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论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必要性,以河南省和广东省为例,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对中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与非主产区存在巨大的差距,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主产区地方政府推动粮食生产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在合理的成本下,使农民获得与从事其他生产大致相当的平均收益,使主产区能够获得与其对粮食安全贡献相一致的补偿,对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强  李晓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97-101
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然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在追求农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略粮食生产问题,粮食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粮食安全存在潜在危险。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粮食生产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成都市作为西部大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是正确的,应将粮食生产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主动承担相应粮食生产责任;并根据成都市实际,提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29-329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条件,也是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笔者从温州市近几年粮食生产现状出发,对温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明确提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粮食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的重任。本文运用松辽流域1986-2008年的粮食生产数据,采用非参数M alnquist指数方法,分析转型期的松辽流域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松辽流域粮食生产资源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变化率偏低,规模效率是制约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率;规范土地转租行为,同时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粮食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人口继续增长,耕地继续减少,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人民生活将由初步小康进入到全面小康的食物消费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粮食总体形势和未来粮食消费、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 依靠科技,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大力开展主产区粮食科技丰产、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季节性干旱丘陵区现代节水农业和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区域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域,通过归纳国内外有关粮食生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发现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研究角度,在分析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内涵、模式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为实现不同区域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地区粮食生产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江西和湖北)是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之一,该区的粮食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首先从绝对和相对的角度分析了该区粮食生产的现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一方面,区内的粮食生产总量一直在以增加种植面积而获得了稳步增长,其增长难以持续。同时区内的种植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粮(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幅要远大于杂粮小麦和薯类的增幅,尤其是大于豆类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中游地区的主粮(水稻)的生产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杂粮生产占全国比重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深层剖析了该区粮食生产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认为主要有农民(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退化严重、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较低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弊端初现等六大方面问题。最后,针对该区域所面临的困境依次提出了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对策,为确保该区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国务院从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启动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于2006年扩大到对部分主产区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启动,在稳定粮食生产、支持市场粮价、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从预案具体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产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要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必须研究各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必须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储粮中较易发生虫害,粮食品质下降较快。通过开展充氮气调储粮相关研究课题,研究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在上海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储粮对保持粮食品质、防治储粮虫害孳生、降低仓储劳动强度、提高粮食食品安全等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上海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4%,该类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地力水平较高;三至五等地地力水平较差且面积较大,共24248.2 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96%。研究得出,三至五等地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同时,颍东区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等地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土地流转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颍东区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Wheat grain size and shape are associated not only with yield but also with product and milling quality. A subspecies of cultivated tetraploid wheat, Triticum turgidum ssp. polonicum, is characterized by elongated glumes. To elucidate 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the subspecies differentiation-related gene, we conducted QTL analysis for grain and spikelet shape using a mapping population between two tetraploid wheat subspecies, polonicum and durum. P1, the gene controlling the elongated glumes,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7A, and the polonicum-type allele acted in an incomplete dominance manner to express the elongated glume phenotype. The polonicum allele of the P1 locu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not only glume length but also grain shape, spike shape, awn length and seed fertility in tetraploid wheat. The elongated glume phenotype was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pike length,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eight, and with a decrease in fertility, grain number and awn length. Thus, the subspecies differentiation-related gene in subspecies polonicum dramatically affects grain shape accompanied by alteration of spikelet shape in tetraploid wheat.  相似文献   

15.
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一生施纯氮16公斤/667m2的中高肥处理,宁麦13可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一生施纯氮8公斤/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一生施纯氮20和12公斤/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典型农田地力贡献率及其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典型农田不同作物、不同施肥年限、不同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的地力贡献率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农田地力贡献率的主要特点为养地作物高于耗地作物、逐年下降且3年后暂趋稳定、从土壤高肥力到低肥力逐渐下降,进而探讨其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仓储行业HACCP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其储藏质量安全是食物营养链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粮食的质量品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逐步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随着四项储粮新技术在我国仓储行业的推广应用,我国的粮食储藏技术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对于粮食的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却相对薄弱,缺乏对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的研究,不能适应现代储粮技术与食物营养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基于现代储粮技术与食物安全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入HACCP体系,对粮食在收获后的每一环节(入仓、储藏、出仓)进行全程危害分析与质量监控,建立一整套适用于我国粮食储藏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肥力土壤下氮素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高肥力土壤条件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上水稻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小于105 kg/hm2时,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同步增加;当施氮量大于105 kg/hm2时,秸秆产量呈快速增加,而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增加1 kg氮素投入所带来的作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增加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籽粒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概念及含义,并把粮食安全划分为三个等级,指出粮食安全有长期安全与短期安全、宏观安全与微观安全、生产安全与流通安全三种类型,对粮食安全的历史性、地域性、波动性和系统性四个特征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20.
The three short duration cytoplasmic genetic male sterility (CGMS) hybrids developed using A2 (Cajanus scarabeoides) cytoplasm-based male sterile lines (CORG 990047A, CORG 990052A and CORG 7A) and the restorer inbred AK 261322 and their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F2 and BC1F1) were subjected to the study of inheritance of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pigeonpea. The fertility restoration was studied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criteria, namely, anther colour, pollen grain fertility and pollen grain morphology and staining. The F2 and BC1F1 populations of the three crosses, namely, CORG 990047A × AK 261322, CORG 990052A × AK 261322 and CORG 7A × AK 261322, segregated in the ratio of 3:1 and 1:1, for anther colour (yellow:pale yellow), pollen grain fertility (fertile:sterile) and for pollen grain morphology and staining. The abov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trait fertility restoration was controlled by single dominant gene. This finding can be utiliz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restorers, which can be further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GMS-based hybrids in pigeonp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