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原生地(香格里拉、昆明)的滇牡丹和栽培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凤丹牡丹作砧木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措施对其进行嫁接繁殖、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滇牡丹和栽培品种嫁接成活率受温度、湿度环境影响较大,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分别达67%~72%和76%~82%,而无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仅为26%~32%和38%~53%;滇牡丹与凤丹牡丹砧木有良好的亲和性,嫁接苗植株生长旺盛,当年就能开花结实;嫁接苗木收集保存了一批滇牡丹不同花色类型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嫁接方法异地收集保存滇牡丹种质资源和直接开发利用滇牡丹。  相似文献   

2.
叶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3,(24):111-115+126
[目的]培育台湾牡丹樱大苗,研究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技术。[方法]以4年生福建山樱花作为砧木,选当年生健康饱满的台湾牡丹樱枝条作为接穗,开展高位芽接和高位枝接接穗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台湾牡丹樱高位芽接嫁接成活率为89%,高于高位枝接嫁接成活率的62%;嫁接3年后,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49±0.31)cm、枝长为(2.82±0.50)m]高于芽接枝条平均生长量[基径(2.23±0.27) cm,枝长(1.90±0.15) m],差异显著。[结论]该试验可为台湾牡丹樱高位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牡丹常见繁殖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中的分株、嫁接、种子繁殖、栽培等种植方式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后期的病虫防护、生长习性进行讲解,以便提升种植后牡丹的成活率,促进我国牡丹种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较好的遮荫、保湿、保温的条件下,利用腾冲红花油茶作砧木,采用劈接法嫁接牡丹魁茶花成活率较高,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采用二级集成嫁接技术,主要是应用主根靠接和接穗插皮接两种集成技术繁殖多色牡丹,2年生凤丹砧木主靠接融合成活率可达到98%,接穗插皮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繁殖的多色牡丹一株一般有4~6个花色品种,培育2~3年即可开花。  相似文献   

6.
美国黄松异砧嫁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的油松为砧木,4年生的美国黄松侧枝为接穗,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嫁接技术、嫁接时间、接穗处理、砧木年龄、气象因子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树嫁接以形成层对接法最好;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以3月中旬效果最好;砧木年龄以5年生以下的油松为好;阴雨天气嫁接成活率比晴天高;嫁接后进行套袋保湿处理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成活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7.
不同嫁接处理对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木、不同嫁接季节和不同嫁接方法进行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砧木和不同规格砧木嫁接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在76.67%以上,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成活率73.33%以上;不同规格的木棉和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木棉,其嫁接成活率以地径2~3 cm的砧木最优;嫁接后1年,其接穗直径、高和冠幅以地径5~6 cm的砧木最好;木棉枝条切接和楔接的嫁接成活率达86.67%以上,生长优良率以枝条切接方法最高;以地径2~3 cm木棉冬季和夏季进行本砧嫁接成活率80%以上,冬季嫁接的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5.08倍以上。不同种类砧木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本砧嫁接成活率86.11%最高,发财树砧木嫁接成活率72.22%最低,本砧嫁接生长最好;以木棉为砧木进行冬季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比夏季嫁接高37.57%,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4.17倍,美丽异木棉本砧嫁接成活率80.77%以上,冬季嫁接高生长比夏季嫁接大3.97倍,冬季是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最好季节。  相似文献   

8.
牡丹繁育及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嫁接试验,成功研究了一整套牡丹的繁育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吲哚丁酸1 000 mg/L+0.1%磷酸二氢钾和泥涂抹嫁接口,成活率可达100%。在催花技术上,生成大量新根,产生的花质量与大田生产接近。探索出不需要晾晒牡丹根系,直接入盆的繁殖技术,可促使花芽分化及新根的生成。用赤霉素、吲哚丁酸浸泡牡丹根,可打破其休眠,产生大量的新根系,为牡丹复壮栽培、保护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不同嫁接技术对含笑高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兰为砧木,含笑为接穗,研究不同的嫁接技术对含笑高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3~5侧枝剪砧法嫁接成活率高达93%、侧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达92%.采用留3~5侧枝剪砧法及切接法对含笑进行高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有火龙果资源为穗材,本地量天尺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分析影响火龙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做了不同方法嫁接、不同品种嫁接、露地和大棚嫁接等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嫁接方法中楔接法成活率最高,抽梢最快;不同品种嫁接试验中以新红龙果嫁接在量天尺上的成活率最高;大棚内嫁接抽梢早,抽梢数、枝梢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比在露地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牡丹特征特性,为白化茶新品种(系)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白牡丹和白叶1号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调查其移栽成活率、新梢生育期、芽叶性状、茶叶生化成分、耐旱性和抗性。[结果]白牡丹移栽成活率较高,丛成活率达74.8%,株成活率为67.7%;1芽1叶期百芽重较对照高3.1%;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达7.7%;耐干旱、抗假眼小绿叶蝉能力较强。[结论]白牡丹是一个具有较好适应性、病虫抗性和较好品质的白化茶新品系,适宜在绍兴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芍药花粉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花粉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以及为芍药花粉库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文比较了冷冻保存(-20℃)和超低温保存(-196℃)芍药花粉的不同效果,检验了17个芍药品种花粉经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普遍高于冷冻保存和对照,而大部分品种花粉经冷冻保存(-20℃)4年后萌发率明显降低。离体萌发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芍药花粉的效果因品种而异,但绝大部分品种(94.1%)花粉保存效果良好(相对保持率>50%)。初步人工授粉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芍药花粉仍具有受精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洛阳栽植牡丹的品种资源类型,提升洛阳牡丹整体观赏性,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成活率、成花率和整株观赏性等14 个性状为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从宁国引种的10 个江南牡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洛阳地区栽植推广且有较高观赏性的江南牡丹品种。评价结果分为3个等级,Ⅰ级有‘玉楼’、‘凤尾’、‘云芳’和‘四旋’4 个品种,Ⅱ级有‘玫红’、‘呼红’、‘西施’和‘昌红’4 个品种,Ⅲ级有‘粉莲’和‘轻罗’2 个品种。等级为Ⅰ级和Ⅱ级的牡丹品种整体观赏适应性突出,适当加强管理即可,适合在洛阳地区推广,等级为Ⅲ级的品种整体表现一般,可少量引种栽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杂交授粉的方法对日本牡丹“芳纪”的杂交亲和性进行探索,“芳纪”同时作为父母本分别与中原牡丹、西北牡丹、芍药进行杂交,共配置了24个组合,以单花结种量作为亲和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芳纪”作为母本时,组合间结种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芳纪×黑花魁”、“芳纪×墨楼双辉”、“芳纪×夜光杯”组合杂交不亲和,以“芳纪×紫楼镶金”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高.以“芳纪”作为父本时,除与芍药的杂交不亲和外,其余均表现为亲和,而这正是牡丹组和芍药组之间远缘杂交结实率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牡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愈伤组织培养、胚培养、花药与花粉培养以及器官培养几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快速繁殖技术要应用于牡丹的产业化生产。必须提高牡丹试管苗的生根质量,并探寻合适的移栽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阳红、珊瑚台2个牡丹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花前、花期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花后洛阳红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可能与此时遭受的光抑制有关。花期珊瑚台叶片Pn最大,最大值达到12.6μmol/(m2.s);花后较低;而花前最低,最大值只有5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下午开始回升,与光强(单峰)的曲线呈"镜面"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切花芍药土地利用率及产出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在每年6月至来年2月在切花芍药的大田进行间作套种。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宜切花芍药行间进行间作套种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2种主要模式及甜糯玉米、菠菜的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牡丹为我国名贵花卉,栽培历史悠久。牡丹江由于地外纬度较高,牡丹品种极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特从洛阳引进一批牡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本文主要从牡丹越冬防寒、成活状况、开花及物候观测等方面对其观察、研究,为大面积引种栽培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合牡丹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以赵粉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4种基质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成4种栽培基质配方,研究其对江南盆栽牡丹花径、新枝和复叶长度及成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2配方(蜂窝煤渣:菇渣:珍珠岩一2:1:1)处理的平均花径、平均新枝和复叶长度最长,成花率最高,价格低廉,并且其基质疏松,透气性好,氮磷钾含量高,是肉质根的牡丹较为理想的基质配方,完全可以在生产中代替价格较贵的泥炭,起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