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510-515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广津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10-212
研究了多功能保水剂对苜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不同施用量都能提高苜蓿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提高程度也加大,但从最大经济效益来讲,以3Kg/亩为最佳施用量;施用多功能保水剂还能增加苜蓿体内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内涵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西欧环境经济政策成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政府与农户签订长期合同、发放补助金和实施减免税政策等。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调研结果述评,提出了中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取向:实行长期的补贴政策、尊重农户意愿、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对退耕还林成果实行产业化经营运作等。  相似文献   

5.
基因型是影响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携带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 1,对12个"川农"系列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愈伤进行了遗传转化.GUS瞬时表达的染色结果表明:"川农"系列小麦不同基因型间转化效率差异较大,愈伤组织普遍较幼胚的转化率高,其中幼胚转化效率较高的品种有川农21和川农22,分别为90%和85%;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普遍高于幼胚,川农22和川农25的愈伤转化率都达到了100%.这些材料可进一步用来转化有益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种业振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本研究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适配视角出发,采用“创新链—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对 1986-2022 年的 195 份中央层面种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种业政策目标及时回应了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关键问题,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与创新链环节政策目标适配度高,但是存在需求型政策使用不足、环境型与供给型工具子类型使用不均衡等问题。应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政策目标,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种业政策子工具类型结构,加强法规管制类工具的执行力度,增强种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八五"和"九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数量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九五"期间育成水稻品种的数量是"八五"期间的1.6倍,平均单产水平提高了278.1kg/hm2,整精米率提高0.98%,垩白度降低0.22%,直链淀粉降低0.72%,胶稠度提高3.32mm."九五"期间水稻育种水平较"八五"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95%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量的安全,粮食自给率是衡量数量安全的首要指标之一。粮食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粮食总生产量(S)占总需求量(D)的百分数(其公式为:a=(S/D)×100%)。完全自给自足(可称为100%战略或者封闭模式)是我国过去的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式;新时期,“二维战略”(即用粮食生产和贸易来保障粮食安全)逐步代表了主流思想和观点。因此,粮食安全就转变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自给的问题,即粮食自给适度区间的确定和把握问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常年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就表明一国基本达到了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达拉特旗地区甘薯适应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薯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选用优质食用、淀粉、特用等40多个甘薯新品种(系),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薯新材料。结果表明,在达拉特旗地区,试验①中所选甘薯材料间的单株结薯数和薯块干率差异达到1%的显著水平,淀粉产量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淀粉、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还发现薯块干率与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显著负相关,而与淀粉含量正相关程度也较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试验①和试验②中,共筛选出徐薯28、徐076008、徐065922、徐060314和徐071419等16个中高代材料在达旗当地过冬保存,以期于下年在内蒙古地区育苗和进一步筛选,以及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闫玉科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45-348,365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是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分治、过度汲取农业剩余牺牲发展工业的结果;近年来日趋严重与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密不可分,全面解决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采取多种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金融资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县等七县(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及其扶持政策的评价依次为财政补贴、市场融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根据这一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晓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02-107
农地流转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地流转会受到供给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从耕地经营需求视角分析了农地流转及其政策。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其中,农地流转费用影响农地经营需求,进而影响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中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初期,市场机制不健全,农地流转费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农地流转需求视角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农地流转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政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对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国的环境及其保护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中国农业政策通过改变农户生产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目前对农业环境影响较大的农业政策有粮食安全政策、土地政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政策、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环境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实施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一体化,深化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制定激励政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污染监管机制,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着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设情况,直面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提供信息支撑。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调研、计量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及中国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卓有成效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其在分子育种等领域拥有领先的尖端技术。中国的农业绿色发展经过30余年的政策演进和路径实践,也已形成了典型的、可推广、可借鉴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体系,但目前中国农业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面源污染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绿色农产品区域供给差异明显、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严峻形势。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和中国国情,提出优化农业主体功能、推动资源保护高效利用、净化产地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养护修复、驱动绿色供给、健全绿色农产品市场评价标准和补贴制度体系等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城乡产业互动。文章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在成长初期农业的关联最强,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关联较弱,产业互动的要素主要是自然资源和资本。在成长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趋势增强,产业互动的要素主要是知识和技术。进入成熟期,其与其它产业互动的能力增强,且产业互动的要素更高级、互动模式更多样。文章并以合肥市为例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政府应根据农产品加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湟水河流域近50年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给湟水河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湟水河地区9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气温、降水、积温等气象数据以及干旱、暴雨、干热风、霜冻等灾害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近50年湟水河流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湟水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41℃/10 a;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为0.96 mm/10 a,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6.6 h,年平均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37.3 h/10 a;(2)0℃、10℃的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8.7℃/10 a、77.2℃/10 a,湟水河流域无霜期在94~155天,增幅为4 d/10 a;(3)近50年来,湟水河流域干旱出现站次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91站次/10 a,而暴雨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强度增加,年平均干热风强度指数为15.5,2000s以后干热风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把握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为未来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明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国内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策目标为主的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较少,其中生态效应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和政策性建议。总结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三方面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但不够全面,二是研究方法多样且更趋完善,三是政策经济效应分析全面但视野较窄,社会和生态效应研究不足。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研究视角突出绿色生态新导向,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拓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视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镇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城乡差距的形成有历史和政策的原因。通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从农业政策方面分析差距拉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回答“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其成因是由中国长期以来“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体制和制度造成的。建立“三农”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户籍制度、农村金融财税制度、县乡政府机构等体制和制度,走市场化、产业化、城镇化道路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