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吴秋娟 《饲料博览》2008,(11):I0035-I0035
近期国际大豆市场走势震荡,但国内市场在政策托市支撑下出现反弹走势。随着基本面的变化,豆类市场强弱格局转变。一直处于弱势的豆油市场峰回路转,强劲反弹领涨市场,而豆粕市场走势由强转弱,期货市场呈现油强粕弱局面。一方面国内油厂的停机及进口量缩减,影响了国内供给,支撑豆油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再度出现,饲料安全受到关注,豆粕需求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6—2010年中国豆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豆类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状况。结果显示,我国豆类产品中以干制豆类产品出口为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我国鲜、冷藏及冷冻豆类蔬菜、干制豆类产品和以罐头及其他保存方法加工的豆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4个豆类产品(大豆、豆粉、豆油、豆渣及豆粕)竞争力都较弱甚至很弱。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进出口与豆油、豆粕进出口关系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孝忠  乔娟 《农业展望》2007,3(12):28-32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了大豆净进口与豆油、豆粕净出口之间。以及豆粕、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豆粕净出口与大豆净进口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豆油国内供应量与大豆净进口也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大豆产业转移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4.
2007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新  孟丽 《农业展望》2007,3(5):14-15
分析指出大豆比较效益下降,2007年农民大豆种植意向减弱;第一季度中国大豆和豆油进口平稳增加,豆粕进口减少;2006/07年度国内大豆供给充裕,豆油和豆粕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全球大豆产量增加,库存创历史最高;2007年第一季度国际大豆及制品价格继续走高,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价格回落。最后对后市走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海外媒体报道,中国过去大量进口大豆,并且正在成为亚洲主要的豆粕出口国,在诸如日本这样的市场,已经将传统的豆粕出口国印度挤到了一边。但贸易商们称,假如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允许大量进口豆油,那么再从美国或南美进口大豆在国内压榨,就会毫无意义。届时,中国将可能重新成为豆粕进口国。中国政府需要考虑成千上万农民的生活,但至今还未考虑到近年如春笋般涌出的大豆压榨厂的生存问题。中国承诺放开豆油市场,2002年将发放豆油进口配额252万吨,相当于1000多万吨的大豆。2001年的前10个月,中国仅进口豆油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5,(4):51-52
近期国内豆油市场延续趋跌弱势,各主要品种豆油报价稳中趋跌,而大部分产区厂商的豆油交仍不理想,近期国内豆油市场整体行情跌势不止,而本周一(3月27日)CBOT豆类期价开盘后再度回落,对各地厂商的销售心理带来明显压力,尤其是进口廉价毛豆油陆续到货、中间商在价格区间的建仓意愿不强,加上小包装豆油销售价格低位徘徊,继续对国内豆油行情趋势形成利空指引,  相似文献   

7.
08年上半年,豆油市场剧烈波动,第一季度上涨,第二季度弱势振荡。预计下半年因全球通胀、大豆作物第三季度的天气炒作以及需求的刚性增长,豆油价格将受到较强支撑。国内市场在消化库存压力之后,豆油将步入上行通道。不过受国家调控预期影响,国内豆油走势弱于大豆和豆粕。  相似文献   

8.
邵东 《农家科技》2006,(1):53-53
一、豆油表现良好,后期存在上升可能,对菜油形成拉动禽流感疫情大规模爆发,使得养殖业遭受重创,禽类饲料使用量随之大幅减少,直接影响豆粕消费量。很多厂家为减少风险而停产或缩减生产量,在豆粕供应量减少的同时,新增豆油供应也随之减少,并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近期价格强劲攀升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7,(6):51-51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价格振荡回落,主要是受到四方面的压力:一是豆粕供给充足;二是需求相对低迷,当前养殖业相对趋淡,需求量有所降低;三是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采购进货谨慎,部分地区连续雨雪降温天气影响运输销售;四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出现振荡盘整,压制厂商提升价格。而国内、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较高,豆油价格继续下跌,仍然使得豆粕行情相对稳定,不再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0.
近期豆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原因分析如下: 1.首先是受大豆加工厂生产行为的影响。禽流感疫情爆发之后,加之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逐步走低,使得国内供求双方均对豆粕价格持看跌心理。10月份以来国内爆发疫情的地区增加到了23个,在禽流感的阴影下,上周各地豆粕价格每吨(下同)下跌50~80元不等。周五辽宁省内豆粕价格集中在2230~2260元,华农、九三暂停生产。疫区周围的饲料企业停产近半,连豆粕运输也严受查验。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油脂价格在美豆下跌前,已经出现大幅下跌,相对于油脂,豆粕价格甚至出现上涨。而随着全国性的生猪养殖进入行业性亏损,豆粕需求将受到压制,后期豆粕价格下跌空间将明显大于豆油。该因素下,使得大豆在压榨过程中,更多的成本分摊转向豆油,支撑了油脂价格走稳。一、油脂油料(一)等待机会做多棕榈油1、从目前情况来看,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产基本已经确定了,差异仅仅是阿根廷大豆产量是5000万吨还是5200万吨,巴西  相似文献   

12.
<正>豆粕是豆油加工副产品,是畜禽养殖业中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动物长期食用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进而影响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促进大豆蛋白质吸收的研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用微生物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之一,作为大豆的下游加工品,豆油和豆粕的贸易状况对大豆供求结构也存在显著影响,分析全球大豆及其加工品的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对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大豆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2年和2017年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进口量前五十位国家的贸易数据,分别构建无权贸易网络和加权贸易网络,对总体网络特征、国别关系特征和国别地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密集性和聚集程度不断增强,出口较进口更为集中,核心国在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一定程度掌控贸易流向。随着大豆国际贸易发展,网络结构趋于均衡,更多国家参与到大豆贸易中来。在中美贸易摩擦与高进口依存度背景下,我国应立足大豆的基本供求特征,通过积极开发大豆贸易市场、寻求豆油和豆粕的替代品、推进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化等手段,扭转进口集聚导致的被动地位,构建我国为主导地位的大豆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4.
豆粕是豆油加工副产品,是畜禽养殖业中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动物长期食用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进而影响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促进大豆蛋向质吸收的研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用微生物方法处理豆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饲料博览》2007,(6):51
近期,国内豆粕市场行情依然表现疲软,在饲料需求没有出现明显增长的情况下,豆粕库存压力明显加大,然而由于养殖业全面复苏尚需时日,进口大豆数量庞大,新季菜籽集中上市使得油籽市场供应充足,再加上豆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依然给予豆粕市场不小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油脂价格在美豆下跌前,已经出现大幅下跌,相对于油脂,豆粕价格甚至出现上涨。而随着全国性的生猪养殖进入行业性亏损,豆粕需求将受到压制,后期豆粕价格下跌空间将明显大于豆油。该因素下,使得大豆在压榨过程中,更多的成本分摊转向豆油,支撑了油脂价格走稳。一、油脂油料(一)等待机会做多棕榈油1、从目前情况来看,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产基本已经确定了,差异仅仅是阿根廷大豆产量是5000万吨还是5200万吨,巴西  相似文献   

17.
程黔 《农业展望》2010,6(12):16-19
2010年11月下旬,在国家多重政策组合拳的打压下,国内食用油价格在冲击万元大关后迅速回调,豆油价格也一路下跌。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豆类市场供需基本面仍旧利多,通胀余波还将延续,预计今冬明春豆油价格仍有上扬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豆产业链上的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周度数据,构建三元VAR-BEKK-GARCH模型对大豆系各期货品种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①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间存在长期整合关系;②大豆系期货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但溢出方向在DCE和CBOT两个市场中存在差异;③大豆系期货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程黔 《农业展望》2007,3(7):19-21
对短期国内大豆的价格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利多因素将为CBOT大豆“牛市”保驾护航,大豆进口量呈现逐月攀升势头,豆粕消费短期内仍将维持低迷状态,国内豆油价格很有可能出现回调,大豆多元化用途将影响其价格走向。  相似文献   

20.
《饲料博览》2005,(4):50-50
以下是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油厂[九三为三级油(原一级),其他为四级油(原二级)]3月21日的大豆收购价和豆粕、豆油出厂价的调查(单位:元/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