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绿洲生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民勤气象站、水务局及林业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绿洲生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大气降尘减少显著;②沙丘移动速度平缓,沙漠进退速度减小,绿洲边缘大部分沙丘、沙漠得到有效治理;③地表来水量逐年增多,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明显减小,重点治理区地下水位有一定的回升;④人工造林和工程压沙面积逐年增长,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综治以来民勤绿洲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得到改善和恢复,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宁夏沙漠化土地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宁夏土地沙漠化动态发展趋势,以期为宁夏沙漠化土地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结合遥感技术方法监测宁夏土地沙漠化发展情况,利用ArcGIS软件解译并绘制沙漠化土地现状及分级情况图。结果表明:2014 年宁夏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12.03 万hm2,1994—2014 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57 万hm2,下降了10.8%,下降趋势明显。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趋势是由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流转,其中2014 年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分别为75.23 万hm2、20.80万hm2、8.10 万hm2、7.89 万hm2。土地沙漠化程度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位于大武口区、平罗县、贺兰县、银川市、灵武市北部、中宁县和沙坡头区,分布于240 mm等雨线以西区域,是未来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需高度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民勤荒漠植被退化演替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为了研究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退化特征,该文通过样方调查和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了民勤荒漠植被退化的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民勤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退化经历了3个阶段: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荒漠植被的生长受制于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现大部分区域植被已无法利用地下水,降水量逐年呈略增趋势,降水逐渐成为植被生长的主要来源。研究民勤荒漠绿洲地下水位、降水量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绿洲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年降水数据结合遥感反演的NDVI数据,探究民勤绿洲年降水和地下水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主要在15~30 m之间;影响绿洲植被覆盖的地下水埋深主要在1~10 m;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覆盖影响降低;NDVI和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降水显著影响绿洲地表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民勤绿洲属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地下水位的下降等因素,导致了绿洲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通过客观分析当前民勤绿洲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对民勤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首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历史时期玛曲高寒草甸的沙化情况,以及近几十年以来该区域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了自然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玛曲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玛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探讨了沙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了高寒草原沙化治理、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以及有效治理该区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民勤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同时能够改善局部环境和稳定气候。主要阐述了民勤沙漠化地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希望为环境保护及治理土壤荒漠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勤是我国典型的荒漠化地区,白刺群落和沙蒿群落是民勤荒漠区两个最重要的天然植被群落,研究其天然更新能力对于荒漠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意义重大。笔者通过设固定样方,定位观测,研究了白刺群落的白刺和沙蒿群落中的沙蒿的自然能力,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和沙蒿群落在沙丘和丘间滩地上均可产生更新苗,沙丘更适合白刺和沙蒿的更新;2)白刺群落中白剌小苗密度和沙蒿群落中沙蒿小苗密度差异为极显著,沙丘和丘间滩地之间更新密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年份之间更新密度的差异均为不显著;3)不论是白刺群落中的白刺小苗密度还是沙蒿群落中的沙蒿小苗密度都与当年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当年5月份的降水量和全年降水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典型荒漠土壤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找出荒漠区土壤地物光谱特征变异的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典型地区民勤县为研究区,用SVC HR768光谱仪对流沙地、砾质戈壁和土质戈壁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和光谱一阶导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具独特的波浪型光谱曲线,光谱曲线形状相似,土质戈壁的光谱反射率明显高于流沙地和砾质戈壁,其差异在700~1000 nm最为明显;在红边范围内(680~760 nm),导数光谱可以抑制土壤背景信息,突出植被的“红边效应”,这可以作为荒漠植被信息的定量反演的波段范围;在所测波长范围内,流沙地和砾质戈壁的土壤反射率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反射率对植被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荒漠土壤光谱反射曲线变化可反映出沙化程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荒漠化定量研究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荒漠化现状、程度及分布,采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以上,且重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最大。尼日利亚受荒漠化影响较小,荒漠化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4.77%,且轻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将达到99%。不同国家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划的不同的省份。本研究将为非洲荒漠化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  罗绪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62-267
石漠化是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和现象。从石漠化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地学依据分析出发,依据石漠化动态演化信息,以黔东区域1999年和2006年的相近季相的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探讨基于动态特征的石漠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动态信息的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石漠化遥感监测方法,有助于更科学地研究石漠化的变化规律,对石漠化的综合防治也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勤绿洲农田荒漠化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农田荒漠化程度对土壤养分、机械组成、温度、水分以及玉米生物量的影响,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选择5种不同荒漠化程度的农田为样地,即:正常农田、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严重荒漠化。对土壤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田荒漠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机械组成呈现粗粒化特征,土壤养分、机械组成等均呈现下降趋势,玉米生物量也随着下降。其中极严重荒漠化与正常农田相比,其土壤粘粒、有机质、水分、全养分、速效养分、电导率、水溶液提pH、生物量、粒数分别下降27.3%、29.78%、24%~39%、1.9%~46.8%、63.4%、3.8%、0.98~52.2 g、223粒,土壤表层0 cm处的温度高6℃,0~30 cm处,土壤含水率下降4.81%。严重荒漠化农田土壤性质以及生物量都低于其他荒漠化农田。  相似文献   

16.
民勤荒漠区沙葱种群的生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民勤荒漠区沙葱种群的生态特性,更好地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利用植物生态学种群理论,在民勤沙葱种群分布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野生沙葱种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沙葱群落的生境特征、种群构成和数量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分析了民勤沙葱分布区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盐分、并对沙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勤沙葱不同分布区,土壤类型有灰棕漠土和风沙土2类;土壤均较瘠薄,且均为碱性土壤。民勤沙葱种群构成相对简单,共10科21属25种。从植被地理成分看,主要是典型的戈壁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区系植物占优势,还有部分古地中海成分和荒漠特有种构成。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民勤大部分分布区均为均匀分布,只有少部分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青土湖水面形成对区域典型植被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在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区域逐渐形成合围之势,因此向青土湖输水和形成水面对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环境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1、2013年不同年份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和研究区的调查资料,通过面向对象分类遥感分类方法对水面和植被类型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连年输水形成叠加效应,人工水面面积成倍增加,区域地下水位快速上升。随着水面的形成与变化,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趋水分布,但连片分布格局滞后于水面形成,临接水域的白刺(Nitrariatangutorum)大面积消失。人工水面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导致区域典型植被面积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直插式根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和根灌节水效率,在民勤荒漠区3种立地类型进行根灌和滴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林渗水性比较好,沙生植物次之,最小的是枣树试验区;(2)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阴阳离子浓度也不平衡,所以当土壤深度在0~60 cm时,土壤呈碱性,而当土壤深度在60~120 cm时,土壤偏酸性;(3)根灌与滴灌的土壤水分入渗率相比较,根灌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率;(4)试验地直插式根灌比地表滴灌节水效率高。综上所述,根灌的节水效应比滴灌高,所以在民勤干旱荒漠区可以采用根灌供水,同时也为荒漠地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