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1.1.1 试验鱼 试验用鲟鱼种为北京禧丰达渔业有限公司购进的杂交鲟鱼种。受试鱼 2 0 0 0尾 ,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时其体长为 4 5~ 5 5cm ,体重 1g左右。1 1 2 饲料 养殖试验用饲料 ,前期为山东升索渔业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鱼苗专用微粒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5 4%、粗脂肪 10 %、粗纤维 2 0 %、灰分 15 %、钙1 5 %、磷 1 5 %。后期为丹麦进口的“爱乐”牌鲟鱼专用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45 %、粗脂肪 16 %、粗纤维 2 0 % ,饵料为沉性颗粒状 ,粒径 2 0~ 3 5mm。1 1 3 鱼池 利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鲟和杂交鲟鱼种的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鲟和杂交鲟鱼种在水族箱养殖后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每个水族箱中都有1~2尾鲟鱼生长最快;利用F=Si2/S02检验两种鲟鱼体长或体重的方差齐性,证明两种鲟鱼的体长增长没有优势(P>0 05),而杂交鲟的体重增加比俄罗斯鲟更具有明显的优势(P<0 05);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重函数关系分别为:W=0 0163L2.4948,W=0.0002L4.0101,体长和体重都显非常紧密的正相关关系(P<0 001)。  相似文献   

3.
鲟鱼在英国、古罗马和中国古代的皇室都被视为珍品,故有“皇帝鱼”之称。鲟鱼籽酱位列世界三大珍味之一,价格奇高不下,被称为“黑色黄金”。杂交  相似文献   

4.
潮间带沙井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等优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鲟类养殖对象。由于其父母本均具有一定的洄游习性,对盐度变化具有较高的忍耐力,适合在淡水和咸淡水中生活,这为拓展杂交鲟的养殖范围、丰富鲟鱼的养殖模式提供了契机。浙江省南麂岛潮间带沙井水丰富,盐度范围在5~12之间,适合于杂交鲟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及丰富养殖品种,笔者自2005年至2006年在南麂岛开展了杂交鲟潮间带沙井水养殖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泥池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口面积共计144m2的水泥养殖池中,放养2540尾杂交鲟,经过285d养殖,产量达1256kg,平均规格为603.3g/尾,成活率为82%。试验表明:鲟鱼适合在吉安地区养殖,并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市首次引进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图见彩中插2)5000尾,进行海水驯化后在朱家尖围塘养殖基地进行池塘养成,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鲟鱼种经179d的养殖,体重从132.8g/尾生长至985.7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84.6%,折合毛产量35.8kg/m^2,净产量30.1kg/m^2;总投入4.46万元,总收入6.99万元,毛利2.5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7。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海水工厂化养殖逐渐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确定了海水养殖业以鲜杂鱼为饲料的养殖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生产不仅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井冈山地区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初始体重为7.89±0.45 g/尾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低密度组(1.16 kg/m3)、中密度组(1.74 kg/m3)和高密度组(2.32 kg/m3)三个密度组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生产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密度组西伯利亚杂交鲟生长指标、体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现,低密度组幼鱼终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5),各密度组实验鱼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和灰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蛋白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的酶活力在实验末期低、中密度组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降低,MDA和CAT在实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结果还发现,高密度组与生长相关的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组与应激相关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水平在45d出现差异(P<0.05),90 d后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表达水平在30d时显著低于中、高密度组(P<0.05),实验末期,3个密度组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中、低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性能,因此建议,井冈山地区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养殖密度控制在1.16 kg/m3-1.74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杂交鲟是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的杂交品种.已有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杂交鲟较亲本有着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肉质更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近年来,西伯利亚杂交鲟的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幼鱼期作为西伯利亚杂交鲟生活的关键阶段,养殖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成鱼的生长性能.因此,本文结合井冈山地区生产实际,从场...  相似文献   

11.
史氏鲟、杂交鲟温流水小水体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大型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极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鲟鱼25种,其中有8种鲟鱼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黑龙江等水系,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史氏鲟在近3000千米的黑龙江干流均有栖息,多数为定居型种类,有部分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认为其生存温度为1~26℃,但黑龙江鱼类研究所和广东少数单位的养殖驯化表明,史氏鲟在0~33℃仍能存活,摄食水温范围4~31℃〖1〗。每年的5~6月份为史氏鲟的产卵季节,产卵水温为18~26℃。史氏鲟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鲟为9~1…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  相似文献   

13.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西谋 《淡水渔业》2003,33(4):14-16
设计 5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料 ,分别投喂平均体重约为 4 2 9g的俄罗斯鲟幼鲟 ,试验时间 4 0天。结果表明 ,幼鲟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为 4 2 %。当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低于 4 2 %时 ,随着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幼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都显著增加。当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达到和超过 4 2 %时 ,随着饲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幼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史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下降(P0.05),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血液指标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血浆葡萄糖及总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高密度环境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与肌肉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杂交鲟为史氏鲟(♀)×鲟鳇(♂)杂交子一代(F1),在鲟鱼类养殖中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的明显优势,深受我省养殖业者欢迎.养殖户每年从东北调进鲟鱼水花开展苗种培育以供养成.从养殖效果看,后期成鱼养殖较为理想,而苗种培育成活率偏低、"僵苗"比例偏高.2000年6月8日本人从黑龙江省调进杂交鲟水花6.25万尾,采用从室内不锈钢桶到室外水泥池二级培苗模式,经56d培育,8月2日清池计数,总尾数4.77万尾,成活率达76.3%,且完全转投配合饲料,获得较好培苗效果.现将其技术与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杂交鲟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较高的名贵鱼类,由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杂交而成,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强,易人工驯化,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雪野水库丰富资源,进行了网箱养殖杂交鲟的试验,现总结技术如下:一、养殖环境雪野水库建于20世纪60年代,位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瀛汶河上游,水深平均在10米左右,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水体透明度3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杂交鲟对环境变化耐受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杂交鲟的适宜温度为5.0~22.0℃,临界上限水温为26.0℃,临界下限水温为3.0℃;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38.0,适宜养殖的盐度为8.0~32.0;耐pH值的范围为4.7~9.8,适宜养殖的pH值为6.9~8.8。杂交鲟对环境变化耐受性范围较大,可以保证杂交鲟可以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以避免由于环境因子的激变造成海水养殖杂交鲟的大规模死亡。  相似文献   

19.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和白鲟科。鲟科鱼类分四属,白鲟科分两属,共28种。我国自70年代开始进行鲟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1992~1998年,我国黑龙江、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部分鲟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8年我国开始规模化养鲟,到2005年,国内鲟产量1万t左右,初具产业化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由于史氏鲟的肝性脑病在2000年暴发,西伯利亚鲟的溃烂病在2004~2006年全国性暴发,鲟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国内部分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杂交鲟。  相似文献   

20.
鲟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隶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鲟属亚冷水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爱吃的鱼子酱即是鲟鱼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杂交鲟是用西伯利亚鲟做母本,用史氏鲟做父本杂交培育的后代,其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易驯化,成活率高,市场销售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