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桑葚又名桑果,有中华"果皇"之美誉,被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果桑生产是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而桑葚菌核病是果桑生产的第一大病害,本文就其在乐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简介于下。1分布与为害桑葚菌核病在我县各蚕区无论是果叶兼用桑还是专用果桑,均时有发生,轻者减产、减收,重者绝产、绝收,而且随着桑树投产时间的向后推移,病害发生渐呈上升态势。2症状桑葚菌核病有肥大型、缩小型、小粒性型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四川果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省果桑种植面积已达6666.7hm2,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德昌县、攀枝花市盐边县、南充市南部县、嘉陵区、西充县、阆中市、绵阳市涪城区、德阳市中江县、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资阳市雁江区、乐山市五通桥区、宜宾市高县、珙县等地。随着四川果桑大面积推广栽植,随之而来的是桑葚菌核病发病率的大幅上升。除攀西地处金沙江、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外,四川80%以上的果桑  相似文献   

3.
冯永德 《四川蚕业》2013,41(1):37-38
<正>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桑果,又称"白果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葚病害,一旦发病,发病率高,也是为害果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四川果桑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它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发展,因其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4.
果桑是近几年新兴的经济林新品种,叶果兼用。危害桑果的菌核病主要有三种: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和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由于桑椹菌核病危害面大、危害程度重,严重阻碍了果桑产业的发展,给果桑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果桑产业的发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举"的防治方针,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园区管理...  相似文献   

5.
液体地膜在果桑栽培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桑葚菌核病、桑葚浆瘿蚊的传染体有在桑园地表土层中潜伏越冬的共性,通过不同覆盖处理方式对桑葚病虫害以及产量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液体地膜在果桑栽培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固体地膜覆盖对桑葚菌核病、桑葚浆瘿蚊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桑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随着广西果桑种植面积的扩大,桑椹菌核病发生逐年严重,已成为制约广西果桑生产的关键瓶颈。通过对广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传播侵染过程、病症以及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论述,为桑椹菌核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结合近年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就不同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蓬勃发展,特别是各地发展果桑产业积极性较高,据统计,2014年果桑种植基地超10万亩(6666.7 hm2),桑果产量突破3万t,农民桑果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但是,局部地区桑椹菌核病的严重危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我省桑椹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了下一步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果桑发展迅速,桑椹菌核病成为影响果桑收成的最主要病害。桑椹菌核病共有三种病原,均属真菌类子囊菌亚门。3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其发病范围广,难根治,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生产中结合耕种处理、除草、化学防控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暴发,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不同果桑品种在桑椹菌核病抗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不同果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抗性有显著差异,其中:红果2号桑椹菌核病感病率56.8%,抗性最差,川7637桑椹菌核病感病率0%,抗性最强。研究表明,果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果桑盛花期是否与菌核病分生孢子发生期同步有关,建议不同地方栽植果桑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永康市发展果桑产业已有二十多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果桑产业技术,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在分析了永康市果桑产业面临的种植品种单一影响产业发展、分散种植造成无序竞争、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种植密度与快速发展的采摘游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桑椹加工滞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果桑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加强果桑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并规范用药、调整果桑种植密度推广果桑避雨栽培、完善果桑休闲采摘配套设施、发展桑椹加工业、挖掘蚕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等提升果桑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四川蚕业源远流长,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蚕桑生产基础,但传统蚕桑产业以栽桑-养蚕-产茧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蚕桑生产整体效益不高。目前一种以采摘优质桑葚为主,同时兼顾桑蚕饲养的果桑产业应运而生。发展果桑产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桑葚浓缩汁、桑葚酒等功能型保健产品,提高蚕  相似文献   

13.
周小毛 《四川蚕业》2012,40(2):39-39
<正>1分布与为害为了大力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果叶兼用桑在各地正逐步兴起,但桑葚菌核病在四川各大蚕区和果叶兼用桑基地的专业果桑园均有发生,而且已呈上升态势,桑葚菌核病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桑果农的收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四川果桑产业逐年发展壮大,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6666.67hm~2(10万亩),投产果桑园超过2000hm~2(3万亩),桑果产量达到4万t,销售收入实现2.8亿元,桑果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第1位。由于我省果桑发展迅速,普遍存在果桑标准化种植程度低,技术规程不完善、桑椹菌核病、椹浆瘿蚊危害严重等问题。因此,笔者就果桑春季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梳理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桑树初夏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重庆市春季降水多,湿度大,容易引起桑树病虫害发生.根据西南大学、黔江、涪陵、万州桑树病虫测报点的观察调查,结合重庆市大面积蚕桑生产实际,现将目前桑树病虫害情况通报如下,望各地结合当地桑树病虫发生实际情况,搞好防治,减轻危害. 1 重庆市目前桑树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1)今年春季虽然重庆市降水较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有利菌核病的蔓延传染,由于全市对桑椹菌核病防控抓得早,各区县认真贯彻执行了果桑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技术,全市果桑生产获得了好的收成.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果桑菌核病发病仍然严重,果桑园内不同程度地散落了桑椹菌核病的病果即白桑果,这些病果将是明年果桑菌核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6.
果桑既产果又养蚕,发展果桑种植业,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果桑易发生菌核病,近几年来呈快速蔓延趋势。本文对果桑茵核病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今后果桑菌核病用复合茵剂等进行生物防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果病,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南充从2007年起开始发展果桑,到2014年,果桑面积达1333.7hm2,主要分布在南部、嘉陵、西充、阆中等县(市、区);主要品种为无核大10  相似文献   

18.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了确保果桑生产的安全、高产、优质,在田间条件下以树龄15年的果桑品种大10供试,将生防真菌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防治桑椹菌核病,调查防治效果及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到99.49%,比单独使用木霉菌的防效提高24.56%;桑椹始熟期抽样检...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断梢病学名菌核病,是小粒型菌核病菌(Ciboria caruncuoides siegc et jemk)引起的春梢病害,生物分类上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它是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我区在以果桑开发为主的观光蚕业试点发展中,其危害更是十分明显,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笔者经过几年来对果桑断梢病预测预...  相似文献   

20.
桑椹瘿蚊是四川果桑产区的主要害虫,轻则影响桑椹销售,重则导致果桑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简要介绍了桑椹瘿蚊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适合果桑生产实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