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螟蛉又名双带夜蛾,谷称稻青虫、量步虫、粽子虫、三角虫、青尺蠖等,属鳞翅目,认蛾科。以幼虫危害水稻、玉米、高梁等作物及稗草、看麦娘等禾木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2.
稻螟蛉是水稻偶发性害虫,不同年份间歇发生。介绍了稻螟蛉的田间虫态及危害症状的识别,阐述了其在江淮稻区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田间用药状况等影响虫害发生的因素,总结了其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一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虫害为主 ,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有蝗虫、棉铃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 ,部分地区稻纵卷叶螟和甜菜夜蛾危害较重 ,病害发生相对较轻。二是次要病虫上升 ,危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麦叶枯病、稻曲病等 ,发生面积扩大 ,发生程度明显上升 ,已经或正逐年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是发生面积较大 ,波及面广。全国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 3 53亿hm2 /次 ,与上年基本持平 ,小麦病虫发生 0 5亿hm2 /次 ,玉米螟发生 0 12亿h…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寄主范围极广。本文比较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和玉米叶片的生长适合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茶树叶片的初孵草地贪夜蛾幼虫8 d死亡率高达100%。3龄(9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体重增长量显著低于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取食3 d和6 d后,以茶树叶片为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重分别是以玉米叶为食的幼虫体重的35.58%和36.67%。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主要表现为:(1)8 d后,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存活率比取食茶树叶片的幼虫高出20%;(2)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成功化蛹率为54.17%;(3)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且蛹重、蛹长和蛹宽极显著低于取食玉米叶的幼虫的蛹。尽管取食茶树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长适合度较低,但是由于茶园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嗜食的杂草,初孵幼虫可以杂草为食,3龄以上幼虫可取食茶树叶片并成功化蛹。因此,推测一旦草地贪夜蛾误迁入茶园,在茶园中的嗜食杂草被其食光后,其幼虫很有可能进一步危害茶树。  相似文献   

6.
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蛉是萝北县稻作区常发生的虫害,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介绍了这些虫害的危害表现,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落实农业"三减"中的减农药目标,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对于做好水稻虫害防治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趋性与取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田间除水稻之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植物并完成生活史,但在大发生年份该虫几乎只在水稻上发生。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在水稻及其他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取食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笼罩选择实验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玉米、稗草、狗尾草上的产卵与取食选择性以及取食经历对产卵、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在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水稻叶片上的着卵量占总卵量的49.08%,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幼虫取食水稻后发育历期为17.29 d,显著短于取食玉米和狗尾草,同时取食水稻后蛹重最重;幼虫期分别取食水稻和玉米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对四种植物的产卵选择无变化,仍显著偏好选择水稻产卵;低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在几种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低龄期取食水稻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顺序为狗尾草水稻、稗草玉米;低龄期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为狗尾草玉米水稻、稗草。【结论】稻纵卷叶螟成虫显著偏好在水稻上产卵,产卵选择性不受幼虫取食经历影响,产卵选择性与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幼虫取食水稻的发育历期最短,蛹重最高。高龄幼虫显著偏好取食狗尾草,同时,低龄期的取食经历改变了高龄幼虫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偏好。  相似文献   

8.
稻蓟马是稻田中主要害虫之一。近二年我地区个别稻田发现有稻蓟马的危害。1996年八五九农场10队7号地发生稻蓟马危害,面积250亩。在7月下旬、8月上旬,低温、多雨,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稻蓟马出现虫量高峰,有虫株率达100%,单株虫量平均达15头以上,在穗部危害花蕊,造成空壳。1形态特征据调查,危害水稻的蓟马是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成虫体长1-1.3mm,黑褐色,头近似方形,触角7节,翅谈褐色,羽毛状。腹部末端,雌虫锥形,雄虫校园钝。稻管蓟马,成虫体长1.5-1.8mm,黑褐色,头长方形,触角8节,前翅透明,腹部末端呈管状…  相似文献   

9.
灰地老虎 Agrotis canescens(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对浙江南湖林场来说,是1978年新发现的一种害虫。它以幼龄幼虫咀食叶肉,尤以成长幼虫大量咬断嫩芽头危害最大,发生严重时,可以在几天之内把春茶芽叶大部咬断落地,严重影响产量。现将此虫观察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南6个调查点冬季均有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为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受害率分别为15.59%、13.16%和12.67%,抽雄期后为害显著减少;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程度不同,三亚和东方较为严重,峰值出现在2月,百株虫量分别为33.32头和30.72头,海口和儋州发生较轻,虫态以3龄幼虫所占比例最高;诱捕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成虫出现2个峰值,三亚和东方诱虫数量(16.09头和15.07头)显著高于儋州(5.27头)。本研究明确了海南部分冬季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南繁区和东方市发生为害较为严重,西部和北部区域种群数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海南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裙赭夜蛾是莲雾的主要害虫,幼虫为害叶片呈缺刻状,严重发生时可将叶片吃光。此虫一年发生12代,一代需时27-44d。发生严重时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为检疫性害虫,其食性复杂,寄主范围广,具有迁飞习性,成虫蚕食水稻叶片,幼虫啃食稻根,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70%以上。探讨了盘锦稻区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并介绍了该虫害的调查方法与防治技术,以有效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害茶树的刺蛾种类很多,我队发生严重的是杨梅刺蛾,据有关资料查对,学名为Microleon Iongipalpis Butl。杨梅刺蛾以幼龄幼虫咬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使叶片呈黄绿色至赤褐色半透明枯焦状斑纹,幼虫成长后,咬食叶片成不规则的缺口或洞孔,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主脉。1971—1972年,该虫普遍为害我队茶园,为害面积达200余亩,  相似文献   

14.
苜蓿夜蛾是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和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对已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双价抗虫转基因大豆抗苜蓿夜蛾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抗虫转基因大豆株系T5-150和T5-195的叶片损害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苜蓿夜蛾幼虫食叶量显著下降、存活天数缩短,发育变慢,蛹化数也显著降低.表明抗虫转基因大豆抗苜蓿夜蛾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夜盗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危害棉花的地老虎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大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五种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小地老虎。1危害特点。小地老虎分布于全国各产棉区 ,均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春播棉田幼苗 ,在可灌溉的高产棉田危害更重 ,常造成缺苗断垄 ,甚至造成毁苗重播。小地老虎的幼虫 ,在杂草少的棉田集中危害棉苗 ,当棉子发芽尚未出土时 ,1、2龄幼虫食害幼芽、吃空棉子仅留空壳造成缺苗 ;棉苗出土后 ,2、3龄幼虫把子叶咬食成无数小孔或缺刻 ,也有危害生长点的 ,造成叉头的“公棉花”;3龄以后 ,白天潜入…  相似文献   

16.
棉田夜蛾有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三类,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为害。甘蓝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主要取食叶片;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叶、花蕾和果,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甘蓝夜蛾一年发生2~3代,发育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现已成为我地区水稻主要病害。为解决其危害问题,我们从1985年起从品种、化学防治及其它有关方面研究了稻曲病的综合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稻螟蛉Naranga aenescens Moore是稻田中常见的鳞翅目夜蛾科的昆虫,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害虫。主要理由是其行动如尺蠖的幼虫,啃食稻叶成缺刻,有时也把禾苗或稻叶吃成刀割状。然而,笔者从事稻田病虫调查、监测和综防30余年,认为应该重新认识稻螟岭,评判其是害虫还是益虫,是害多于益还是益多于害?福建农学院赵修复教授1980年来江西讲学时曾提出要为稻螟蛉平反的观点。12年过去了,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 笔者每年均在稻田、草丛和诱测灯下见获大量稻螟蛉成虫,已是屡见不鲜之事,尤以5~8月为多;而且早春见蛾早、盛夏蛾量大,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华稻蝗在辽宁中部地区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的实际情况,用人工饲养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程度及对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和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皖东地区甜菜夜蛾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皖东地区多种作物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蔬菜、棉花、花生、豆类、甘薯等.2001年,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暴发为害,发生面积460公顷,三代暴发期受害株率100%,百株虫量600~800头,最高2000头,单株最高有虫96头,百株卵量8~10块,造成一般田块减产1~2成,重者3~5成.为此,笔者将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发生以及药剂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