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铜仁地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措施和土地利用中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以"粮-经-牧-鱼的高效生态农业"、"立体型土地利用"、"城市立体绿化型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多种经营"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该优化方案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宜性方面都是可行的;土地结构优化后该县的经济收入能增加2095.45万元/a,水土流失量能减少46.2t/(km2·a).  相似文献   

3.
宁南黄土高原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该优化方案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宜性方面都是可行的;土地结构优化后该县的经济收入能增加2095.45万元/a,水土流失量能减少46.2t/(km2·a)。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桉树林下种草放牧养鸡的生态养殖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养鸡模式,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总结了桉树林下种草养鸡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牧鸡白天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觅食,其采食量大、抗病力强。而在牧鸡销售环节中,特别是在牧鸡存栏于专卖店时其活动圈子骤然缩小,由于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发生应激反应:采食量减少,抗病力逐渐减弱。实践中,那些新开的专卖店、卫生做得好、消毒比较彻底的或者商品鸡在专卖店流转周期快的专卖店则牧鸡疫  相似文献   

6.
以2003--2017 年云南省统计局对于云南省农业的种植、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五个农业 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2003--2017 年,云南省农业五个产业产值与农业总 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00、0.585、0.753、0635 和0.570,以种植业为主导,牧、渔、林和服务业逐次 递减。通过建立GM(1,1)预测模型得出,在今后十年中,五个农业产业的产值顺序依次为种植、畜 牧、林、农林牧渔服务和渔。种植业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林业产值占比略有降低,呈下降趋势,畜牧 业产值  相似文献   

7.
<正>秋季气候适宜,百草皆熟,其子实饱满、营养丰富,是羊长膘和母羊配种的好季节。为充分利用秋季养羊的黄金季节,在日常管理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八个要点。一、科学放牧早秋时节早晚凉爽、中午热,这时还不能突然改变原有放牧方法,应仍采用早出牧、晚收牧、中午避暑的放牧方式,并适当延长放牧时间。晚秋放牧应做到无霜时早出牧,晚收牧;有霜天气晚出牧,晚收牧,防止羊吃带霜的草。严禁在潮湿泥泞的地方放牧、休息,以免羊群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草原、维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流域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放牧强度的天然草原试验样地,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碳-氮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梯度上植物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为:轻牧中牧重牧;不同放牧梯度上的土壤有机质碳含量有显著差异性,变化表现为:轻牧重牧中牧;不同放牧梯度上的土壤氮含量有显著差异性,且轻牧重牧、轻牧中牧,中牧、重牧变化关系不显著;不同放牧梯度上,土壤C/N值与植物生物量均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独山草种场"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2012年季节性放牧强度处理下草地植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度变化上,各放牧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盖度变化上,从春、夏、秋3季利用上可以看出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季中牧优于其他3种方式;春、夏季4种利用方式在密度变化上差异性不显著(P〉0.05),秋季由于干旱问题,春季重牧+夏季中牧+秋季重牧和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中牧利用方式草地群落密度高于其他2种方式(P〈0.05);地上生物量变化方面,春季中牧+夏季重牧+秋季中牧和春季中牧+夏季中牧+秋季中牧利用方式在草地群落地生物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当是:立足干旱特点,变对抗种植为适应种植,扩大耐旱作物品种面积,压缩高水肥作物品种;稳定小麦产量,适当扩大红薯、大豆、谷子、烟叶、油料、辣椒等高效作物面积;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高效;从改变生态环境着眼,正确处理山、水、田、草、林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做到以林护农,以牧促农,粮、林、牧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波 《古今农业》2013,(3):56-60
牧猪是两汉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牧猪地点一般选择在苑囿、山谷、水泽中,牧猪者以农奴、佣工、书生为主。两汉的"牧猪"现象与养猪业的空前发展有关,也取决于汉代较高的猪肉价格;经学书生牧猪,主要将其作为一种"勤工俭学"方式,半工半读。牧猪现象的普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养猪业的盛况。  相似文献   

12.
以浑善达克沙地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74种草地植物的避牧性. 74种沙地草地植物的避牧强度变动于0.36~1.00. 其中避牧强度为1的有21种,为0.90~0.99的34种,为0.80~0.89的11种,为0.70~0.79的4种,≤0.70的4种. 根据沙地草地植物的避牧强度,将74种草地植物划分为4种类型,即强度避牧植物、中度避牧植物、弱避牧植物和不避牧植物. 植物避牧的机制主要有化学避牧机制、低频度避牧机制、低矮型避牧机制、粗糙型避牧机制. 植物的避牧性与其盖度、高度、密度、频度、产量、优势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综考区划和基地县建设要求,固原县人民政府采取人工植树种草和飞机播种相结合,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集体造林和社员个人植树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林草生产,积极恢复植被。 由于长期乱垦滥牧,固原县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仅为2.1%,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畜牧业发展缓慢。县人民政府认识到,要改变固原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牧为主,兴牧促农,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产建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7、2000年两期陆地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东北部1987~200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13年里,耕地、沙地、居民地和未利用土地总量增加;水域、草地总量分别减少。在典型的牧业区,在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多年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主要矛盾分析法,得出超载过牧,而人口增长、政策行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收入现状、渠道、比重 近年来,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我县农业初步改变了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了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新格局,农业连年丰收,  相似文献   

16.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在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牧为主农户养殖业收入对其农业收入的贡献性、以牧为主和半农半牧农户生产结构中物质能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业收入与家庭农业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人工草地为枢纽的草地农业系统其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均高于以小麦为主的谷物系统,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牧种养结合是循环农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灵武市农牧种养结合现状调研,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牧渔业经济发展更加凸现出来。当前湖南省衡阳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牧渔业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衡阳县牧渔业经济发展、与党的优惠政策相融入的重要因素。1全县牧渔业生产发展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1.1以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倪能  金蓉  王雪平 《甘肃农业》2004,(12):52-53
本文以酒泉市为例 ,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退牧还草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结合实际 ,对酒泉市的退牧还草工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平县小塘公社永胜大队,过去是个“三料”不足,农林牧之间长期存在矛盾,粮食产量很低的大队。为改变广种薄收习惯,他们从1964年开始,大种绿肥、牧草,实行粮草轮作,以草肥田,以草保林,以草养牧,几年时间就变成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先进队。他们大种绿肥牧草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