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砂薄地夏玉米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2.
糯性小麦配粉对普通小麦淀粉品质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一系列梯度比例,将2种糯性小麦面粉分别添加到7种普通小麦面粉(分强筋组和中筋组)中,探讨不同配比对普通小麦面粉的淀粉品质特性(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RVA粘度曲线参数)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粉能明显降低普通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膨胀势,但由于混合粉中的糯麦面粉和普通面粉分别糊化,先后形成“糯麦高峰”和“普通小麦高峰”,混合粉的高峰粘度反而降低。添加糯麦面粉明显降低反弹值、延缓凝沉速度和程度,也能减小保鲜面条的评分降幅,从而能明显延长鲜湿面条的货架寿命。所用的糯麦品系属于中筋偏弱类型,因而可降低强筋组面粉的筋力,使面条软硬适中;但使中筋组面条变软、评分降低。因此,下一步工作需要选育适于面条配粉的中筋或中筋偏强型高白度糯性小麦。  相似文献   

3.
蕙兰杂交种子的无菌萌发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蕙兰传统品种‘崔梅’与普通蕙兰进行杂交,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实验,并作不同培养基的对照。对萌发原球茎的增殖及分化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培养基、6-BA和NAA对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10天的种子接种在KC培养基上萌发效果最佳,蕙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NAA0.5mg/L+6-BA1.0mg/L,根状茎分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 mg/L +6-BA 0.5 mg/L。  相似文献   

4.
氮和磷作为玉米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试验以登海111(Denghai111,DH111)为供试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设置11个氮磷配施处理和15个氮磷配施处理来探究氮磷配施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磷水平下,随着施氮量增加,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0~N2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LAI、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增加趋势, MDA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在N3与N4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 LAI、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2020年, N3 P1处理...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品种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13个小麦品种在3个地点的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面条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品种间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变异平方和的57.5%、52.3%和58.6%,但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影响。RVA主要黏度指标则有所不同,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主要受品种的影响,其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40.2%和48.0%,而峰值黏  相似文献   

6.
钾锌锰配施对甜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施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山西石灰性褐土上施用钾锌锰肥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钾锌锰肥酸施能提高糖、Vc和锌的含量。甜椒果实Vc含量大于130mg/100g鲜重的施肥方案为氯化钾46.62 ̄60.03kg/667m^2,硫酸锌8.58 ̄9.67kg/667m^2,硫酸锰7.17 ̄9.23kg/667m^2。  相似文献   

7.
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的衰老特性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花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前期下降缓慢,达显著水平,以N1P2、N2P2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MDA)先是缓慢增长,花后14 d后含量迅速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 d各处理的POD活性达到最高值.随着施氮肥和磷肥量的增加,总的趋势是旗叶的酶活性增加,而MDA含量降低,但过高的施肥量(P2O5=225 kg/hm2)导致小麦生育后期旗叶酶活性下降迅速,衰老加快,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显著,最终导致小麦减产.经统计分析得出,氮肥和磷肥间对Pn、SPAD值、PRO、SOD及POD有不同程度的互作效应.该试验条件下,超高产麦田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 kg/hm2和P2O5 150 kg/hm2.  相似文献   

8.
于2019—2020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统一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2O5 110 kg hm–2)的条件下,设置5个K2O施用量,分别为0 kg hm–2 (K0)、150 kg hm–2 (K1)、225 kg hm–2 (K2)、300 kg hm–2 (K3)和375 kg hm–2 (K4),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产量, 2年均在225 kg K2O hm–2时增幅最高, 2019年和2020年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64%和15.27%;施钾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的强度,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玉米氮、磷、钾积累量及花后氮、磷积累比例,但当施钾量>225 kg hm–2时增效降低。...  相似文献   

9.
砂土地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四因子干净人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砂土地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施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适配比。结果表明: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小麦产量呈二次回归关系,砂土地要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应立足于肥料配合施用,重施有机肥,酌情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对灌水的响应,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2个糯小麦品种(临糯88,软质;晋麦99号,硬质),副区为3种灌水处理(S1,越冬水;S2,越冬水+拔节水;S3,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同时以不灌水作为CK,分析灌水对2个糯小麦籽粒产量、淀粉含量、淀粉组分、粒径分布、面粉糊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增加2个糯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提高,2 a平均S3处理下较S1和S2处理下临糯88分别增产63.59%和9.02%,晋麦99号分别增产64.15%和6.95%;S2处理下2个糯小麦品种淀粉含量均最高,临糯88、晋麦99号较CK分别提高1.75,5.54百分点;临糯88支链淀粉含量随灌水增加先升后降,S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晋麦99号支链淀粉含量随灌水增加而降低,S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淀粉直/支则与之相反。供试品...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发芽和未发芽糙米米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水合特性、糊化特性差异,并探究了发芽对糙米鲜湿米线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1.19%和15.49%;水合特性提高,在100℃下溶水率和溶胀率分别提高了1.75倍和1.15倍,糊化特性中黏度的降低与发芽糙米鲜湿米线蒸煮损失率提高、质构硬度和弹性降低、微观结构松散均密切相关;发芽糙米制备的鲜湿米线口感更加柔软顺滑,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糯玉米淀粉的加工特性,推进其工业化应用。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工艺的淀粉得率为56.7%,蛋白质残留量0.21%。经测定,糯玉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为97.33%。糯玉米淀粉的物化特性研究显示: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90℃时淀粉的溶解度达到12%;淀粉糊透明度高、冻融稳定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面制食品的品质与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关系密切, 糯质和非糯质小麦籽粒淀粉组分有明显差别。本研究比较了糯小麦(宁糯麦1号、扬糯麦1号)和非糯小麦(扬麦16、中国春)的淀粉与面粉的黏度特性、热力学特性、膨胀势、溶解度等参数, 旨在阐明小麦籽粒淀粉与面粉的理化特性差异。4个品种籽粒淀粉粒均以C型淀粉粒(粒径<2 μm)为主, 占96.14%~97.36%, 糯小麦C型淀粉粒的比例高于非糯小麦。籽粒淀粉中破损淀粉含量低于面粉中破损淀粉含量; 籽粒淀粉的膨胀势、透光度、热焓值和回生度高于面粉, 溶解度和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最终温度低于面粉。与非糯小麦相比, 糯小麦面粉具有较低的破损淀粉含量、黏度参数特征值和淀粉回生度, 较高的溶解度、膨胀势、透光率和热焓值。外源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 面粉中α-淀粉酶活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蔗糖和氯化钠均影响面粉的糊化特性, 是造成淀粉与面粉理化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72个小麦品种(系)研究了面粉品质与兰州拉面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都与拉面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50和0.60。面团流变学特性中的面团筋力(W)、弹性指数(I.e.)、膨胀指数(G)、面团弹性(L)、面团韧性(P)与拉面最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W值与  相似文献   

15.
施氮水平对两个冬小麦品种面粉色泽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八面粉色泽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面粉及面糊的色泽等级值(CGV)、红色度(a*)和黄色度(b*)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亮度(L*)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片的CGV、a*、b*升高,而L*值下降。质构仪分析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品种面条的硬度、黏合性、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以360 kg hm-2处理的值最高,并且和其他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子粒淀粉糊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高于四川、江苏试点;不同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4个试点的表现较为一致,而在四川、江苏表现差异较大。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均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多数糊化参数的效应远大于基因型和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冬麦区新育成优质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近年北方冬麦区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两年两点统一种植52份优质品种(系)及6份国外代表性品种,测定其磨粉品质、和面仪和混合实验仪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及面条品质,并利用5个基因特异性标记分析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为硬质、中强筋类型,品种间出粉率、面粉a*值、b*值、黄色素含量、PPO活性、和面仪参数、混合实验仪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差异较大。和面仪8 min带宽和混合实验仪稳定时间可作为预测面条品质的重要指标,可分别解释面条总分变异33.3%和34.4%。Ppo-A1a和Ppo-A1b频率为41.4%和58.6%,两种基因型间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Ppo-D1a和Ppo-D1b频率为51.7%和48.3%,但PPO活性差异不显著;Psy-A1a和Psy-A1b频率为81.0%和19.0%,两种基因型间黄色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1BL/1RS易位和非易位品种频率为13.8%和86.2%,两种基因型间面粉L*值、黄色素含量、和面仪衰落势与8 min带宽、混合实验仪稳定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面条品质较好的品种包括Sunzell、石优17、郑麦366、中麦 895、周麦 26、CA1004和石4185。本研究明确了58份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和基因型分布,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鲜面条耐煮特性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阎俊  肖永贵  王德森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12,38(11):2078-2085
以我国北部和黄淮冬麦区的46份主栽小麦品种和育成品系为材料, 分析了品质性状与煮熟面条冲洗水中总有机物含量(TOM)、干物质蒸煮损失率、面条吸水性和黏性等面条耐煮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的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品质及TOM值、蒸煮损失率和黏性等面条耐煮性指标存在较大变异。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与TOM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6 (P<0.01)和-0.56 (P <0.01); 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与面条煮6 min和10 min后鲜重的相关系数为-0.55~ -0.63 (P <0.01), 耐揉指数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 (P<0.01)和0.69 (P<0.01); 糊化温度与面条煮10 min后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60, P<0.01), 说明提高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可以显著改善面条耐煮特性, 蛋白质特性是影响面条耐煮性的主要品质因子, 淀粉糊化参数对面条耐煮性也有一定影响。TOM值与面条煮6 min和10 min后鲜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6 (P<0.01)和0.69 (P<0.01); 面条煮6 min与煮10 min后鲜重也呈高度正相关(r = 0.86, P<0.01)。建议将10 g鲜面条煮10 min后的鲜重≤21.0 g作为优质鲜面条耐煮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