬,因此要成功组成多王同群,使蜂王互不相斗,必须捣毁蜂王的这2种"武器"。我在  相似文献   

5.
<正>中蜂多王群,子脾增长快、蜂数多,工蜂出勤积极,蜂群复壮快,能养成大群或继箱群,可夺高产,抗病、抗盗、抗巢虫能力强,是养蜂人最理想的采蜜群。中蜂多王群,几乎在所有养蜂场都有新老交替的双王群,也有二个老王同巢产卵的双王群,但是二只新王同巢产卵的蜂群却很少见。  相似文献   

6.
阅读贵刊 2008年第5期<我对多王群的看法>一文后,我认为多只蜂王不采取隔离措施在同一群内产卵是完全可行的.本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多王群在高产方面没有太大优势,产蜜量平平,甚至不如一个平箱小群,但在蜜源期一个四王同群的蜂群,同样拥有10框以上的群势,具有10框以上的子脾,且整齐到角.所以一个生产型蜂场是不能大量饲养这种多王群的.  相似文献   

7.
正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与单王群、双王群的饲养管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养蜂员只要掌握基本要点,就能灵活地根据季节、气候、蜜粉源与多王群内部情况以及蜂场实时需要(繁殖与生产)等变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多王群的优势,获得优质、高产、高效。一、组建初期的饲养管理意蜂多王群组建初期,蜂群群势还比较弱小,蜂王因生物  相似文献   

8.
尚东兴 《蜜蜂杂志》2008,28(10):22-22
每年秋天,来自江、浙、鲁、豫诸省的许多蜂场在皖南采秋蜜、越冬、春繁,直至翌年春才转场北上.这些外地蜂场的蜂友绝大多数有较长的养蜂经历,且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待人接物大度、热诚,但也有极个别蜂友看似热情,实则夸夸其谈,介绍的一些"先进经验"让一些迷信他人的蜂友当成"真经",结果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9.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09,60(9):25-25
齐齐哈尔地区定地饲养的蜂场,在每年的蜜蜂春繁期,不论养蜂者怎么努力,注意平群,结果都会有不足1脾蜂的小弱群。其原因,首先是本地区是高寒地区,蜜蜂越冬期长达5个多月(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蜂群弱,死亡率高,再就是本地区春季风天多,风力大,蜜蜂偏集严重,这些小弱群单独繁殖很难复壮。用双王群繁殖(箱中间加大隔板),效果也不太好。除掉蜂王并群繁殖,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饲养意蜂大多采用单王群和双王群.双王群的优点是繁殖快,能维持强群,利于蜂王浆生产.在生产蜂王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同龄幼虫,培育幼虫都是用单王群和双王群,双王群分区管理也是单王饲养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多王同巢在养蜂史上是一项新技术,在管理上也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适当解决,就有碍于我们的管理工作和多王群的迅速发展。为此将自己在试养多王群中所感到的几个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商讨,通过集体的努力,谋求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几位蜂友问我对饲养多王群(多只蜂王不采取隔离措施在同一群内产卵)的看法和怎样组织多王群.  相似文献   

13.
多王群(本文指3只以上蜂王同巢产卵的蜂群)是人为组织打破常规的一种特殊结构蜂群。1980年10月中旬,在洮南市城郊养蜂场组织了2个3只蜂王同巢的蜂群越冬。白城地区冬季最低气温-35℃左右,需要把弱小蜂群合并成强群。当时采取3个小群直接合并,提出蜂王组织多王群。蜂王是在16℃的环境使用融合剂磨合12h。观察蜂王之间没有任何斗杀动机,介绍到合并的蜂群。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蜂蜜的产量,提倡双王群饲养蜂群,实践证明具有优势。双王群一般是将两个蜂王彼此离开,分为两个育虫区,并在各自蜂巢的箱上开一个小洞,以供蜜蜂出入飞翔,而多王群的饲养在增加蜂蜜,检查蜂群,防止飞逃及蜡蛾的攻击等方面已显示出优势来。所谓多王群,即是在同一个蜂巢内同时存在几个蜂王,有产卵王也有非产卵王。多王群的管理比双王群容易,因此,1980年我们在克什米尔东方蜜蜂中进行多王群试验,第一阶段的试验探索蜂王能否回巢,继而进一步向蜂群介入更多的蜂王,1981年6—7月份在 Srinagar 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意蜂多王群转地饲养可以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将要出房的子脾加到多王群中,密集工蜂,群势以5~6框足蜂为宜,满足蜂王产卵的需要。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刚出房幼蜂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二是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来哺育。在管理上,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多王群组织成功以后,往往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蜂王的损失。我在1957年8月试验组织多王群获得了成功,将它放在离普通单王群15尺远的地方,一直到1958年春季都很安全。1958年4月下旬这箱多王群已加上4个继箱,有44框蜂。因为转地饲养,在转运前将它拆成两部分(两箱一头,便于挑运)路上走了两天,到临时场址以后没有检查,又将它们合并在一起。过了两天再检查时,4个蜂王打死了3个,剩下的一个也在3天后死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多王群指的是人工组织的拥有3只或3只以上产卵王的蜂群,近年来,我们对意蜂多王群饲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常规,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蜂群结构,以全新的思路对蜜蜂生物学和行为学开展深入的研究。多王群应该是研究蜂群结构、个体分工、信息传递、个体问相互作用和关系的良好模型。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多年的实践证明,多王群在加快蜂群繁殖速度,方便移虫。维持强群,提高蜂蜜、王浆、蜂蛹虫产量和质量,提高蜂群抗病力等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多只蜂王在同群或同脾上产卵可以培养成超强大的蜂群.据文献记载,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对3只以上蜂王同巢产卵进行研究,但成功的不多.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蜜蜂多王群进行探索,在组建和利用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均有,失败多于成功.成功或失败是"撞着法",我们不知道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养蜂生产是一门灵活多变的技术工作,在蜜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结合蜂场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出五点饲养管理经验,同蜂友们交流:一、蜜蜂多王群应放在蜂场的偏僻位置,防止工蜂偏集平湖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风交替明显.风向风速随季节变化明显,在冬季,盛行偏北风,风速比较大;在春季,风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