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着     
何文青 《百姓》2007,(5):62-62
思索到累时,在进入梦乡前,我再次回到了那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相似文献   

2.
这样活着     
<正>从前,有夫妻两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叫他南南。他长得很结实,胖乎乎的,干干净净的。他可碰上了爱干净的父母:动不动就洗手。南南长大了一点,父母开始教他正确走路:"乖儿子,上街时要看着脚底下,当心别跌倒了。在走山路时还是要看着脚底下,那上面最容易滑倒,可别摔断了脊梁骨。下山时照样要看着脚底下,不然  相似文献   

3.
何必活着     
一个很懒的小青年到他的哥哥家中做客,母亲叮嘱哥哥教育教育弟弟。早上,哥哥让他叠被,懒弟弟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饭后,哥哥忙着刷碗,懒弟弟说:“反正下顿要吃,现在何必去洗!”晚上,哥哥劝他洗脚,懒弟弟说:“反正洗完就脏,现在何必去洗!”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哥哥只顾自己,不理懒弟弟。  相似文献   

4.
5.
活着,要这样     
人能降临于世,乃幸事;人能轻松地活着,乃美事。 活着,要这样:男人能抽支烟喝着酒,但不过量;女人涂点粉画点妆,但防“画皮”。 活着,要这样:男人要精明,一般不轻易上菜市场。去了,就大模大样斤斤计较一番,别让莱贩小瞧了人;女人要能操盆能端锅,即使当了“女强人”,还能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家。 活着,要这样:男人须要读点书放点屁,走遍天下,随你是皇帝老儿还是美女,照样挺胸收腹不回头;女人要识点相懂点事,指头上能立人,人格上会做人。 活着,要这样:是男是女皆食人间烟火,是女是男皆睡自己的窝。富翁住别墅,平民挤小屋;阔人不轻松,百姓也挺累。闲来都到公园游哉悠哉,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6.
徐淑江 《中国农资》2011,(39):27-27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  相似文献   

7.
正古往今来,在人们选宅盖房的观念里,最忌讳房子附近有坟,尤其是农村,认为那是阴宅不是阳宅不吉利。任凭不盖房子,也不选有坟的地方做宅基。不知是姐姐在世时,见人总是一面笑,说话和风细雨,人缘太好,为人太善,和邻里太和睦亲近,还是咋的,在她病故后,不几年时间,她坟地周围竟盖起了五六座房子,把姐姐围在了中间。还像在世时,其乐融融生活在邻里相亲的怀抱之中,好像她还活着一样,只是累了,躺在那儿休息休息。  相似文献   

8.
<正>"活着怎么这么累",这句话我们听着越发熟悉,不只是我们自己不经意随口在说,周围的人也在默契着说,俨然成了一句交流时的常用语。从语法上看,这好像是个问句,但现实赋予了这句话更多痛彻心扉的含义。关于这句话的答案,恐怕一千人里面会有一千个答案,在这个步伐越来越快的时代,甚至我们根本就追不上这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太多我们未见之人。这些我们没有见过的人,有着各自的故事和那些故事里的疼痛或精彩。但在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们很难如此集中又直接地面对一些这样的人,面对他们的生命所遭受的疼痛,面对他们从那疼痛里仍旧用心灵的清泉浇灌、人性的光芒照耀而生发出来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生。人性的恶,我们听说过很多很多。从电视上的"警方报道"再到生活中的坑蒙拐骗偷抢,  相似文献   

10.
<正>儿子在田径场上领头奔跑,我满以为这小子会第一个达到终点,可恰恰出乎我的意料,在快到终点时刻,小子却故意放慢了脚步,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最后一刻不全力以赴?儿子却笑着说:在训练场上我需要的是一种激情,而并非所谓的第一,真正的赛场才是见证实力的那一刻。看着儿子青涩脸颊,我会心地笑了,用一种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起伏,我们更多是需要该如何调整自己强势或弱势的心境。而原来我随性  相似文献   

11.
正周末我们一家出海游玩,在船上观赏渔民捕鱼时,我们发现一网一网的鲤鱼、鲫鱼、虾都活蹦乱跳的,但当带鱼上岸时,却鱼眼外鼓,很是吓人。同样是海里打捞的鱼,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是什么决定了鱼儿上岸时的生与死呢?渔民告诉我,这是因为鲤鱼、鲫鱼、虾是生活在浅海里,而带鱼则是  相似文献   

12.
"我的狗娃儿……"一个皱纹爬满额头,在这次甘肃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中失去了8个孙子的老妪呼喊着孙子的名字,向天哭诉:"我的老天爷,可惜了我的8个孙子,我心疼呀……  相似文献   

13.
进入1990年代,著名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将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投向了民间世事和传统,在文学创作上发生了转变,在对死亡的冷漠之外更关注中国人历经苦难的生存之道,通过冷酷背后的温情寻找中国人的根本之所在,以对死亡的描述来展示内心对于生命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邹涪 《百姓》2001,(4):23
我的新家是一幢临街的单元房,那是我单身汉心灵的故乡,它位居最高一层的7楼。蜗居在这都市的一隅,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写些自娱自乐的文字,读些自己喜爱的书。我的邻居家庭成员也不复杂。重要的是没有小孩,否则,或多或少会给我带来一些干扰和噪音。他们家好像只是一对夫妻,男的可能50多岁了,经常听到他的妻子称他老何,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他经常独来独往。女的我只是常常听到她和丈夫说话,却从来没有见过她,她从  相似文献   

15.
之所以取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在阅读这部小说过程中既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又体味到人对生命的一种承受力,一种乐观超然的生活态度。一、人和世界的悲剧处境余华的作品惯于描写死亡、暴力、血腥,从而构建出一个悲惨的世界。《活着》虽然与余华的前几部小说相比,笔调显  相似文献   

16.
汪红光 《新农民》2010,(7):58-58
罪人恶极的文强如期执行了死刑,真是大快人心。正如电影里所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文强这个建国以来最大的“黑社会保护令”用他自己并不年轻但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宝贵的生命,偿还了自己的“孽债”。  相似文献   

17.
刘仁华 《饲料博览》2008,(9):I0031-I0032
据说,当朱可夫元帅率领苏联红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军后,一位随军记者及时采访了这位英雄,问他此时此刻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朱可夫元帅只是饱含深情地说出了两个字——“活着”! 无独有偶,当一位身价过亿的企业高层主管成名后,朋友私下问他此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他也只是平淡地说出了两个字——“跟上”。  相似文献   

18.
《活着》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先生的代表之作,余华借助简单却强烈的笔触描写出具有感情且包含理智关于生活及意志的寓言故事,借助富贵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中国社会中五十年的沧桑历史。本文主要论述了《活着》苦难书写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原因及主要特点,《活着》的苦难书写的艺术特征的相关论述将从三个方面完成,即叙述角度、创作风格及语言特点,皆深刻分析《活着》的苦难书写的内涵及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及分析,继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余华的小说创作中,更加深刻的社会价值及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理 《农友》2001,(11):32
我村有一86岁的老妇,她一生养育了6个儿女(4儿2女),可谓子孙满堂。但其晚年却无人照顾,孤苦地活着.受尽苦难。尽管如此,直到临死老人从没有埋怨儿女们的言语。老人去世后,儿女们为她办葬事、  相似文献   

20.
正活着或是死亡,是每个人都难以驾驭的课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年轻的生命来说。这本书我大致阅读了三遍,分别是我初中、大学和最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这本书的理解也不相同。人越惧怕死亡活得越怯懦,然而坚强乐观就是对死亡的超越。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人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活着》主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