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兰君 《中国猪业》2010,5(4):39-40
<正>1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猪高热病"以猪只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高热病"为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病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猪高热病时有发生,病猪多数进行了三大疫病免疫,往往突然发病,症状急剧,部分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笔者以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l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具体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2年以来,江苏省句容地区每年夏季都有"猪高热病"发生,其中2005年和2006年发病较为严重,给不少养猪户,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造成损失。为了有效防治"猪高热病",笔者对2007至2009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教学医院89例"猪高热病"病例进  相似文献   

4.
湖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分析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南省"猪高热病"的暴发流行情况,文章简述了"猪高热病"的原发疫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夏季,受持续高温湿热天气影响,自7月初开始,部分地区一些生猪相继发生一种以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或苍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高热病"疫情。这些猪"高热病"发病特点为发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很快就波及同群和相邻养殖户;且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断奶前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率高,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死亡率低,青年猪和公猪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散养户发病率高,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的猪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某养猪场发生猪"高热病",120头猪中共有107头发病死亡,死亡率高达86.2%.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初步确定为猪"高热病",对临近猪场发病猪的治疗和对未发病猪的紧急预防治疗,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为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俗称"高热病")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发病,两年来已蔓延波及全国26个省市,损失极为惨重。笔者认为,"高热病"的防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帮助养猪业者做好夏季"高热病"预防,防止重蹈覆辙,特将其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总结如下。1"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和季节发病特点1.1"高热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猪高热病时有发生,病猪多数进行了三大疫病免疫,往往突然发病,症状急剧,部分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1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  相似文献   

10.
1疫情的基本情况2006年9月下旬,扶沟县畜牧局接到猪"高热病"疫情报告后,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3个调查组,深入到全县16个乡镇的208个生猪饲养户进行了猪"高热病"专题调查。其中发病生猪2024头,死亡生猪850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生猪"高热病"具有发病急、流行面广、高发病率等特点,各年龄与品种猪群均易感,危害性巨大。目前普遍认为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持续高热、高死亡率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生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特点,启发对病因与预防措施进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该地区的农村有家庭养猪传统,户均养猪头数多为1~2头。近些年猪高热病呈高发趋势,是危害该地区猪的主要疫病。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猪高热综合症",在该地区猪高热病常发生在高热、高湿的夏季,呈区域性暴发,以持续高热症状为主的猪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疾病控制难度大,病程长,猪病死率高等特点,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董春江 《北方牧业》2009,(15):16-16,18
2006年夏季"猪高热病"首先从江西、安徽、江苏暴发,逐步向山东、河南发展推进,8月份入侵河北、华北。给我国各地养猪同仁带来极大经济损失,使其谈猪色变。2007年,在全国各地相继不同程度发生高热病。2008年7~8月,江苏的宿迁、淮安;安徽的阜阳等地又发生了高热病,9月侵入河南、山东、河北,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6月份开始,海南省临高县,安徽的阜阳、广德、朗溪、宜城,江苏的金坛、宿迁,浙江的金华、重庆的永川、江津、河川、潼南等地(市)县再次连片发生"高热病"。发病地区的许多猪场、养殖户的部分母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成暴发猪高热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高达30%~90%。目前河北地区虽然只有零星的高热病出现,但从高热病的流行规律看,华北地区预防该病迫在眉睫。为了使广大猪场和养猪朋友了解疾病的最新动态,积极采取措施,减小损失,本刊特请董春江老师将本次发病地区发病症状、特点及病因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以便防范、防治、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中兽医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兽医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高热病,以下简称高热病)属中医温病,其在猪体的发病传变可用三焦,卫气营血辩证论治.兹就高热病的发病传变过程应用中兽医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简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热病”暴发过程中的链球菌病因素及其有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病"发病猪场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均表明,在"高热病"暴发过程中,链球菌病的并发或继发存在重大影响。由于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造成部分"高热病"发病猪场对正常猪群作蓝耳病疫苗免疫预防或对"高热病"发病猪群作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时发病和死亡急剧增加。当猪群存在链球菌感染或潜伏感染时,免疫蓝耳病疫苗存在导致链球菌病暴发的巨大风险。有效控制好链球菌病,是预防和控制"高热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正>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伴发其他一些疫病的综合症。以高热、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的一种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类似于猪蓝耳病,又有很大不同。1高热病病因高热病是免疫抑制疾病综合症,导致高热病的因素有多种: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夏,一场"猪高热综合征"肆虐我国养猪业,先后波及近30个省份。因为发病原因不明,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生猪发病死亡率比较高,给发病地区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2007年1月,我国确定变异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猪"高热病"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是世界首次发现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猪"高热病"多在局部地区流行。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为主要症状。该病传染快,病死率高。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100%,给猪场及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相关性,人们对其普遍采用中兽医的防治措施,也认识到猪只生存在自然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猪群发生一种以发病急、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高热稽留为特征的传染病,人们称之为"高热病"。笔者在技术服务实践中,自制中药制剂"高热灵散"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