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用 90对健康肉用种鸽,分为A、B、C、D试验组和E对照组共 5组,每组 18对种鸽。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 16.16 %、14.2 2 %、14.2 9%、16.18%,代谢能(ME)分别为 11.85KJ/g、11.82KJ/g、12.5 2KJ/g、12.5 1KJ/g的颗粒料。对照组饲料是粗蛋白含量为11.79%,代谢能为 13.31KJ/g的原粮。进行种鸽颗粒料筛选及与原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日龄乳鸽体重A、B、C、D 4组分别为 5 17.0 0± 4 1.4 3、5 0 5.16± 34.16、5 0 6.6 7± 39.5 6、4 97.6 8± 4 6.0 4 g,比对照组 4 70.0 0± 4 3.4 2g分别提高 10 %、7.4 %、7.8%、5.9%。A、B、C组与E组差异极显著(P <0.0 1),D与E组差异显著(P <0.0 5)。种鸽的受精率、孵化率各组差异不明显。种鸽生产周期A、B、C、D试验组分别比对照E组缩短 4.6 0、2.85、1.73、4.30d。A、D组与E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粗蛋白为 16.16 %、代谢能为 11.85KJ/g的种鸽颗粒料效果最好,该颗粒料促进乳鸽生长发育,缩短种鸽生产周期,提高肉鸽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用 96只健康的 2 8日龄乳鸽 ,分成 A、 B、 C、 D等 4组 ,每组 2 4只。 A为对照组 ,B、C、D为试验组。对照组饲粮为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原粮 ,试验组饲粮能量水平为 1 1 .8Mj· kg- 1,粗蛋白水平分别为 1 3 .1 %、 1 4.6%、 1 6.1 %的 3种颗粒料。通过对童鸽 (断乳至 3月龄前肉鸽 )生长速度、采食量、成活率等指标分析 ,结果表明 :童鸽饲料的能量为 1 1 .8Mj·kg- 1时 ,粗蛋白的最佳水平为 1 3 .1 %。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鸽乳进行12日龄后乳鸽饲养试验。将三种配方的人工鸽乳粉代谢能(ME)恒定为12 6MJ·kg-1,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5%、18%、21%;选取64只12日龄乳鸽分4组进行试验,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3种配方的人工鸽乳,对照组仍采用自然育雏。至28日龄称重比较。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鸽分别较对照组增重8 79%、16 87%、17 01%,以粗蛋白含量为21%的人工鸽乳粉增重效果最显著,但以粗蛋白含量为18%的人工鸽乳粉性能价格比最经济。通过测定表明人工育雏可以使乳鸽提早3~5d上市销售,并能提高整齐度和商业价值,同时可缩短种鸽产蛋周期6d。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 3种蛋白质能量水平不同的杂交王鸽日粮 ,ME(MJ·kg- 1)分别为 1 2 .33、1 2 .42、 1 2 .59,CP分别为 1 6.2 1 %、 1 5.2 2 %、 1 4.0 3% ,把配方中除玉米以外的其它原料粉碎后压制成颗粒料。用该料与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 (原粮 )配合即成种鸽的试验日粮 ,以原粮饲喂的饲料作对照 (ME为 1 3.3MJ· kg- 1、 CP为 1 1 .79% ) ,进行为期 1 0 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平衡颗粒作为一种新的饲料品种形式在肉鸽生产中应用是可行的 ,杂交王鸽的营养水平以 ME为 1 2 .59MJ·kg- 1、 CP为 1 4%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肉鸽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肉用种鸽日粮类型。[方法]使用"原粮+平衡颗粒饲料"型日粮饲喂50周龄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原粮+保健砂,试验组Ⅰ、Ⅱ和Ⅲ组分别用30%、35%和40%的平衡颗粒饲料取代相应的原粮和保健砂,研究"原粮+平衡颗粒饲料"型日粮对肉用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种鸽的平均产蛋数、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试验Ⅰ、Ⅱ、Ⅲ组种鸽的平均健雏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8%、4.1%和3.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3%、6.8%和7.2%,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乳鸽的平均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3.2%和2.7%,差异显著(P0.05)。当平衡颗粒饲料添加量达到35%(试验Ⅱ组)时就能够满足种鸽的生产需要,而继续提高平衡颗粒饲料的添加量并不能提高种鸽的生产性能。[结论]用35%的平衡颗粒饲料和65%原粮饲喂肉用种鸽,能够显著提高白羽王鸽种鸽的产蛋数、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及乳鸽的平均日增重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择75只中卫山羊哺乳羔羊,连同母羊分为5组,每组15只羔羊.各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A组和B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7%的粉料和颗粒料,C组和D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9%的粉料和颗粒料,E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粉料.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羔羊增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其中B组羔羊增体质量最快,C组次之.经方差分析显示: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D组差异显著,A组和E组差异极显著,B组不仅饲喂效果最好而且增体质量成本最低,也最经济.  相似文献   

7.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00日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鸡16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用饥饿法测定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结果为: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总能(GE)分别为18.80MJ·kg-1和18.85MJ·kg-1;优质蛋白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高于普通玉米(分别高0.07MJ·kg-1和0.08MJ·kg-1),差异不显著(P>0.1);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接近(P>0.1),分别为16.29MJ·kg-1和16.30MJ·kg-1;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相等,均为16.26MJ·kg-1。优质蛋白玉米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氮校正表观利用率、真利用率和氮校正真利用率数值上高于普通玉米,分别为77.02%和76.45%、77.50%和76.88%、86.65%和86.47%,86.49%和86.26%,但差异不显著(P>0.1)。表明: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在能量的可利用性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用谷物豆类原粮饲喂白羽杂交王鸽青年鸽日粮营养水平E1 3 2 4MJ·kg- 1 、CP1 3%、Ca 0 0 7%、P 0 2 8%情况下 ,设计了每日每鸽保健添加剂饲喂量为 1 5g (标准组 )、2g、 2 5g、 3g共 4个剂量组 ,与自配保健添加剂对照组添加 1 5g剂量、 1 2 0d比较试验。结果 :公鸽体重增加 94 68± 76 67g ,比对照组 2 4 68± 2 2 69g ,提高 2 84倍 (P <0 0 1 ) ;母鸽体重增加 74 43± 38 85g ,比对照组 1 5 63± 9 1 0g提高 3 76倍 (P <0 0 1 )。青年鸽开产时间提早 5d ,产蛋窝数提高 31 75 % ,种鸽育成率提高 40 %。按肉鸽营养标准配制保健添加剂每日每鸽喂量以 1 5g达到理想效果 ,饲喂量超过标准需要量和实践添加量 ,青年鸽增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P <0 0 1 ) ,对种鸽育成数有影响 ,而对产蛋窝数并没有明显影响。自配保健添加剂对青年鸽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用谷物豆类原粮饲喂白羽杂交王鸽青年鸽日粮营养水平 ME1 3.2 4 MJ· kg- 1、CP1 3%、Ca0 .0 7%、 P0 .2 8%情况下 ,设计了每日每鸽保健添加剂饲喂量为 1 .5g剂量 ,1 2 0d比较试验。结果 :公鸽体重增加 94.68± 74.67g,比对照组 2 4 .68± 2 2 .69g,提高 2 .84倍(P<0 .0 1 ) ;母鸽体重增加 74.43± 38.85g,比对照组 1 5.63± 9.1 0 g提高 3.76倍 (P<0 .0 1 )。青年鸽开产时间提早 5d,产蛋窝数提高 31 .75% ,种鸽育成率提高 40 %。按肉鸽参考营养标准配制保健添加剂每日每鸽喂量以 1 .5g达到理想效果 ,饲喂量超过标准需要量和实践添加量 ,青年鸽增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P<0 .0 1 ) ,对种鸽育成数有影响 ,而对产蛋窝数并没有明显影响。自配保健砂对青年鸽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菜籽粕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鱼以投喂饲料的不同和是否注射抗原共分为10组,即免疫组:A、B、C、D、E组,免疫对照组:a、b、c、d、e组,饲料对照组:A、a组.饲料试验组B、C、D、b、c、d、e组.其中,饲料对照组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饲料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和普通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B、b;D、d)和100%(C、c;E、e)的豆粕蛋白,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4)含量、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从免疫后21 d开始,饲料试验组E、e、C、c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相应饲料对照组;在49 d,D、d组的部分免疫指标也显著低于相应饲料对照组;B、b组和相应饲料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变化.免疫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投喂相同饲料的免疫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21~42日龄肉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商品代艾维茵肉鸡为供试动物,设置3个日粮代谢能(ME)水平,分别为12.55、12.97和13.38 MJ/kg;4个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8.5%、19.0%、19.5%和20.0%.采用3×4因子设计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日粮ME和CP水平对22~42日龄肉鸡生产性能、胴体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ME水平对22~42日龄肉鸡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体质量、料重比和21日体质量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CP水平对22~42日龄肉鸡的日均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平均日增体质量、42日体质量和料重比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ME和CP的互作对22~42日龄肉鸡料重比影响极显著(P<0.01);较高的日粮ME水平和CP水平可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2)日粮ME水平对22~42日龄肉鸡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屠宰率影响显著(P<0.05),对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影响都不显著(P>0.05);日粮CP水平与22~42日龄肉鸡的胸肌率呈正相关,对其他胴体性能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3)随日粮ME水平增加,腿肌的红度(a*)先降低后增加,但对胸肌红度(a*)影响不显著(P>0.05);胸肌和腿肌的黄色度值(b*)都与日粮ME和CP水平呈正相关;日粮ME水平对胸肌的亮度(L*)影响不显著(P>0.05);(4)胸肌的PH值与日粮ME水平呈负相关,腿肌的pH值随日粮CP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腿肌的持水率与日粮ME水平呈正相关.通过本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 22~42日龄肉鸡适宜的ME水平为12.97MJ/kg,CP水平为19.0%~20.0%之间.  相似文献   

12.
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北京油鸡种公鸡后期繁殖性能的影响,将99只50周龄北京油鸡种公鸡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11只鸡,分别饲喂由能量(11.30、11.72和12.14MJ/kg)和蛋白质(12%、14%和16%(质量分数))以3×3因子组合的9种日粮(设为处理1~9)。试验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对种公鸡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精子活力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降低的趋势;能量为12.14MJ/kg时对采食量和精子活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处理9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孵化验证试验显示,处理8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较佳。本试验结果建议北京油鸡种公鸡后期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2%,代谢能水平为11.72MJ/kg,其他体重和习性类似北京油鸡的地方品种可以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3.
0~28日龄高邮鸭日粮能量和蛋白质适宜需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日粮能量和蛋白质适宜需要值对0~28日龄高邮鸭生长及日粮蛋白利用率的影响,探讨高邮鸭此阶段能量和蛋白质适宜需要值。选择0日龄健康、精神状况良好的高邮鸭36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到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重复,每重复10只,分别饲喂由能量(11.70 MJ/kg、11.90 MJ/kg和12.12 MJ/kg)、蛋白(18%、19%和20%)3×3因子组合的9种日粮,饲养28 d,记录喂料和定期称重。21日龄时,从每个处理中按照平均体重选择4只,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0~28日龄高邮鸭在日粮能量值为12.12 MJ/kg时,高邮鸭采食量和增重值都明显比日粮能量值为11.70 MJ/kg和11.90 MJ/kg低,其饲料转化比也最大,达2.83∶1。试验中3个蛋白质水平均对高邮鸭0~28日龄的采食量、体增重等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0~28日龄高邮鸭的作用效应较能量值大,随着日粮能量值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其采食量、体增重等指标显著降低。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分别为11.90 MJ和19%时,氮沉积率最大。试验得出0~28日龄高邮鸭日粮的适宜能量和蛋白质适宜需要值分别为11.70 MJ/kg和18%。  相似文献   

14.
将810只初生淮北麻鸡随机分为27组,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90MJ/kg(低)、11.40MJ/kg(中)和11.90MJ/kg(高),粗蛋白分别为16.4%(低)、17.7%(中)和19.0%(高),研究0~4周龄淮北麻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能量、蛋白质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0~4周龄淮北麻鸡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P<0.05)。低能量+高蛋白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日粮能量由10.90MJ/kg提高到11.40MJ/kg,采食量下降,当继续提高能量时,对采食量的影响不明显,这一规律不受日粮蛋白质的影响;高能量+高蛋白组和低能量+低蛋白组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组,中等能量组以及低能量中高蛋白组最差(P<0.01)。高能量+高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高能量+低蛋白质组组织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中能量+中蛋白质组和低能量+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各处理组中,低能量+低蛋白质组和高能量+低蛋白质组能量沉积率最高,中能量、中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0~4周龄淮北麻鸡日粮适宜代谢能和蛋白质分别为11.90MJ/kg、17.7%或10.90MJ/kg、16.4%。  相似文献   

15.
能量水平对海兰褐种公鸡生长发育及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能量水平对11—22海兰褐周龄种公鸡生长发育及精液品质的影响。选择11周龄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种公鸡180只,随机分为低能量组(A,B),对照组或中能量组(C)及高能量组(D,E)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饲粮能量浓度为11.30,11.51,11.70,11.91,12.13MJ/kg。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公鸡12周龄时,能量水平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种公鸡的生长,能量水平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能量水平对种公鸡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精子活力和精液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是能够使育成期海兰褐种公鸡发挥最佳繁殖性能的能量水平在11.70~11.91MJ/kg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及能量水平的饲料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00只"神丹1号"产蛋鹌鹑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CP 18.56%,ME 10.53 MJ/kg)和高蛋白高能量日粮(CP 19.50%,ME 11.01 MJ/kg)11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日粮组的鹌鹑产蛋性能高于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组,高营养水平组平均产蛋率为81.47%,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76.29%)(P<0.05);高营养组平均蛋重为10.43 g,高于低营养组(10.30 g),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高营养组血清尿素含量高于低营养组,其他指标均低于低营养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日粮的"神丹1号"产蛋鹌鹑产蛋期产蛋率显著高于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的产蛋鹌鹑,而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可为配制产蛋期鹌鹑日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500羽(:为1:10)1日龄绍雏鸭研究了不同粗蛋白水平(CP:22%,20%,18%,16%和14%)的等能饲粮(ME:计算值11.93MJ/kg或实测值11.51MJ/kg)对绍鸭早期(0~4周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饲粮CP水平对绍鸭早期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在1~4周龄内,各CP水平间试鸭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试鸭增重与饲粮CP%或CP摄入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6或0.831,p<0.05).但3周龄时,16%~22%CP水平间试鸭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至4周龄时,18%~22%CP水平间试鸭的平均体重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CP14%~18%处理的试鸭日增重则显著高于CP 20%和22%处理,即显示出补偿生长作用.由此建议:在0~4周龄阶段,当能量浓度为11.51MJ/kg时,绍鸭饲粮CP水平以16%~18%或蛋能比(CP,g/ME,MJ)13.8~15.5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荷斯坦阉牛育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在650 kg左右的健康的荷斯坦阉牛39头,随机分为3组(n=13)。试验期为255 d(预试期10 d、正试期245 d)。试验前期(1—87 d)3组分别为低能量组(LE)、中能量组(ME)、高能量组(HE),NEmf分别为6.10、6.30、6.50 MJ·kg-1,CP水平均为11.6%;试验后期(88—245 d)分为3个阶段,Ⅰ(88—130 d)、Ⅱ(131—188 d)、Ⅲ(189—245 d)阶段,不同阶段的各试验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 NEmf分别为6.7、7.20、7.29 MJ·kg-1,CP水平均为11.5%。于试验前期和后期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每组随机选择6头牛采集血液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并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提高试验前期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HE组的日增重,较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21.50%(P<0.05)和17.12%(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血清中的TG含量显著增加,高低次序均表现为HE组>ME组>LE组,HE组血清中LPL含量最高,较LE组、ME组分别提高了35.17%(P<0.05)、9.92%;HE组血清中NEFA含量最高,较LE组显著提高了13.16%(P<0.05),与ME组无显著差异。而在试验后期,LE组血清中LPL含量较ME组、HE组显著提高18.47%(P<0.05)、26.17%(P<0.05)。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荷斯坦阉牛胴体重,HE组最高,较LE组和ME组提高了6.26%、5.26%;HE组屠宰率极显著LE组和ME组,分别提高了4.86%(P<0.05)、4.10%(P<0.05),而对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pH、蒸煮损失、剪切力、失水率以及色差无影响(P>0.05);HE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最高,较LE组和ME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2.54%(P<0.05)、57.45%(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荷斯坦阉牛采取直线高能育肥模式较好,在体重650—770 kg阶段,饲粮NEmf水平为6.50 MJ·kg-1,CP水平为11.6%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