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仔猪黄痢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痢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初生1—7天左右的仔猪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水样粪便,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死亡率达30%,如不抓紧治疗,则大大降低仔猪成活率,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黄痢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病猪多为出生后几个小时到3天以内的哺乳小猪,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主要表现为粪便黄色稀薄,呈水样,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4.
7.
8.
仔猪在秋季容易患黄、白、红三痢,分别是由溶血性大肠肝菌、致病性大肠肝菌以及C型产气荚膜菌引起的,均会引起仔猪的严重腹泻,并会导致病猪的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控制哺乳仔猪腹泻是养殖场面临的重大问题,处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冬春季节,哺乳仔猪易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高达70%~100%,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发病猪群的症状如下:在转到产床后部分母猪发生水样腹泻,产后少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析了引起哺乳期乳猪腹泻的原因,按照养、防、检、治综合防控原则,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天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乳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据对153窝乳仔猪的统计,有138窝乳仔猪、在初生后3天以内发生仔猪黄痢。占总窝数的90.2%。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4.
<正>哺乳仔猪疾病除溶血性大肠杆菌(仔猪红、黄、白痢)营养缺乏导致大量哺乳仔猪死亡外,哺乳仔猪皮肤病——渗出性皮炎发病死亡率也很高,同样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该病多发生在夏至、立秋高温多湿之季,常发生于5 d~1个月,发病传染快,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可达30%~80%。该病常发生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气候多变、阴雨连绵、高温高湿之季及地面光滑、通风条件差的猪栏易发。2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表现为前额眼圈、耳廓、腹部皮肤出现红班,淡黄色水泡,迅速破溃 相似文献
15.
16.
哺乳仔猪腹泻一直困扰着养猪生产,轻者引起哺乳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低、体质下降、抵抗力弱,重者则形成僵猪,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笔者分析了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因地制宜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措施,为预防和控制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仔猪是养猪业的基础,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提供数量多、体重大且健康的断奶仔猪。由于哺乳仔猪抵抗力弱、死亡率高,给养猪者造成很大损失,其成活率一直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养猪业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中草药添加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选择120窝哺乳仔猪,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哺乳仔猪的补料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中药组、中+西组、西药组的35日龄断奶个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65%(P<0.05),9.18%(P<0.05)和9.64%(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13.50%(P<0.05),12.50%(P<0.05)和12.67%(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43.28%(P<0.01),42.44%(P<0.01)和44.54%(P<0.01). 死亡率分别下降48.97%(P<0.01),49.66%(P<0.01)和47.59%(P<0.01). 表明天然植物中草药有效成分在减少哺乳仔猪腹泻,降低死亡率,改善生长性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效果与抗菌素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添加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择81窝哺乳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农大料)、对照1组(正大料)和对照2组(神农料),每组3个重复,进行哺乳仔猪的补料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天然植物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试验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35日龄断奶个体重分别提高6.52%(P<0.05)和6.87%(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9.6%(P<0.05)和10.14%(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42.57%(P<0.01)和27.78%(P<0.01);死亡率分别下降45.95%(P<0.01)和36.00%(P<0.01). 表明天然植物中草药有效成分在减少哺乳仔猪腹泻,降低死亡率,改善生长性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