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欠发达县域开展。通过简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个案,对黔西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区位、客源、近邻旅游竞合关系、旅游资源互补性和景点离散度5个方面对其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景观廊道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制度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开发设想,以期对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全乐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464-468
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6类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并对6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根据各地域特点,创找出符合本地域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所列举的模式,是宏观层次上发展的模式,可以为各地新农村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越胜 《种子科技》2014,(12):41-42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本文叙述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并提出了几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王鹏  田至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0):148-152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21世纪后,乡村旅游实践的迅猛发展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案例,迫切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开发模式,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方法]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乡村旅游的要义包括空间属性、主体属性、资源(产品)属性等核心内涵。基于此,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亦应从关注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和发展阶段、乡村地区的地理区位及自然文化属性等核心影响因子切入,动态地考量各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结果]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所处发展阶段均不相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并且可致力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电子商务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式,电子商务和旅游业具有天生的适应性,所以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在此过程中,加入农产品交易的整合发展,那将是一条具有创新模式的、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这必将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又称"张壁古堡",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亩,人口1143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古堡保存完整,古堡内特有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吸引了不少媒体为它制作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贵州作为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大省,其协同发展存在着发展乏力,缺乏统一规划及缺乏人力支撑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思维,统筹规划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发展,结合实践,从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入手,提出河南省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思考,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省各县域单元的乡村性进行客观评价,科学判定四川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强度,明晰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四川省乡村性的时空间特征。基于2000—2016年数据,对四川省181个县域乡村类型进行划分,构建乡村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四川省县域乡村宏观格局相对稳定,呈现出以均衡发展型、农业主导型为主,商贸服务型和工业主导型为辅的产业总体格局特征,部分类型时空差异显著。(2)四川省县域乡村性以中等和较强为主,乡村性指数均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县域乡村性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成都平原区为中心,向外围由低值向高值逐步增大的"圈层"空间格局。研究结果对建设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四川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少乡村以其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景观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投资场所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分析现有的开发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增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217-220
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新型营业形态,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在市场力、政策力等共同创造出的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型旅游产品与服务形态。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地位快速提升、体系逐渐形成的特征。北京乡村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并首次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总结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抓住乡村旅游新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分工细化、加速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研究湖南平原湖区型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烟村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自身的优劣势进行目标分解,应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模式规划理论,着重从支柱农业产业引入、村民居住环境改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湖区湿地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归纳出适用于该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方法,以期为同类型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在资源依托型特色村表现更为突出。以祁杨村为例,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基于该村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发掘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祁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可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品、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吸引物、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湿地生态旅游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笔者介绍了大庆市湿地的概括,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大庆市湿地不仅具备景观多样化、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城中湿地和多处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而且拥有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机遇;但同时存在湿地保护和开发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对大庆地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湖南常宁5种立地因子对楠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以及株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地形部位、土层厚度与坡度对楠竹的生长影响较大,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不同坡向与土壤类型对楠竹的生长则没有显著差异;(2)小地形部位的上坡不适合楠竹的生长而不宜栽种,其余,河滩、山冲(山洼)、下坡以及中坡均可栽种楠竹;(3)土层厚度以薄层土(40cm)不太适应于楠竹的生长,造林时应选择在中、厚层土壤上,最好是厚层土,尤其是高产竹林的营造更应如此;(4)酸性紫色土与石灰土两种土壤类型,阳坡与阴坡均适应于楠竹的生长,但阳坡,酸性紫色土上生长的楠竹相对更好。这些结论对同类地区的楠竹栽培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沟域经济背景下山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山区沟域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北京山区县依托山区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文化和生态农业等资源,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沟域经济在北京山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北京沟域经济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类型、需求动机、市场潜力等方面对北京山区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打开知名度等方面提出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环  仪坤秀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意志和中国的现实选择。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低效、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面貌,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