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玉米秸秆收贮高效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玉米秸秆低成本、高质量收贮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推行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多元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玉米秸秆榨汁存贮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收贮利用成本、秸秆产品收益对该模式资源化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收益率约为6.70%,销售利润率约为6.30%,并且在收贮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秸秆中干物质、糖分和水分的流失,是一种高效资源化收贮利用模式。同时,结合该收贮模式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该模式在当地推广可行性探究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约产生农作物秸秆8亿吨,这些秸秆除少部分用于饲料、还田和造纸外,大部分被废弃和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恶化了环境。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利用秸秆制成生物质炭粒,开辟了一条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废物的环境生态效应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废物是资源利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失份额,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看,农业废物也是错位的资源。在分析农业废物的现状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基础上,探讨了运用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趋同趋异进化、食物链加、减环和种间关系等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下广泛研究的新型农业技术,能够有效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中的营养含量,在提高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实用价值.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波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2)
简要分析农业秸秆的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概况,介绍我国以天然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在废水处理剂方面的应用状况,分析典型农业秸秆的应用优势以及实施工业化生产所取得的理论支持数据,并对农业秸秆在水处理剂领域的应用方向、发展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剖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8.
孙波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3):67-69
简要分析农业秸秆的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概况,介绍我国以天然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在废水处理剂方面的应用状况,分析典型农业秸秆的应用优势以及实施工业化生产所取得的理论支持数据,并对农业秸秆在水处理剂领域的应用方向、发展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剖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每年农民收割完玉米、花生后产生大量的秸秆,作为废料抛弃,既浪费又可惜,根据我市这一现状,我们针对如何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草食动物的饲料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践,找到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草粉,搭配其他饲料制成全价颗粒饲料的方法。下面将自制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新西兰兔的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通常是指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在收获子粒后的剩余部分,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主要是小麦、玉米秸秆。长期以来,秸秆并没有被有效利用,在农村,秸秆随意堆放、焚烧的现象到处可见,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且烟雾影响交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草资源量估算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草是中国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对中国的水稻草谷比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考证,并以此为据,结合水稻生产统计数据,对全国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稻草产量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结果表明,中国早稻草谷比为0.68,中晚稻草谷比为1.00;2009年全国稻草总产量为18443.04万t。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的稻草利用方式,包括稻草快速腐熟还田、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微贮养畜和稻草种植食用菌等。稻草资源肥料化、饲料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稻草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开发稻草的经济利用价值,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热解成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相比,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提高了水稻生育中期的叶、茎含氮量,但同时降低了后期穗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下降5.28%、11.65%和16.19%,使产量有降低趋势;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有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茎含氮量并促进穗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02%和7.71%,有增加产量的潜力;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降低了叶、茎和穗含氮量,氮素回收率负向效应强度高达34.31%,但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45.62%,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利于产量的提升,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则能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14.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及能源化利用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资源统计是其综合利用的前提。按照农业部标准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考察与评估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13 年《安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能源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年理论资源量4487.99 万t,年可收集资源量3878.84 万t,年人均资源量72.88 kg/人;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是安徽省主要的作物秸秆资源,3 者合计可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2.23%,年可收集量分别为1567.86、1539.43 和582.98 万t;皖北地区秸秆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49.75%;江淮之间为32.08%;皖南山区为18.17%,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步递减的整体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将安徽省秸秆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划分为重点开发区(A区)、适度开发区(B区)和限制开发区(C区)等3 个区域。为安徽省秸秆资源开发及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秸秆适宜的还田方式,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水稻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条件下2种还田方式均能促进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尤其是炭化还田在成熟期较直接还田干物质积累更多;不施用氮肥条件下炭化还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有增加趋势,但直接还田与对照相比却降低了地上部干物质量。2种还田方式都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趋势,炭化还田和直接还田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9%和56%。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和进一步保护利用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文章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法,得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有98科314属473种。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草本4种类型,其中草本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85%。区系分析显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中北温带分布最多,占总属数的23.57%。按入药部位不同北京常见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和全草(全株)类8种类型,其中全草(全株)类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45%。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类型主要有纯药用、药食两用及药赏两用植物。从生态型来看,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型有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文章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北京市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模拟农村驳岸上种植马蹄金、美人蕉、杞柳三种植被,对其坡面界面伴生植物、节肢动物、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等进行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秋季伴生植物外,春秋两季三种植物的生物量,伴生植物和节肢动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马蹄金<美人蕉<杞柳;Simpson多样性指数:马蹄金>美人蕉>杞柳。且杞柳土壤微生物的细菌总数最多,达到7.7×108cfu?g-1土,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达到3.2×106 cfu?g-1土以上。秋季马蹄金被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伴生植物所取代。可见,杞柳驳岸是生态效应最佳的植被驳岸,其次是美人蕉驳岸,而马蹄金驳岸不适合做植被驳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