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肿腿蜂防治梨眼天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梨眼天牛(Chreonoma fortunei Thom.)是我县苹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被害株率达90.9%,平均单株被害虫孔76.7个。此虫以幼虫钻蛀取食苹果2—4年生树枝条的木质和韧皮组织。受害株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天水地区进行肿腿蜂防治梨眼天牛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甘肃陇南地区包括天水和武都两个专区,位于谓河,嘉陵江、白龙江三大水系的上游。境内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及北部为丘陵沟壑区;无霜期120~300天,年降雨量400~800毫米。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其中山地小麦占小麦总面积的80%。小麦种植的海拔高度在650至2300公尺之间。根据  相似文献   

3.
分布与为害 台湾相思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广东省的广州、海南、汕头、佛山、惠阳、深圳以及广西(巛巴)宁地区和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国外日本也有报道。 据1983年在深圳农科中心示范场调查,4叶期的台湾相思树苗发病率是:袋装的为34%;地栽的是88—99%,而1—2年生的另  相似文献   

4.
高强 《植物保护》2006,32(2):106-107
大蒜白腐病是大蒜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蒜的根、鳞茎、叶,苗期直接造成田间缺株死苗。天水川道区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年种植大蒜2660hm^2以上,是大蒜重要产区之一。秦州大蒜质优、个大、味纯、口感鲜嫩,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AA级无公害绿色食品。多年来大蒜白腐病在本区流行,重茬大蒜地平均死苗30%以上,严重地块绝收,造成很大损失,是制约该地区大蒜生产的一毁灭性病害。为此针对该病在本区域的危害、流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多尺度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渭河流域23个气象站1959—2014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得出SPEI的稳定性更佳。继而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研究该流域干旱发生频率与干旱强度,分析了近55年渭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尺度越大,SPEI波动的幅度越小。渭河流域SPEI在1991年发生突变,1991年后干旱加剧,干旱的发生存在14 a和7 a左右周期变化。年尺度干旱的发生频率呈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度以上干旱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西吉、武功和天水周边,频率分别为14.28%、14.28%、12.5%;季尺度上整体的秋旱相比其它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高,中度以上春、秋、冬三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天水盆地均最高,频率分别为21.4%、19.6%和8.9%,中度以上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平凉,其频率为16.1%;月尺度上干旱强度的分布总体上是由东向西减小,其中干旱强度最大的是南部佛坪地区,干旱强度为30%,天水和海源地区近55年发生连续干旱过程的次数最多,可达22 a,该过程中连续干旱的月数大多为3~4个月,而吴旗站存在一次长达9个月的持续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6.
洪山地区1975年开始大面积栽植柑桔,1984年在青菱乡老桥林场首次发现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发生面积仅100亩,花蕾被害率仅3.6%;以后逐年上升,1988年已达4000亩,花蕾被害率平均达35.16%。1989-1990年开展综防,对其中2000亩桔园进行多点抽样调查,被害率在1-8%之间。  相似文献   

7.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条件的简单分析,结合GIS技术,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小,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多沿交通干线呈"点-轴"式扩散;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以及中心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进行计算,作为对关中—天水经济圈继续划分小旅游经济圈的基本依据,说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对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勘定小麦条锈病病菌越冬的海拔上限,明确不同海拔地区病害的越冬率。2008-2010年作者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基点,对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麦田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情况进行了大田随机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当地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重要因素。一般年份小麦条锈菌在天水地区海拔1 293~2 080 m地带可以越冬,其越冬率随海拔降低而增高;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越冬率存在差异。越冬海拔上限与过去研究结果相比有明显提高,在海拔2 080 m地带越冬率为0.65%,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文中还对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冬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在我州一些地区主要以早期幼虫危害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幼苗。据调查,在昭觉地区四、五月份玉米因受小地老虎危害造成缺窝达5.4—17.1%;1977年大发生时,四开地区1800多亩受害,有虫株率达57.3%,缺窝率占18%,经饲养观察,小地老虎占91.4%,烂坝地区700多亩马铃薯受小地老虎危害,为害株率8.4%,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 为了摸清小地老虎的越冬情况,我们于1977年12月至1978年2月,对我州高山,二半山和低山河谷地区的布拖、昭觉、甘洛和金阳等县的部份  相似文献   

10.
吴煦茂 《植物保护》1964,2(1):25-26,17
甘薯瘟是广东省肇庆专区甘薯上主要病害之一。据1962年秋季调查,本病在郁南、怀集、高要、罗定等县发生已有廿年左右的历史。1956年以后,由于推广禺北白品种,此品种高度成病,大田发病率一般为10—20%,最轻的为5—10%,严重的为20—40%,最严重的可达100%,甚至全部失  相似文献   

11.
森林鼠害是吉林省人工林的主要灾害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省东部已有近15万亩人工林遭到危害,被害率在20—90%之间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林木因被害鼠啃皮轻者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幼树成共死亡。使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损失。 我场的未成林造林地及人工幼林面积大,1983年以来鼠害发生面积达5000亩,如假金龙顶作业区二班,1984年营造的刺槐、樟子松混交林,其中栽植刺槐20147株,樟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借助GIS技术,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尺度上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并对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该经济区整体上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为14.19,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仅关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还较大;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超载状况较为严重,平均人口超载率为422.40%,多数区县水资源承载力指数(WCCI)远大于1,实际人口数量远超过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只有少数地区WCCI接近或小于1,即处于人水平衡或水资源盈余状态。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红柿黄顶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頂病在广州地区发生已有30—40年,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为害不大。但自1959年开始則发生普遍,1959年发病率为5—7%,1960年为9—17%,1961年为30—50%,1962年减少至2—3%,1963年又較严重发生,大面积的番茄也几乎全部感染,而且发病早,損失很大。本病在各种品种上的病状特点是:感病后植株顶叶叶色褪綠乃至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皺縮,中部稍凸起,边緣多向下或向上卷曲;严重时,整个叶片呈“棒状”,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但在薯叶型的品种如“Karlik”上的病状特点則是:顶部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我国人参重要的生产基地,人参根部病害直接影响人参的产量和商品价值。从1985年以来,开展了人参病害调查研究工作。作者在抚松、浑江、辉南和桦甸地区的人参上发现一种与已记载人参根病症状不同的病害,该病害造成人参根呈褐色软腐,田间主要为害5—6年生的参根,一般发病率为3%~5%,严重田块发病率可达10%以上。为此,对这个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棉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1.种类:在盐城地区棉田查得之杂草共计81种分属28科,其中分布面广,发生量大的常见杂草有40种左右。马唐是棉田的主要恶性杂草,分布遍及各农业区,在调查的154634亩棉田中,发生面积占71.68%,危害面积占17.92%,其密度(2.3—9.1株/尺~2)、多度(34.65—75.44%)和频度(62.43—95.13%)均超过其它杂草。此外,旱稗、牛筋草、狗尾草亦为主要的恶性杂草。棉田常见杂草的主要优势种有鳢肠、千金子、铁苋菜、地锦、小蓟等。  相似文献   

16.
苹果花腐病是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北部等地苹果栽植地区分布极为广泛的一个病害。1954年东北三省流行,1960年黑龙江省又复流行,损失很大。苹果花腐病系由 Sclerotinia mali 所引起,它不同于三浦道哉所报导的在东北的 Monilia 属的三个菌种。苹果花腐病菌的子囊袋状,尺度为125—176×6.4—9.6微米,平均11.5×9微米;有侧丝,侧丝单胞无色,90—174×3.8—5.1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9.6—16.3×4.8—6.7微米,平均14×6.3微米;大型分生孢子柠檬形,单胞无色,两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8.1—20.5×6.2—16.2微米;小型孢子无色、球形单胞。苹果花腐病菌的菌丝在马铃薯洋菜基及酵母素合成基上  相似文献   

17.
甘肃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以来,甘肃辣椒主要产区的天水、甘谷、兰州等地因疫病(Phytophtnora capsici Leon.)大面积枯萎。镉害发生在7—8月,干旱条件下高温与灌水是重要发病条件。严格选地、整地,合理灌水、控水,结合灌水亩施98%硫酸铜1—1.5公斤灌根和喷洒50%瑞毒铜1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800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亚麻播种面积的扩大,亚麻复合苗病在坝上地区发生日趋严重。据1983—1984年抽样调查,一般田的病苗率为15—30%,枯苗率为5—10%,发病严重地块的枯苗率达到50%以上,平均减产9.4—10.4%,少数地块甚至毁种绝收。1985年坝上各县发病总面积达1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减产或绝收面积5千公顷,损失  相似文献   

20.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