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马剑平  马俊梅    满多清  郭春秀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3):23-28
以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为对象,采集0~200 cm土壤样品,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胡杨林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中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粗砂粒含量减少,粉粒、细砂粒差异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N、电导率变化均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且表层(0~20 c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表聚性明显。3个林龄胡杨根区土壤速效P含量、pH差异不显著(P>0.05)。3)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与黏粒、粉粒、有机质、全N、速效P、电导率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粗砂粒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黏粒、粉粒含量与含水量、有机质、全N、速效P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的增加改善了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为干旱区胡杨的抚育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完善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方法]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城区老板山3种不同果园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的入渗速率与砂粒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容重呈负相关;紫叶李园的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较梨园、桃园高,粉粒含量、粘粒含量较低;稳定入渗率、入渗总量、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均为紫叶李园梨园桃园。[结论]紫叶李园的入渗特征最好,最有利于控制地表侵蚀。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天然胡杨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贮水性能、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探讨荒漠绿洲过渡带胡杨林土壤水文生态特性对退化程度的响应及其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胡杨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容重、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度显著增大(P 0. 05),而黏粒与粉粒含量、毛管孔隙度则显著降低(P 0. 05),土壤质地明显粗化。土壤砂粒含量高而黏粒含量极低是植被退化与土壤风蚀作用下形成的。(2)Kostiakov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退化胡杨林地的土壤入渗过程,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稳渗速率显著增大(P 0. 05),尤其表层土壤渗透指标极显著增大(P 0. 01),明显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3)随胡杨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林地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吸持贮水量、有效涵蓄量显著降低(P0. 05);非毛管持水量、滞留贮水量、涵蓄降水量则增大。土壤持水贮水、调节水分和供给荒漠植物利用有效水分的能力降低及抗风蚀性能减弱,增强干旱胁迫和导致植被衰败、土壤沙化、生态系统退化。  相似文献   

4.
温州稻田耕层土壤机械组成与理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温州地区稻田耕层土壤中机械组成与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粘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速效磷,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磷,砂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砂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黄壤茶园不同培肥模式的土壤理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不施肥(CK)、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1/2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1/2O1/2L)等6种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模式相比,其他模式均能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其中,处理O和C1/2O1/2L的改良效益相对较佳,砂粒(0.05 mm相似文献   

6.
全婷婷    陈学刚    李勇  杨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37-42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 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在表层土壤(0~20cm)的差异及其在0~40 cm土层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孔隙度较小而容重较大,砂粒、粉粒含量较高而黏粒含量较低;草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他物理性质与耕地的正好相反;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孔隙度最大而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低而粉粒、黏粒含量最高;园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其他物理性质与林地的正好相反;表层土壤团聚体以WSA>0.25 mm为主,林地的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均显著高于耕地和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耕地和园地。(2)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除草地外)、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机械组成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砂粒减少,粉、黏粒增加;土壤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总体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利用不同来源蚯蚓粪及沼液构建的生态修复模式对稀土尾矿种植皇竹草及改良土壤效果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赣南稀土尾矿区采用复合肥+自来水(对照组)、牛粪养殖的蚯蚓粪+牛场沼液(试验Ⅰ组)、猪粪养殖的蚯蚓粪+猪场沼液(试验Ⅱ组)3种模式种植皇竹草后,稀土尾矿地土壤化学性质、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皇竹草定植生长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Ⅰ组、Ⅱ组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组,部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Ⅰ组有机质含量较Ⅱ组极显著增加;Ⅰ组和Ⅱ组的有效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Ⅰ组、Ⅱ组的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的皇竹草存活率和鲜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Ⅰ组、Ⅱ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Ⅰ组的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Ⅰ组、Ⅱ组的土壤砷、铅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皇竹草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在稀土尾矿废弃地施用蚯蚓粪和灌溉沼液种植皇竹草,不仅可以提高皇竹草生长性能,还能同时改良稀土尾矿土壤,且牛粪源蚯蚓粪+牛沼液模式改良效果优于猪粪源蚯蚓粪+猪沼液.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联规律,对成都市岷江流域种植水稻及其对应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稻谷重金属富集指数CdCuHgAsPbCr,表明水稻是Cd富集作物;稻谷中Cd含量与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砂粒、粘粒及土壤Cd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p H与粘粒含量为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土壤p H对稻谷的Cd富集指数具有明显影响;稻谷中Pb含量与土壤砂粒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且粘粒的影响强于砂粒;稻谷中Cu、As含量与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稻谷中Cr、Hg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均不显著,但稻谷中Hg含量与土壤H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土壤有机质与稻谷中多种重金属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而,生产上可以采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施用调理剂、有机肥等)、选择低富集镉的水稻品种、控制土壤污染源等措施来防控水稻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结构与土壤稳定性的关系,分析了油蒿植冠微环境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油蒿植冠下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90.23%)为主,其次是粉粒(8.31%),粘粒含量(1.46%)最少,有机质平均含量2.67 g/kg,总氮平均含量0.12 g/kg,受油蒿植株形态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油蒿植冠下不同方向、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油蒿植冠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1.689~1.860之间,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粉粒、粘粒、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颗粒单元、土壤养分的主要载体,其含量及组成与土壤肥力、抗侵蚀性密切相关,在对油蒿群落进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油蒿植冠下微环境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邢杰  张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7-10629,10631
[目的]针对我国北方砂壤土水分利用效率低的特点,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砂壤土表层添加不同黏粒量对砂壤土湿润锋进程、累计入渗量、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黏粒添加量对砂壤土水分运动影响和机制,旨在为砂壤土工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常规对照(CK)以及2%、5%、10%和20%4个掺黏量,定水头条件下研究不同掺黏量对砂壤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砂壤土表层掺黏后,显著减小了湿润锋进程.随着土壤表层掺黏量的增加,湿润锋下移速率、入渗速率逐渐减慢,累计入渗量减少.湿润锋、累计入渗量与时间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入渗过程中,土壤表层掺黏能显著增加土壤对外界水分的蓄积量,提高土壤的储水量.  相似文献   

12.
农业利用对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农业利用对土壤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通过在东北黑土定点和历时8年的现代农业开垦利用,以研究东北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经过8年的农业开垦利用后,东北黑土的风化进程加强,0.002~0.02 mm粉粒含量显著降低(F=5.84>P0.01=0.026),而黏粒含量因水土流失,增加未达到显著;土壤交换性离子活性较强,酸化程度加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对养分保蓄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中的伊利石含量极显著降低(F=11.25>P0.01=0.003),而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极显著增加(F=11.67>P0.01=0.003;F=13.89>P0.01=0.001),S/I混层矿物含量也较8年前的高;土壤黏粒矿物是极为敏感的胶体类型,它的改变会影响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对土壤造成的碾压会显著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与结构,进而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论文旨在探究不同黏粒添加量对有机碳含量不同的黑土土壤抗压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人工提取黏粒的方式向有机碳(TOC)含量不同的3种黑土(M0、M1、M2)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黏粒0、10%、20%、40%(记做C0、C1、C2、C3),制备不同TOC和黏粒含量的土壤样品(M0C0、M0C1、M0C2、M0C3、M1C0、M1C1、M1C2、M1C3、M2C0、M2C1、M2C2、M2C3)。调整土壤含水量为20%,容重1.1 g·cm-3,进行室内单轴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曲线并求得相应的土壤先期固结压力σp(kPa)与土壤压缩指数Cc。【结果】有机碳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黏粒含量越高,压缩曲线塑性部分的斜率越大;当黏粒含量相同时,外施压力相同时,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孔隙比随之增大。黏粒添加量、TOC及其交互作用对黑土土壤的σp、Cc均会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黏粒添加量与TOC均与土壤σ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黏粒添加量与Cc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且TOC与Cc之间相关性也并不明显。【结论】黏粒与TOC含量的增加均会使黑土先期固结压力增大;土壤TOC含量与黏粒含量越高,压缩指数越大,土壤被压缩后越容易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14.
庞泉沟流域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庞泉沟流域不同海拔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天然油松林、人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天然华北落叶松林、油松-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云杉(Picea asperata)-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等林种10个典型林分共39份土壤样品的质地、分形维数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砂质壤土、粉砂壤土、壤质砂土及砂土,其比例分别为46.15%、25.64%、23.08%、5.13%。流域内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2.34%、36.58%、1.08%,粉粒和黏粒变异程度高于砂粒。分形维数介于1.773 3~2.778 9,均值为2.509 0,标准差为0.192 5,土壤质地越粗,土壤粒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流域内不同林分土壤pH值在6.25~8.09,天然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碱解氮含量人工林显著高于天然林,所有林分土壤表层均缺乏有效磷。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分形维数越大,土壤pH越大,土壤肥力越小。因此,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庞泉沟流域土壤质地差异与土壤养分差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农田生物结皮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本文以该区农田(春玉米)土壤自然发育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探索了该区农田生物结皮盖度及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以裸土为对照,采用环刀法和双环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研究了农田藻结皮及藓结皮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蚀水蚀交错区水浇地和旱地中均有生物结皮分布,平均盖度为42.11%,其中藻结皮盖度为33.74%,藓结皮盖度为8.37%。生物结皮显著降低了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与裸土相比,藓结皮和藻结皮覆盖下土壤0~5 cm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55.14%和23.54%;藓结皮使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1.11%、47.71%和46.50%,藻结皮使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分别降低了 25.56%、21.10%和 20.91%,但与裸土差异不显著。藓结皮的形成能够降低农田土壤砂粒含量,提高土壤黏粒含量,进而降低农田土壤渗透性。综上,生物结皮的形成导致了农田土壤渗透性的降低,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梵净山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林下的土壤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其土壤机械组成、pH、CEC、有机质、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林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中砂细砂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为轻壤土;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中砂≈粘粒,为重壤土;珙桐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粉粒粘粒≈粗粉粒中粉粒中砂细砂,为重壤土。3种土壤均为酸性反应,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质、CEC、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达极丰富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丰富水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CEC含量为丰富水平;珙桐林下土壤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宜。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粗粉粒、细粉粒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中砂粒与pH值、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粉粒、物理性粘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粘粒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珙桐林下土壤的中砂粒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砂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粉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珍稀植物林下土壤质地不同,养分含量有所差异,梵净山冷杉林质地轻,南方红豆杉、珙桐林质地较为粘重。  相似文献   

17.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根系结构对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DJ-WS)进行4个压力水头(0、-3、-6和-9 cm)的土壤入渗实验,同时利用数字扫描仪测定根系结构指标,分析两种岩性不同土地利用发育的土壤入渗性能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稳定入渗率均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且白云岩大孔隙导水能力均强于砂页岩;2)砂页岩土壤根系结构指标均明显高于白云岩;3)白云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砂页岩土壤导水率均与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孔隙导水能力和根系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现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表明,白云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受控于根系体积密度。综上,根系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密度是影响喀斯特区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入渗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以期为深入认识喀斯特区水分入渗以及地下漏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垦造水田建设需要,对采集于广东省内水田占比较大的博罗县、惠东县、仁化县以及英德市4地高产水田的耕作层、犁底层样品,进行土壤物理指标检测和方差分析、MATLAB拟合VG模型参数,探究其土壤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处样地耕作层、犁底层的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0.50%、25.17%,1.24 g/cm3、1.57 g/cm3和51.79%、39.04%。耕作层容重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黏粒含量显著负相关,犁底层则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VG模型参数n值、黏粒含量均值为犁底层(1.333、9.01%)>耕作层(1.274、5.14%),n值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湖南嘉禾1375个植烟土壤样本28个不同土壤种类的肥力特征和物理性状,并对不同土壤种类的肥力状况和物理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嘉禾植烟土壤中浅灰黄泥、灰泥田、青鸭屎泥和灰黄泥占50%左右;土壤略偏碱;有机质均较丰富,平均为44.91g/kg;碱解氮含量丰富,平均为176.32mg/kg;有效磷含量适宜,绝大多数土壤类型有效磷含量在10-20mg/kg的适宜范围内;大部分土壤类型速效钾含量处在80-160mg/kg低范围内;交换性镁丰富,平均为2.7cmol/kg;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3.2mg/kg,101.7mg/kg和3.2mg/kg;水溶性氯和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8.61mg/kg和0.4mg/kg。(2)嘉禾植烟土壤物理性状表明,土壤质地全部为轻壤土,适宜优质烤烟生产,浅灰黄泥、灰泥田和灰黄泥等土壤容重偏高(>1.4g/cm3)。(3)主要肥力因子与土壤物理指标相关分析表明,pH值与细砂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呈显著相关,与粗砂粒和粗粉粒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磷含量与粗黏粒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细砂粒和黏粒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粗砂粒、粗粉粒、细粉粒和粗黏粒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