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衡7228冬小麦新品种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冀5418作母本,衡5041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2003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2003001。1选育经过1993年采用分蘖力强、早熟、高产的冀5418作母本,大穗、抗倒伏、抗病性强的衡5041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和异种、异地条件水旱交替选择、鉴定的方法进行定向选育,F1~4代在高水肥条件下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F5~7代在水、旱两种条件下进行抗逆性、丰产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选择、鉴定,于2000年选育出圃。2002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泗抗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两年被江西省农业厅确认为江西棉花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伊春1号系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从83N20筛选的大穗角质单株培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抗病抗倒,优质,高产,2004年12月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伊春1号,品种审定编号为伊州审麦字(2004)004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中早熟,生育期115~127 d,株高82 cm左右,拔节后苗情表现较好,叶色浓绿,叶片宽大下披,茎秆粗壮有蜡质,孕穗后叶色转淡绿,叶脉较清晰。该品种轻感锈病,高抗赤霉病,抗旱,抗倒伏。该品种穗纺锤型,白色,长芒,长10 cm左右,结实小穗16个左右,穗粒数36~42个,角质,千粒重42g以上。伊春1号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安麦1号是安阳市农科所以豫麦13为母本、周8826为父本进行组配,随后严格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肥地与旱地兼种的优良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7。1主要特征特性1.1综合农艺性状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正绿,长势较好,根系发育进程快,抗寒性、抗旱性突出;分蘖力强,成穗较多,穗层较厚,表型特征表明此品种属冷型品种;旗叶稍宽略下披,株型稍松散,通风透光性好;株高在73cm左右,茎秆坚韧,腊质厚,抗虫性突出,同时较抗倒伏;纺锤型中大穗,穗长为9cm,小穗排列适中,利于小花结实,护颖…  相似文献   

5.
晋春15号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0年以引进的美国耐盐品种yecorar070作母本,晋春9号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该品种芽鞘紫色,幼苗半匍匐,株高80~85cm,株型紧凑,茎杆有蜡质,弹性好。旗叶小而上冲,穗长方形,长芒,穗长10cm左右,平均穗粒数40粒,籽粒深红色,大小均匀一致,质硬、卵圆形,腹沟浅,千粒重42g左右。该品种属春性,对光反应不敏感。在山西大同3月下旬播种,7月20日成熟,生育期90d左右,比晋春9号早5~7d。幼苗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6.
宁春48号(原代号展8)系宁夏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于1999年在云南元谋县农场从辽宁省朝阳市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引进,经多年北育南繁,系统观察选择,于2002年在云南元谋定系育成,2009年3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宁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7.
济宁16号原系号1072-1,是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育成的早熟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它是1988年以[烟1934/82(4)046]F1为母本,[聊83-1/2114]F1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4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01~2004年连续3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晚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27.1、398.28和431.12 kg/666.7m2,比对照品种鲁麦15分别增产2.47%、6.43%和7.58%。2005年5月请有关专家对我院的1 hm2晚播展示田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518.4 kg/666.7m2。2004年在山东兖州市1.87hm2连片面积试验中,平均实收产量557.…  相似文献   

8.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9.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开育13号大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开原市农科所大豆室于1992年以新3511为母本,K10-93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汶农14号是用84139作母本、9215×876161作父本杂交,历经5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68号。  相似文献   

11.
龙双1号是湖北龙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中双6号的变异株,经系统选择育成的常规油菜品种,适于湖北省两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201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10007。  相似文献   

12.
淮麦4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基因组建的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70007)。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中强筋、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熟相好、抗倒性好、综合抗性好等诸多优点。为加快淮麦43在江苏沿淮及淮北晚茬麦区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淮麦43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扬麦16号原名扬麦00-126,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用"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病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宛棉10号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稳产性好,一般皮棉产量在1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5.
垦稻95—4是经过杂交选育的常规稻新品种,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倒伏,米质优,抗病好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已在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26.7万hm^2以上。同时指出了在适应地区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审高产小麦扬辐麦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的产量和综合抗性,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穗抗倒小麦新品种扬辐麦9号(原代号:扬辐麦2149)。该品种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8.3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49%,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454.1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90%,增产极显著。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5.8 kg/hm2,比对照增产6.72%。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5)。该品种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属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株高79.3 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强。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和叶锈病,品质达中筋小麦。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其综合抗性的提高有利于小麦清洁高效生产。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运筹肥料提质增效、综合防治病虫害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福黄麻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梅峰2号为母本,闽麻5号作父本杂交,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9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该品种茎秆粗壮,梢部较粗,群体生长整齐.出苗至工艺成熟期天数140d左右,全生育期200d左右.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新品种新陆早5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陆早5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60—2[新陆早17号(9908)×辽棉16(辽205)]为母本、新陆早8号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田间及自然病圃鉴定筛选而成。2010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3年7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吉利豆3号是中早熟、高油、高产、稳产、抗病虫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平均121.6天,需活动积温2400℃。亚有限结荚习性,三四粒荚多,尖叶,紫花,灰色茸毛,平均株高83.7厘米。  相似文献   

20.
丹旱糯3号是丹东农科院以矮秆的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丰γ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出丹粳5号,由丹粳5号选出优良变异株。1999年-2003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适于辽宁、河北等省旱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