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静  丁武 《中国奶牛》2011,(2):48-52
研究分析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作用,为筛选优良的羊酸奶发酵剂提供依据。使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羊奶,对羊酸奶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质构特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单一菌种发酵,四种菌发酵的羊酸奶的感官评分排序是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丁二酮乳链球菌,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差异显著,使用双歧杆菌发酵可以获得最佳的质构特性,其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为34.96g、黏度为802.28g.s、凝聚性为44.65g、粘性指数为137.17g.s、保水力为85.00%;混合发酵剂发酵羊酸奶具有各自不同的感官和质构特性优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和黏度最好,分别达到29.93g和715.09g.s,但风味欠佳;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凝聚性、粘性指数和保水力最好,分别达到45.86g、143.49g.s、91.00%,且风味良好。综合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复合菌种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适宜作为羊酸奶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酸钠母液提取产品后剩余产物含糖量较高,处理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用益生菌对其进行发酵再利用的可行性。设计含葡萄糖酸钠母液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基灭菌温度试验,测定在该培养液中酿酒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生长曲线、生长代时和生长量。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钠母液25 g、(NH_4)_2SO_4 2 g、MgSO_4 0.6 g、MnSO_4 0.25 g、水1 000 ml、pH值6.2~6.6,115℃、30 min灭菌后,可供酿酒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好的生长;三种益生菌单独培养优于混合培养,单独培养时浓度分别达到7.5×10~7、4.5×10~9、5.7×10~9CFU/ml。添加廉价无机盐,利用益生菌发酵葡萄糖酸钠母液,可增加其附加值,解决提取葡萄糖酸钠后母液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牛奶双歧酸奶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牛奶乳汁浓厚,营养丰富,固形物含量高达18%。胡萝卜汁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休弄虚作假有抗癌保健作用,还可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把胡萝卜浓缩汁添加到水牛奶中,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与双歧杆菌共同发酵所制成的酸奶,克服了单一双歧杆菌发酵产生的不良风味与口感,具有清香爽口、细腻圆滑的特点,双歧杆菌活菌数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分离青春双歧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采用驯化后的青春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的方法制作双歧酸奶。以产酸能力、活菌数量、风味为产品指标。结果表明:当混合菌种配比(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为1:1时,不仅缩短了发酵时间,双歧杆菌活菌数也达到了10^9cfu/mL,而且酸奶的品质和口味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1个微胶囊整体.工艺1和工艺3制作的产品活菌数分别达到1.1×10 9和5,2×107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分别为2.5×108和1.9×107 CFU/g,常温保存90 d后活菌数分别为3.7×107和1.2×106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利用甘草提取液、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味发酵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草液添加量、白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试验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甘草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42℃发酵6 h。发酵乳风味良好,凝乳状态均匀,有较好的15天贮藏期稳定性,有较好感官品质,保持活菌数在6.5×108 CFU/mL以上。[结论]本文经过试验研制新口味发酵乳,拓宽发酵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组)、纤维素酶(试验C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分解菌(试验AB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试验AC组)。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1×105CFU/g;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2∶1,添加量为3.0×105、1.5×105 CFU/g,纤维素酶按0.3%添加。发酵60 d后同时采样并测定全株玉米的发酵特性、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有微弱香味,对照组则气味较平淡,综合评分均到达一级;试验组pH均低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标准,C、AC组pH显著低于A、B、AB组(P<0.05);A、B、C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A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PA)和丁酸(BA)均未检测出;A、B、...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三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发酵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具有适度的菌体自溶特性和蛋白水解活力,且能够高产胞外多糖(99.7mg/L)。将植物乳杆菌DH1-XHG-3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酸奶中,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的酸奶样品经冷藏21d后菌株DH1-XHG-3的活菌数仍保持在108 CFU/m L,且酸奶样品的乳清析出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定、质构特性和持水力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证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适合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和双歧杆菌V9发酵豆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1:1)发酵豆乳及以其制作的活性豆乳饮料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豆乳37℃发酵期间及活性豆乳饮料4℃28d贮藏期间的pH、TA、FAN和活菌数。结果表明,豆乳发酵过程中,混合发酵豆乳酸度变化大于单独发酵且可有效缩短发酵时间;B.animalis V9发酵的豆乳FAN含量变化最大。活性豆乳饮料贮藏期间,含有B.animalis V9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和TA变化不明显,含有L.casei Zhang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显著降低,TA显著升高;所有样品的FAN在贮藏7d期间显著下降,之后变化不明显;在28d贮藏结束时,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发酵豆乳饮料时活菌数分别是2.28×109cfu/g、4.27×108cfu/g、1.56×109cfu/g和2.8×108cfu/g。本研究初步表明,在豆乳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混合发酵优于单独发酵,在活性豆乳饮料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具有优良的贮藏稳定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豆乳制品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液体发酵的生物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ZA1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氯化铵14.25 g、玉米粉19 g、马铃薯237 g、水1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7、培养温度28℃、转速180 r/min及发酵时间36 h,ZA1优化后活菌数为4.12×1010 CFU/mL。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ZA1在10 L发酵罐中的最佳溶氧量为60%和转速为180 r/min;最优条件下,发酵ZA1的放罐时间确定为36 h,活菌数达到1.59×1011 CFU/mL。该结果为利用ZA1开发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核桃碎等辅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确定对核桃发酵乳的制作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核桃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为:100mL牛奶和10g/100mL白砂糖→灭菌(63℃,30min)→接入5g/100mL发酵剂→35℃恒温发酵12h→加入5g核桃碎→后发酵24h(5~7℃)。利用此工艺制备的核桃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在0~6℃时的货架期可达10d左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为了降低枯草芽孢杆菌SR096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芽孢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菌株SR096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5.7 g/L、黄豆粉45.0 g/L、柠檬酸钠4.5 g/L、碳酸钙2.0 g/L、硫酸镁1.0 g/L,经验证在5 L发酵罐中以接种量3%、37℃、250 r/min条件下培养30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的活菌含量为1.67×10^10 CFU/mL,芽孢含量为1.56×10^10 CFU/mL,芽孢率为93.3%,为枯草芽孢杆菌SR096后期的产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覆盆子果汁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添加覆盆子果汁对双歧杆菌的生长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同时,以发酵温度、添加果汁前物料的pH值、覆盆子果汁添加量为3因素,对覆盆子益生菌发酵乳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优化参数为培养温度42℃、物料发酵pH值为6.25,发酵约1.5h后添加5%灭菌的覆盆子果汁。采用本工艺生产的发酵乳不但口感细腻爽口,酸甜适宜,而且有浓郁的覆盆子香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师坤 《中国乳业》2018,(3):67-70
采用南瓜籽与葵花籽复合开发出一种具有果味的风味酸奶。选用嗜酸乳杆菌和丁二酮链球菌作为乳酸菌发酵剂,酸奶原料配比为果仁浆42%、鲜乳50%、白砂糖8%,南瓜籽仁:葵花籽仁浆为3:1,经37 ℃发酵15 h,酸奶产品凝乳结实、口感细腻、酸甜适口、颜色淡绿色,并具有淡淡的果仁香味,乳酸菌活菌数达8×108 CFU/mL,产品指标符合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  相似文献   

17.
以轴流磨工艺所制豆浆、白砂糖、乳糖、葡萄糖、乳酸菌为原料制备豆基发酵乳,工艺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豆浆1000mL、白砂糖90g、乳糖10g、葡萄糖2g、乳酸菌0.2g,42℃发酵76h,产品品质佳。该豆基发酵乳产品在4℃、24h冷藏保质期内,活菌数平均值达3.0×10^CFU/g,蛋白质3.6%,脂肪2.5%,酸度90.05。T,pH4.52,大肠菌群79个/mL,脲酶阴性,致病菌未检出,符合国标GB19302-2010《发酵乳》要求。同时,该豆基发酵乳具有新鲜、操作方便、适合商业生产应用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蓝莓、酸奶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菊粉制备风味酸奶。通过正交试验,参考各因素的影响,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蓝莓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原味酸奶添加量90g、蓝莓汁添加量5g、菊粉添加量0.15%、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45℃、黄原胶添加量0.15%。产品结合了蓝莓和酸奶的双重特点,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风味独特,色泽淡蓝,是一种新型的优良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9.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及其高密度发酵条件。增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2.0g/L、酵母粉35.5g/L、大豆蛋白胨12.0g/L、柠檬酸1.35g/L、柠檬酸钠22g/L、MgSO4·7H2O2g/L、MnSO4·5H2O100mg/L、Tween-801g/L。在5L发酵罐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2.30×1010CFU/mL,加入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1.45×1011CFU/g,存活率为79.11%。中试培养液中活菌数可达1.02×1010CFU/mL,存活率为58%。以上优化的增殖培养基和高密度发酵条件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