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条形码来鉴定河北某药材市场北沙参的真伪品,探讨分子方法鉴定北沙参药材真伪品的可行性。提取12份北沙参样品的DNA,利用ITS2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从Genbank下载13条北沙参序列,利用MEGA 6.0分析比对25份序列,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K2P距离)以及各序列的变异位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RNA多重排列(locARNA)来预测北沙参及其伪品的二级结构。12份样品中10份为北沙参,1份是川明参,1份为祁木香。ITS2序列可以较好地区分北沙参及其伪品,可作为北沙参鉴定的有效方法而加以推广。北沙参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的建立,为DNA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及市场监管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黄精药材商品市场流通现状,在全国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市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收集黄精药材样品146份,测定其杂质、水分、单重、色泽、质地等指标,并结合文献调研,重新对市场上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市场上黄精药材主要分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3种规格,在各规格下依据单重划分为3个等级。市场上黄精药材等级划分较为混乱,同时存在产地信息丢失、加工方法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初步制定了黄精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以期为黄精药材规范化生产和流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六盘水市当地野生黄精的驯化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探索六盘水市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以在钟山区、盘州市、水城区等地收集到的12份3年以上野生黄精为样品,测定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不同,其黄精多糖含量为7.22%~20.60%,均值为13.91%,均高于2020年药典7.0%要求,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4.82%,滇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3.01%,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滇黄精。黄精多糖含量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65,叶宽与着叶间距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  相似文献   

4.
道地药材板桥党参nr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洪斌  张健  胡泽华  袁德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27-4428,4431
[目的]研究道地药材板桥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叶nrDNA-ITS区的序列特征,为板桥党参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板桥党参的nrDNA-ITS区核苷酸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组成。[结果]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样品的基因组DNA吸光值OD260/OD280比值在1.8~2.0,DNA条带清晰整齐,无明显的拖尾现象,表明所得DNA样品纯度和质量较好,符合试验要求。利用nrDNA-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获得预期约800bp的双链产物。经过测序发现,板桥党参nrDNA-ITS1序列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60bp,其G+C含量为52%,nrDNA-ITS2序列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39bp,其G+C含量为60%;在GenBank上进行Blast对比分析,证实其属于党参科植物nrDNA-ITS序列,并已提交GenBank,注册登记号为GQ906566。[结论]DNA测序技术可作为准确而有效地鉴定板桥党参基原的分子鉴定方法,可为板桥党参分子鉴定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
滇黄精腐皮镰刀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病害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的菌丝为白色,背面淡黄色,菌丝体呈絮状、贴基生长、生长茂盛;病原菌菌株的分生孢子有两种形态,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柱形,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或肾形;从菌株的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6.
冯光惠  杜虎平  李夏隆  亢福仁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34-4736,4740
以陕北8个县(区)种植2~3代疑似带毒的马铃薯叶片为材料,用Trizol法提取马铃薯叶片总RNA,以已公布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对CP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序列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从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叶片中均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长度为336 bp的目的片段,说明马铃薯均感染了卷叶病毒。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达99.6%以上,与国内外其他地区10个样品CP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96.2%~99.8%,表明马铃薯卷叶病毒的CP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7.
在贡山县滇黄精林下种植推广的基础上,介绍滇黄精的特征特性,重点介绍滇黄精林下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良种繁殖、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贡山县滇黄精林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加快对滇黄精药材的开发利用,促进林下种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从分子水平对菜用枸杞进行鉴定。[方法]利用nrDNA ITS(核糖体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测定的方法对5份菜用枸杞资源进行碱基序列测定并分析序列差异。[结果]首次获得5种菜用枸杞nrDNA ITS区碱基序列,整个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28~632 bp,平均为630 bp,共有79个变异位点,占12.5%,保守位点553,占87.5%。基于nrDNA ITS序列差异的品种聚结果与依据形态指标的是划分结果相符。[结论]nrDNA ITS区测序分析可作为分子水平鉴定菜用枸杞不同种质来源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取新疆南疆疑似野生双孢菇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ITS区序列,在GenBank 中进行BLAST,对疑似菌株双孢菇进行初步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GenBank的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登陆的、与双孢菇ITS序列相似度为99%,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与登录号为EF460354的双孢菇同源性达100%,覆盖率达91%.根据rDNA ITS区序列分析准则和双孢菇的形态特征,鉴定新疆南疆疑似野生双孢菇为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  相似文献   

10.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南非进口的鲜橙和鲜葡萄中截获的3头卷蛾幼虫进行分子鉴定,采用通用引物LC01490/HC02198对其线粒体C0I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SYSTEMS v3中的已知序列比对,结果与GenBank中20条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与BOLDSYSTEMS v3中46条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序列同源性达99%.结合幼虫的形态特征,综合判定该幼虫为苹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云南马铃薯A病毒(PVA)分布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2007年至2011年分别从云南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及滇南马铃薯种植区采集381份马铃薯样品,进行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阳性样品共43份,其中滇西北22份,滇中17份,滇东北4份,滇南未检出。对带有PVA的部分样品进行电镜负染色观察,电镜下观察到长约750 nm、直径约15 nm的线状粒子。根据已报道的PVA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带毒样品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807 bp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并对其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地区PVA分离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100%,依据不同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云南PVA分离物与中国福建分离物(AF483279)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进化簇。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分析表明,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  相似文献   

12.
对2012~2014年山东省96份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样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发现有94份样品感染TYLCV,有2份样品感染番茄卷叶病毒(To LCV)。对该94份样品进行全序列克隆和序列测定,共分离出13份TYLCV株系,经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明确侵染我国山东地区的TYLCV为TYLCV-IL株系,且3年间爆发于山东省内的TYLCV株系的DNA组分并未发生大变异。遂构建山东寿光TYLCV株系侵染性克隆,经致病性验证,具有较好的侵染率,为番茄抗Ty育种提供稳定的毒源筛选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滇黄精种质资源多糖变化规律与其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了解差异种质滇黄精多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对滇黄精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道地药材品质挖掘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省13份滇黄精资源的多糖含量,筛选其中3种多糖含量显著差异的滇黄精种质,测定其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特征,以及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酶活性,并分析多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省13份滇黄精种质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变化为7.63%~29.36%;对多糖低含量(H1)、中含量(H9)和高含量(H12)的3份差异种质滇黄精进行分析发现,其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蔗糖>果糖>葡萄糖,且其含量随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种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且酶活性随多糖含量升高而升高;蔗糖含量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4.
栽培黄精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黄精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种植物根茎的总称,我国有30多种。中国药典将黄精P.sibiricum Redoute.、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及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 Hemsl.3种定为原生药。作为常用药材,黄精不仅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而且在研制新药和开发保健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黄精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黄精人工栽培已成为市场供求之主体,规范化种植势在必行。而研究栽培黄精植物学形态特征,是进行黄精规范化种植的基本要求,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对贵州省凤冈县西山黄精GAP试验示范基地的栽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生长发育过程实行系统定点观察,研究其植物学形态特征,以期为黄精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西山基地黄精品种(Culti-varietas)的申报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秦艽基原植物间不同DNA序列的差异,为秦艽药材DNA条形码的筛选和基原鉴定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大叶秦艽G.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小秦艽G.dahurica Fisch、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ITS、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cpDNA psbA-trnH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316-318bp,有7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7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21.2%。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与单倍型反映的结果一致。nrDNA 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24~625bp。有5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有12个变异位点,序列的GC含量为59.3%。最大简约树的聚类结果表明,小秦艽与麻花艽聚为一支,大叶秦艽与黄管秦艽聚为一支,粗茎秦艽位于聚类图的最基部。[结论]nrDNAITS序列较适合作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从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采集长有真菌子座、却不长花序的禾本科植物26株。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合成引物扩增植物叶绿体DNA中的trnT-trnL基因间间隔序列。结果表明:内蒙古带子座植物样品与羊草的目的片段长度均为740 bp,仅4个碱基的差异;而新麦草属的Psathyrostachys fragilis目的片段长度为1 750 bp,与带子座样品及羊草的碱基差异较大。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带子座植物样品与羊草聚为一支,自展值95%。利用组织透明法观察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内蒙古带子座植物样品同样与羊草叶表皮微形态一致。结合植物学形态特征、trnT-trnL基因片段分析及叶表皮微形态,内蒙古带子座禾本科植物被鉴定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野外条件下,具有宿主特异性的内生真菌能在羊草植株上形成子座,国际上还未见相关报道,也显示羊草植株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于2022年4月至11月,在深圳市多个住宅小区绿地调查发现1种危害榕属植物的舞蛾科害虫,采集其幼虫,在室内饲养至羽化,观察各虫态形态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对其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鉴定该虫为交织桑舞蛾(Choreutis emplecta (Turner))。调查其寄主植物、发生及为害情况,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黄金榕,在小叶榕、垂叶榕和金钱榕上有零星发生;4—11月均可见该虫幼虫,9月幼虫虫口密度稍高,4—5月、8—9月和11月可见该虫成虫。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山东寿光地区两份番茄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证明山东寿光地区番茄感染的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两病毒样品的DNA-A(该病毒总基因组)全长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两样品病毒DNA-A全长序列共有2 781个核苷酸,两序列同源性达99.9%以上,很可能为同一分离物。将此序列经nucleotide blast(核苷酸序列比对程序)比对后分析发现该序列与我国上海、安徽等地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序列同源性在99.0%以上,且山东寿光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应为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宜城花生枯萎病的病原进行了生物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月份的病原主要是真菌,41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样品有38份,其中23份样品是黑曲霉菌。通过PSA培养基上真菌形态观察、真菌核糖体间区ITS区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6月份花生枯萎病的病原分别是黑曲霉菌、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8月份的病原主要为细菌,10份样品中,9份分离得到茄科雷尔氏菌(青枯病菌),通过细菌的回接试验,部分植株产生典型青枯、萎蔫症状,明确8月份的病原是青枯病菌。  相似文献   

20.
剑麻斑马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麻斑马纹病是剑麻的毁灭性真菌病害,是剑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剑麻主产区共收集剑麻斑马纹病样品12份,提取其病原菌的基因组DNA并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序列的比对结果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表明参试菌株的病原菌均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