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娟 《种子科技》2009,27(7):10-11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是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院所种业公司是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如何保持自身优势,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是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产业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省、市一级的农业科研院所以国家事业单位的身份主要参与地方农业科学研究,以教学、研究为主,以开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课题、项目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批由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以种业为例,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被打破,一大批民营、外资企业进入种子行业。  相似文献   

4.
戴晋 《中国种业》2017,(9):19-22
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形势,以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地级市农业科研院所新时期下的发展背景,阐述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三五”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为促进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这对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来说,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突出优势,深化改革,实现种子产业化,发展支柱型经济,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摆脱困扰,顺利与市场接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当前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前进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加入WTO,给科研育种单位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种子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使种子生产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创名牌,建网络,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从而建立起一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科技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红军 《中国种业》2020,(10):39-41
文章阐述了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确立长远发展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加速研发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和人才战略等措施加强种业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提出农业科研院所种业体系建设必须依靠自身品质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提高种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给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质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的科技型种业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结合河南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农业科技实业公司的多年实践,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其发挥的作用,以供从事种子产业的同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种业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省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对山东省农业科研院单位种业发展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发展与推广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俊国 《种子》2006,25(7):104-106
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发展我国现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649所,其中涉及种植业的单位326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江苏省的徐州、淮安、盐城、扬州等农业科研单位都经历于科研体制改革的热潮中,随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事业性质将逐步弱化,企业化将是改革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果。面对改革的挑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淮安市农科院近期成立种业公司———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在淮安市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种业发展使命。1.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现状1.1.1发展起步晚淮安市农科院是百年老所,主要经历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用适合黑龙江省高纬度地区种植的31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设计、项目调查、室内考种,运用差异性、灰色关联度、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生育前期、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单株粒数是影响该地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在选择单株时应兼顾茎粗、株高、分枝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农业在各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做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80年左右的判断,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健全法制等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汤洁  戴兴临  张弢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54-257
农业生物技术是解决中国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和高能源消耗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立足国情,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以适应WTO有关规则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界定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考察了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离不开资金这一关键要素的支持与保障。利用统计年鉴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并揭示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支农资金供给体系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构建支农资金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与原则,构建出现代农业建设的支农资金保障体系的逻辑框架,最后提出构建支农资金保障体系可供采用的六条对策思路。试图为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为实践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初步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背景,重点分析了湖北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四条必要性和五个有利条件;深入探讨了湖北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三大问题;还根据欧美等农业信息建设先进的国家信息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其经验,从湖北省信息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目前广大农民信息需求状况出发,研究提出了湖北省农业信息体系发展的五大政策措施,切实推进全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加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已成为各方共识,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未形成鲜明的思政教育体系。从高等院校“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的教学现状出发,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堂设计、微课授课模式及第二课堂,建立“思政教育”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满足现代食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现行农技推广机构的利弊,提出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思路及其运行机制,并探讨了该体系实现的措施。新型农技推广机构是以农业部为最高管理机构,加设专家顾问团,负责研究全国各地重大农业问题,从而为其决策提供参考;以农业大学、农科院和农校组成的教研联合体为实施机构,上直对农业部,下直面农业生产第一线,并组建和依托各级农业科技园,重组原地、县、乡镇各级推广机构,开展科研、教学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芳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5):125-130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中国五大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结构及权重,对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2011—201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水平一级指标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大农业信息化投资力度,完善支撑投资和技术应用的制度安排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民公社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绩效,是为了分析人民公社制度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以期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文章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描述与规范研究分析方法,探讨人民公社阶段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演进、特征、变迁的原因、内在缺陷以及制度绩效,研究表明,人民公社阶段农地产权严重残缺、缺少激励机制、组织管理费用高昂,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一开始就处于非均衡状态,依靠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和超经济强制来维持,致使人民公社阶段农地产权制度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约束放松,获取存在于人民公社制度之外的巨大外部利润,推动了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