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3.
水稻快速灭茬免耕抛秧栽培,是近年来在水稻抛秧和晚稻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不通过牛犁或机械翻耕,而是采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快速灭茬后,直接抛栽水稻秧,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机械翻耕所花成本,并有利于抢季节。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克无踪在水稻免耕抛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108-108,110
水稻是丰顺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全县有水稻面积1.93万hm2,其中抛秧面积1.78万hm2,占92%.1999~2000年两年四造的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证明确是一种省工、高效、简便的耕作改革,较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免耕抛秧水稻根倒伏特性及钾肥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代5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根倒伏特性及钾肥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常规翻耕插秧根倒伏系数为2.72~5.82,免耕高桩抛秧根倒伏系数为2.54~5.68,免耕抛秧和常规翻耕抛秧根倒伏系数分别为2.32~5.39和2.42~5.15,表明抛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植株抗根倒伏能力.施用钾肥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态旱育小、中、大苗免耕抛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解决了目前农村人力、畜力不足和作物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旱育小、中苗免耕抛秧适宜冬闲田和早熟油菜田栽培,旱育大苗免耕抛秧适宜晚熟油菜田栽培。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元二次正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的叶龄、抛植密度、施N水平等因子,对穗重型杂交水稻品种Ⅱ优6078产量的影响;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不同水平的栽培技术因子方案,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山区水稻免耕高桩抛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叶片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研究表明:两种耕作方式下以高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以中密度处理较高.随密度增加日产干重增大,水稻生长后期日产干重略低于对照.整个生育期中,干物质在茎鞘和叶片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在后期以中密度分配最高,穗中的分配以低密度最高.中、低密度下的结实率、实粒数高于高密度,免耕高桩抛秧高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因此,增加抛栽密度有利于免耕高桩抛秧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须过“5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栽是在没有经过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双季稻抛栽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综合了免耕和抛秧的优点,集免耕技术、抛秧技术、除草技术、节水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于一身,是双季稻轻简栽培的综合体现。它具有4大特点:①省工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节本增效;③稳产高产;④节能降耗,保护农田生产环境。但是,水稻免耕抛栽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抛秧后立蔸慢、分蘖迟、生育期延长等弊端。因此,水稻免耕抛秧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过好以下“5关”:  相似文献   

11.
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 200 kg 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秧苗抛栽后立苗期每株平均根数和根长、地上部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都与立苗密切相关。该结果为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公顷有效穗数免耕抛秧处理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水稻一生中叶面积指数、抽穗后水稻群体光合势、势粒比、颖花伤流量、源库增量比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而粒叶比则相反;剑叶中叶绿素含量以免耕高于翻耕,而丙二醛(MDA)含量以免耕低于翻耕。免耕抛栽水稻后期不易早衰,有利于同化物的转运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三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种)穗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比武育粳3号(小穗型品种)长4 d。从抽穗前16 d开始,幼穗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并与由上而下的第3节间伸长期相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大穗型品种的穗茎比大于小穗型品种。抽穗期穗重、茎重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抽穗前4~16 d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与颖花数也关系密切,该时期氮肥充足,穗重增加快,对促进颖花分化有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及成熟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立苗期免耕水稻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单条根长、根毛区长、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根系的伸长、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免耕抛秧水稻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6t/hm2稻草还田量比对照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分别高29.85%、41.62%,产量提高11.1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抛秧是广西农耕革命自主创新成果。介绍了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优势及效果,并在总结广西成功实践及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的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部氮素含量高光谱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稻穗生长与氮素营养息息相关。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技术测定了稻穗的全氮含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稻穗全氮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760~1 300nm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稻穗全氮含量与光谱特征指数λb、SDr、SDr/SDb、DVI的相关性较好,并建立了相应的估算模型。经独立的实测数据检验可知,基于SDr/SDb与DVI指数组合所建线性回归模型y=2.075+0.001x1-2.952x2估测稻穗全氮含量效果最好。上述结果为稻穗营养元素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也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本研究根据水稻弯曲穗品种与直立穗品种在直立穗基因qpe9-1第5外显子处存在的核苷酸差异设计了1对插入-缺失标记(Insert/Delection),InDel-E5。利用该功能标记对24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及直立穗分离群体F2进行标记基因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品种均表现为缺失带型,弯曲穗品种均表现为非缺失带型,F2群体中杂合带型和非缺失带型均为弯曲穗,而缺失带型均为直立穗,说明利用该标记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出直立穗品种和单株。  相似文献   

19.
选用直立穗型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研究了粳稻直立穗型基因对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基因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有负面影响,它使整精米率明显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外观品质变劣;但直立穗型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有正面影响,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但却显著增加了食味值;对营养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显著降低了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了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对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不大,只是使冷胶黏度和消减值有所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变化不大。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谷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和淀粉冷胶黏度等米质指标在直立穗型内不同粒位间变异较大,而垩白粒率、垩白度、食味值、胶稠度和淀粉消减值等米质指标在弯曲穗型内不同粒位间变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着粒密度大和二次粒率高可能是近等系间某些米质指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部分指标的影响,以冈优527为试材,通过对水稻幼穗形成期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后复水,研究了复水后水稻生理、生化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与结实率、千粒质量、有效穗以及实粒数都表现为受轻度短期干旱的处理在复水后均提高,高于对照水平;水势受到水分胁迫后降低;可溶性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MDA(丙二醛)的活性都表现为轻度短期干旱的水稻恢复效果最好,且活性都低于对照处理。说明水稻在幼穗形成期受到轻度短期干旱胁迫,复水后会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