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欧洲鳗鱼养殖过程中,烂尾病也是养鳗业者感到最头痛的病害之一,其原因是由于该病传染速度快,复发率相当高,且易并发感染水霉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给养鳗业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对该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一、病因:该病主要是佳状屈挠杆菌弱毒株及嗜水气单胞菌寄生于欧洲鳗鱼尾部引起。二、流行情况: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适宜水温为18—26℃,主要危害白仔、只仔和稚鳗。在夏季池中一旦有少量鳗发生烂尾病,l-2天内就会感染整地鳗鱼。传播速度之快可想而知。三、症状:发病初期:组池四周可见游动缓慢之病鳗,尾尖有少… 相似文献
3.
4.
5.
换水是鳗吃食的配合,换水的好坏影响鳗的摄食。在夏季、晚春和早秋季节,温室中空气经常流通,较为新鲜;阳光充足,水温较高,水中浮游生物代谢旺盛,有机质分解迅速,池中溶氧一般较足。这个阶段投饵应放在上午8~9时,这时水温不太高,鳗吃食一般很旺盛。下午一次性大量换注深井水,抑制高温。换水时要经常清扫池中污物,也可以在上午投饵前适当添加深井水刺激鳗吃食。 相似文献
6.
7.
温室养鳗池经长时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老化现象,养鳗池老化即池水水质不稳定而易恶化,造成鳗鱼生长不良,病害频频发生。养鳗池老化是由于饲养管理中忽视清池消毒工作,致使池塘严重污染所造成的。老化池的池水 pH 值偏低、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高、溶氧量低,在缺氧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2.
1988年,我场的罗非鱼种利用冬闲养鳗温室越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加下:一、放养前准备将两口越冬用计300平方米的鱼池用60ppm 的 相似文献
13.
澳州甘旨鱼又称银鲈、金鳟鱼,原产于澳州河流水域,具有生长快、肉质好、价值高等特点,1998年少量引进我省。我们于1999年10月31日引进全长4.5~5.0cm的幼苗2968尾试养,11月13~14日部分暴发细菌性烂尾病,36h累计死亡158尾,占全池鱼苗数的13%。经及时治疗,病鱼停止死亡,基本治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放养鱼苗经拉网锻炼、上箱吊水,6h氧气袋加冰密封运输,兽用痢特灵(片剂,下同)40g/m'浸泡3~8min下池,分网箱和水泥池两种模式计3个水体强化培育。网箱规格为5.0mx2… 相似文献
14.
烂尾病是鳗鱼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其发展快、危害严重,已引起水产界的重视。 本人在鳗鱼养殖实践中,在鳗鱼烂尾病的防治中,通过多次、多场成功的实例反复验证,有力地证明了红霉素在治疗鳗鱼烂尾病中应用行之有效,治愈率高。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一、鳗鱼烂尾病特性: 1、在高水温水体下易发生: 鳗鱼烂尾病往往发生在20℃以上水体中,在20℃下水体中很少发生。 2、在不良水环境下易发生: 在鳗池底质差、排污不干净,水质恶化氧气不充 相似文献
15.
16.
尾鳍是金鱼主要观赏性状之一,但在生产中金鱼烂尾病是个多发的慢性疾病,若不能准确诊断治疗,对金鱼养殖危害极大.本文通过对金鱼烂尾病病菌的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试验,寻找到金鱼烂尾的致病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正确的治疗、预防方法.金鱼因由温和气单胞菌引发的烂尾病的报道在国内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1998年春,我站租用闲置的养鳗温室水泥池四口,进行了培育早期幼蟹的生产性试验,投放大眼幼体24千克,经56天饲养,共生产Ⅲ-Ⅴ期幼蟹107.73万只,计131.57千克,其生产结果达当地先进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温室与养殖池。温室四壁及屋顶均以白色透明塑料薄膜盖成,透光性极强。养殖池共四口,呈“田”字形分布,依次编号为1#、2#、3入4力,其中,l#、2#池面积皆为400平方米,3#、4#地面积皆为448平方米,四地深度均为1.5米。地的四壁为混凝土结构,土质池底。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孔,用密眼不锈钢网罩好… 相似文献
20.
温室养鳗是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集约式养鳗,因此,养鳗池的水质管理是养鳗生产中重要环节,也关系到养鳗的成败。水质差,鳗鱼就减色,甚至停食,水质经常不好,鳗鱼的产量就深受影响,同时也极易发病,所以,场址的选择,池子的结构,增氧机的造型和安装,以及排水设计,都要从水的质量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