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凉山州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已有40多年的历史,70年代以前主要以引种为主,引进的品种多数来源于前苏联、德国、美国等国家,如燕子、卡它丁、阿普它等,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米拉品种即是由高山作物试验站(原凉山州农科所)于1960年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鉴定后示范推广的品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1月 2 0日至 12月 2 0日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代表团在俄罗斯洛耳赫全俄马铃薯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高淀粉育种及食品加工型马铃薯抗低温糖化育种的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开展的比较系统 ,基础较好 ,许多经验可供借鉴。此外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相似 ,直接引种利用也是可行的 ,为了分享我们的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历史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起于 1919年 ,当时主要的研究部门是位于莫斯科郊区的科列涅沃马铃薯试验站。 192 2年至 192 9年育成了… 相似文献
5.
6.
青海省马铃薯育种现状及未来的育种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建国以来 ,青海省马铃薯育种事业经历了由无到有 ,由小到大的发展道路 ,马铃薯育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育成了高原系列号品种和青薯16 8、青薯 2号、下寨 6 5、互薯 2 0 2、青引 5号等优良的新品种 ,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对育种工作的要求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和高标准化 ,马铃薯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就青海省马铃薯育种现状回顾和今后育种方向做一探讨2 青海省马铃薯育种的回顾解放初期 ,青海省马铃薯育种研究非常薄弱 ,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员仅有 1~ 2人 ,… 相似文献
7.
8.
9.
大麦黄花叶病已成为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利用引进的一批国外大麦材料,在我国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较大的8个地区进行鉴定,通过田间致病性的鉴定,用免疫及附电镜技术与国内的同源抗血清或国外的异源抗血清的捕获和修饰观察,结果发现: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株与日本的最为相似,但不一致,经比较分析初步得出两大类,6种株系、类型,并且发现Akashinriki Asama Mugi Mihori Hadaks 3 Sehbon Hadaka Shinano 1 Suifi等一批对我国BaYMV均具有抗性的育种材料。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结合开展生物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式的变迁及其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经历了引种鉴定选育、杂交选育、细胞工程选育和基因工程选育4个阶段,培育出大量的各种类型品种,其中基因工程育种始于近年,已在抗病毒病、抗细菌和真菌病、品质改良和提高抗逆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是一个有效的新手段。近年来,渗透调节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基因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在玉米抗旱转基因研究中获得新进展,同时伴侣蛋白基因、解毒酶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和转运或通道蛋白基因在植物抗旱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正逐步推进,不但为玉米转基因抗旱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和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抗旱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归纳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抗旱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结合相关研究工作,提出玉米抗旱转基因育种的思路和存在问题,为今后玉米的抗旱转基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RNAi原理构建的抗海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2300-35S-CP-RNAi-OCS,通过基因枪法将载体导入番木瓜的愈伤组织中,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后再分化成为植株。描述转化植株的分子特征同时进行抗病毒试验分析其抗病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474为单拷贝插入的杂合子,插入位点在第7号染色体supercontig_61的717 141位置;抗病毒试验中,在接种病毒后28 d内非转基因株系1280有高浓度的病毒积累并很快表现出明显的病症,而转基因株系474基本无病毒积累且无发病症状。表明转基因株系474具有较好的PRSV抗性,有待于进一步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4.
15.
16.
A. Carrasco J. E. Chauvin B. Trognitz A. Pawlak O. Rubio-Covarruvias E. Zimnoch-Guzowska 《Potato Research》2009,52(3):245-248
Sub-project 5 of BIOEXPLOIT aims to design durable disease resistance through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by converting existing
markers for high-throughput application,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high-throughput marker technologies and pyramiding major
R genes and/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to elite material. Activities include (1) the fine mapping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PiXspg which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late blight resistance, (2) converting SNP-based markers and an
AFLP marker to easy-to-use-markers, (3) testing of progenies with combined sources of late blight resistance for presence
of R genes and agronomic features, (4) backcrossing new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S. tuberosum and molecular screening of breeding materials with marker GP94 linked with gene Rpi-phu1 conferring late blight resistance, (5) evaluating potato clones with enhanced resistance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of Toluca (México), and (6) developing populations and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玉米矮花叶病预防性育种和抗病遗传研究标准化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被动局面与短期行为的思想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下一步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应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开展与当前进行的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相结合的预防性育种工作及抗病遗传研究,并建立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遗传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包括采用株系的依据、调查的性状和标准、亲本的要求及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