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原种框制改散卵是蚕种生产上一大改革。为了完善改变后的有关技术处理,我们在1992年秋天对散卵原种催青卵的运输、转青卵及浸酸蚕种的冷藏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区:(1)散卵原种催青卵运种时不同包装工具的比较。(2)散卵原种转青卵冷藏对孵化率和蚁蚕体质的影响。(3)浸酸蚕种不同冷藏期限的比较。2.处理方法:(1)运种时不同包装用具的比较:设铅皮箱、纸箱和框架三种装种容器。每个包装  相似文献   

3.
家蚕即时浸酸种冷藏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春制即时浸酸种为调节收蚁时间进行冷藏.生产中以20天为限,超过20天则孵化率和幼虫体质急剧下降。研究即时浸酸种的冷藏时间,对于夏秋用种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影响即时浸酸种冷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浸酸后卵内水分蒸发增加,造成催青中死卵增多,蚁体虚弱.为此,著者对即时浸酸种在高湿环境中的冷藏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原种"夏芳"和"秋白"为试验材料,设置即时浸酸后冷藏保护0d(对照区)、3d、6d、10d、15d和20d六个处理区,调查孵化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即时浸酸后冷藏保护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且冷藏时间在10d后的孵化率降低明显,说明该品种即浸后的冷藏时间不应超过10d。  相似文献   

5.
冷藏浸酸种再冷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再冷藏处理,目前生产中规定,最长不超出7天,为研究再冷藏7天以上对蚕种的影响,经两年试验发现,中间温度保持6小时以上,再冷藏7~25天,蚕种实用孵化率一般都在97%以上,死卵率最高不到1%。并据蚁蚕饥饿死亡调查结果分析,冷藏后对幼虫的饲养成绩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蚕品种57限·芙蓉、782·湘晖的蚕卵出库催青,当蚕卵进入转青期,对转青卵冷藏抑制,二个杂交原种的冷藏抑制有效期限有差别,浸酸前滞育卵冷藏经过时间137天时,57限·芙蓉转青卵冷藏抑制10天,其孵化率保持在94%以上,782·湘晖转青卵冷藏抑制20天,其孵化率保持在91%以上。滞育卵冷藏时间的长短对其转青卵冷藏抑制的耐受力也有影响,滞育卵冷藏时间延长,其转青卵对冷藏抑制的耐受力就会减弱。  相似文献   

7.
即时浸酸散卵蚕种在催青期通过二次风选,较在催青前用盐水比选剔除不良卵更为有效,良卵率提高;同时,风选比盐水比选对蚕卵生理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实用孵化率提高,催青死卵、白死卵等减少,避免蚕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2化性带多化性血统的4元杂交种“贵蚕一号”,即时浸酸后冷藏期限的试验,在丙1——丙2胚子冷藏50日以内,其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均具有实用价值,超过50日,冷藏期限越长,其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越差。  相似文献   

9.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10.
探索延期冷藏两广二号桑蚕种的有效时间和最适贮藏方法,可以提高生产中大量延期冷藏种的利用率。对已经冷藏160d.320d两广二号蚕种进行延期冷藏调查研究,试验中对蚕种设计了单式冷藏浸酸、单式冷藏不浸酸、复式冷藏浸酸、复式冷藏不浸酸区等处理方式。主要调查了实用孵化率、绝食80h蚁蚕生命率。结果表明延期冷藏蚕种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浸酸区孵化率稍高于浸酸区,复式冷藏孵化率稍高于单式冷藏。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广地区现行生产用桑蚕一代杂交种7.湘×9.芙的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120d后,比较不同冷藏时间、浸酸处理条件对蚕种解除滞育的效果。结果表明: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d后,按常规的人工孵化法浸酸18min,蚕卵的实用孵化率达91.93%;冷藏30~75d后,浸酸18min,实用孵化率约为91%~95%;冷藏期达到90d以后无需浸酸处理可直接出库催青,孵化良好。当冷藏期达到120d时出库催青,孵化正常,实用孵化率仍符合生产要求,即使作18min的浸酸处理,也不会影响其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现行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短期冷藏不同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与死卵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中对盐酸的敏感性和浸酸的安全范围,对广西家蚕原种四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在短期冷藏中不同卵龄和不同冷藏期限对浸酸的敏感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短期冷藏浸酸品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浸酸后孵化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系)对盐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系芙蓉×932比932×芙蓉的耐酸力大,浸酸安全范围广;日系湘晖×7532比7532×湘晖更耐酸,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卵龄在48~64 h按正常的浸酸标准浸酸,死卵率都较低,浸酸安全范围广。932×芙蓉、7532×湘晖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死卵多,对盐酸较敏感,短期冷藏中应选择浸酸安全范围广的品种,确保浸酸安全性。本试验中所有品种中卵龄40 h的不同处理中浸酸后死卵率都很高,其浸酸安全性差,建议在短期冷藏中避免蚕种过嫩入库。本试验中不同处理死卵率不同,表明产卵后保护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同时影响着冷藏浸酸种对浸酸的敏感性,在生产上蚕种提前出库浸酸,要实现浸酸的安全性及提高孵化率,需要综合选择耐酸品种及最佳的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  相似文献   

14.
产后100小时内蚕卵的即时浸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温46.1℃,比重1.075的盐酸浸渍8个家蚕现行品种(或杂交型式)产下后20至100小时的滞育性卵(25℃保护中),无论是普通孵化率,还是实用孵化率(二月或一日),要达到一定高值,在5至23分钟浸酸时间内,浸酸时期越迟,所需浸渍时间越长。产下后100小时以内的蚕卵,浸酸后都有较高的实用孵化率,而且产下后60至100小时的蚕卵比产下后20至40小时的蚕卵有效盐酸浸渍时间范围更广,安全系数更大。所有供试蚕品种,达到95%以上两日实用孵化率所需的盐酸浸渍时间分别为:产后20至40小时蚕卵5分钟;60小时蚕卵11至14分钟(7532×75新在14分钟时略低);80小时蚕卵14至23分钟;100小时蚕卵为20至23分钟。浸酸时期越迟催青经过也越长,25℃中催青的收蚁时间,产后20至40小时浸酸卵为浸酸后第11日,产后60、80、和100小时浸酸卵分别为浸酸后第12、13和14至15日。由于浸酸时期推迟,加上催青经过延长,产后20至100小时浸酸卵,收蚁时间可在蚕卵产下后第12至19日变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即时浸酸的适期范围,还可代替因收蚁推迟而需要的浸酸前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的期限,本试验调查了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不同时间的蚕种实用孵化率及蚁蚕绝食生命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浸酸后耐冷藏能力和蚁蚕绝食生命力都不同,中系较日系耐冷藏。932×8810、8810×932、8711×7532浸酸后再冷藏安全期限分别为40d、30d、20d。  相似文献   

16.
将产下后48h的家蚕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进行低温(5℃)冷藏处理30d以上,滞育卵孵化率显著上升,而即时浸酸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的孵化产生不同影响的分子机制,测定了冷藏期间2种卵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种卵在冷藏期间随着卵中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上调;虽然冷藏后的10~70d,2种卵中的H2O2含量、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都显著上升,但滞育卵的H2O2含量仍显著高于即时浸酸卵,而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即时浸酸卵。即时浸酸卵在冷藏过程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能造成了对胚胎的氧化伤害,从而降低其孵化率。然而,滞育卵在冷藏过程中的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相对较低,H2O2相对较高,胚胎却未受到氧化伤害,推测低温处理可能诱导了滞育卵中其它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蚕种场的早秋桑叶又兼顾中秋蚕适时收蚁,一般对早秋饲养的苏12原种,出库要求早,但这时春制苏12原种冷藏只有20日左右,从1982年早秋苏12原种只冷藏20~25日,浸酸后发生大量的白、黑死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蚕种公司委托我库用苏12原种即时浸酸后以不同的胚子入库冷藏,观察在冷藏和催青过程中所发生的死卵及孵化情况,来探讨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最长时间,以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宋仕琦 《四川蚕业》2012,40(4):17-18
本试验将原计划春制越年春用或秋制越年春用的一代杂交种,延期冷藏到夏季(第2期冷藏90d)出库催青、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催青死卵率及1-2龄饲养成绩等主要指标与对照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 对于休眠性卵的冷藏浸酸处理,其蚁蚕及未孵化卵的微粒子病发病率最低,可认作原虫不活化效果。即时浸酸后冷藏及冷藏单独处理也有若干效果。非休眠性卵的即时浸酸处理是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杜鸿  宋仕琦  赵大川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12,40(4):13-16,20
本试验采取浸酸与冷藏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调查其最大二日孵化率均在73%以上,比即浸对照蚕种低4~9个百分点;总孵化率均在91%以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催青死卵率与对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黑种冷藏作为蚕种余缺调节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