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低温保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27.0 ̄-1.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 ̄-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 ̄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产期魁蚶的生物学进行了测定。通过魁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体状态,确定了魁蚶最佳保藏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魁蚶在最佳保藏温度内的存活率、失重率、化学组分和重量组成的变化及最佳保活温度以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失重率,从而确定了魁蚶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产期魁蚶的出肉率(足部湿重计,下同)为17.3~18.3%;(2)最佳保藏温度为0~-2.3℃;(3)0~-2.3℃下,魁蚶可保藏20天,存活率100%;失重率4;8%(16天);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 Qo = 2 .015 W- 0 .635( R = - 0.969, P < 0 .01 ,n = 14) 和Qn = 0 .069 W-0 .369( R = 0.754 ,P< 0 .01 ,n = 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75 .3 % 和403 .7 % ,表明在摄食状态下蛋白质的代谢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芳 《水产学报》1997,21(3):252-257
对菲律之后人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的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 1.004^T,QN=7.841W^-0.919 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活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保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低温、真空、麻醉3种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下称蛤仔)的保活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温度是蛤仔保活的重要条件;低温法优于真空和麻醉法;乙醇、盐酸氯丙嗪均对蛤仔有促死作用。  相似文献   

6.
刺参全体重(W)与躯体重(W1)为线性函数关系,其回归曲线为W1=0.1537900+3.7001(r=0.9874)。采用海区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刺参夏眠特点。不同年龄组群的夏眠临界水温各异,1龄为24.1℃,2龄为22.9℃,2~3龄21.8℃,3龄以上21.8℃;体重25克以内的个体77.8%消化道无明显退化,尚能继续摄食,不夏眠;消化道退化是在摄食强度降低的前提下发生的;肠退化成一条长度与体长近似,直径不足1毫米的细线;夏眠期间各龄的个体仍有活动,越小活动越频繁;夏眠期间各龄减重明显,1龄、2龄、2~3龄与3龄以上的失重率分别为52.8%、39.7%、45.5%、30.4%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Qo=2.015W^-0.635(r=-0.969,p〈0.01,N=14)和Qn=0.069W^-0.369(R=0.754,P〈0.01,n=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8.
魁蚶保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低温法保活魁蚶简便、易行。魁蚶的临界温度为0-1℃冰点-23℃。魁蚶在0-1℃下18天,存活率为100%;22天,存活率为94%。在0-6℃之间,温度愈低,魁蚶成活率愈高,失重率愈低,1993年9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3种饵料金藻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两步冷冻法研究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球等鞭金藻(I.galbana3011)的超低温保存(液氮,-196℃),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降温速率0.7℃/min,预冻温度-40℃,预冻时间30min时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15%DMSO或15%DMSO+10%蔗糖是良好的抗冻保护剂。某些藻类在生长静止期或在低于最适温度下培养时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通过控制内、外条件,3种金藻的存活率都可达到30%以上,比以往的报道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净化菲律宾蛤仔低温保活及其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净化后的菲律宾蛤仔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保活,测其存活率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下,多层湿布保活效果最好,11天后的存活率为98%,在保活过程中糖原、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6.39和0.56%,乳酸呈上升趋势,上升了4.12mmol/L.  相似文献   

11.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24日从加拿大FortQu′Appelle鱼苗孵化场移运大眼狮鲈鱼发现鱼卵,经孵化后孵出鱼苗14万尾,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阶段培育36天,体长53.9mm,成活率75%;鱼种阶段经95-100天培育,套养的鱼种体长20-22.5cm,体重83-107.4g,单养的鱼种体长17.5cm,体重48.4g。  相似文献   

13.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5.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6.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甲鱼的肝脏中分离到9株细菌,其中7株为温和气单胞菌,2株为豚鼠气单胞菌。两种菌JA—1和JA—2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各为4.3×10~5和5.5×10~7,在两种菌培养的上清液中均有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表明:甲鱼的爆发性传染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用两种菌为菌种做成菌苗,结合免疫增效剂免疫家兔制得血清,效价可达1:512,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19.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20.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王秀玲,吴敏,马英梅,刘伟,史为慧(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3)关键词哈密产黄鳝,核型,分类ANALYSISOFKARYOTYPEOFMONOPTERUSALBUSINHAMI¥WangXouling;W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