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是对当前限制型政策的有益补充。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构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确定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对象,建立了生态补偿利益关系分析框架,估算出了淀山湖地区年生态补偿量,最后提出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途径,对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源保护区作为城市中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在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任务的同时,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严格限制,与周边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分析了深圳市水源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指出了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水源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关键所在,并对生态补偿的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类型和补偿方式等展开论述,最终提出了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建议,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入手,分析其生态补偿现状,研究其生态补偿原则及补偿方式,从制订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开展水源保护区整体规划、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在实践中被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其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补偿对象等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最终影响了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作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立和完善保护区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保护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粤北生态区坐落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地带,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基于此,从探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入手,以粤北墨江为例,基于搜集与调查所得数据,对墨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性地从水质水量、补偿方法及地方性法规3方面提出粤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对策,为建立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原住民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保护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原住民补偿面临一些现实难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范围难以衡量,补偿资金难以保证,补偿方式相对单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到精确补偿范围,并通过健全融资机制、法律法规体制以及建立多样的补偿方式,同时鼓励原住民积极参加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之中等方法完善补偿机制。就当地原住民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精细农业,并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可以做到补偿其因保护区成立所造成的生计困难。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5,(7)
<正>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主要虫害种类,近年来以金龟子为主的地下害虫已成为制约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控制其危害,笔者根据桓仁县近年来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及多年数据资料,分析出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对策。1危害及治理现状桓仁县农作物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蛆、地老虎等,主要危害蔬菜、果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以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潮河水系发源地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结合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资料,选取县域经济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稻改旱工程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健全完善当前生态补偿的机制,以期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忠兴  尹五元  艾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46-9748,9764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方法]结合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文献调查法,研究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和问题树分析法,分析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对策。[结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共214科,1 012属,2 779种(包括亚科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1科91属261种,裸子植物6科6属14种,被子植物167科915属2 504种;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下种植行为、生境破碎化、采伐林木、非木质产品的采集利用、畜牧业发展、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不够、外来人口较多;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严格执法等措施来保护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结论]该研究为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构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和伙伴合作机制的设想。表4参8  相似文献   

14.
王利强 《北京农业》2011,(9):143-144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该保护区是一个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该保护区当前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与探讨了构建我国野生动植物利用产业统计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野生动植物利用产业统计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和3次产业分类基础上,以资源为基础,以资源—产品—市场为主线构建野生动植物利用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构建了我国野生动植物利用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包括野生动植物利用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野生动植物利用的简要指标体系和野生动植物利用的关键指标体系等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学界对规制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讨论,我国现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存在着保护理念需要转变、部门法衔接需要协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革新等问题。因而,需尽快立法弱化“野生动物资源观”,引入“全面保护”“有限利用”等治理理念,加快填补部门法衔接处的立法空白,形成科学完整的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治理体系。同时应拓宽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范围,将一般公民纳入适格原告,以此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并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冷冻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造成的灾害损失不断增加。其中,冷冻害是作物常见的灾害之一,农业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都对农作物灾害的实时监测极为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冷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快速、无损、大面积监测的手段。本文对作物冷冻害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归纳了作物冷冻害遥感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作物冷冻害遥感监测,在监测机理、精度、实时性和实用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对此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光谱响应机理研究、空基和地基相结合、多源多时相数据互补的解决对策,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对榆林市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榆林市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开采的生态治理制度不完善、环境补偿机制缺乏和生态环境标准不统一等。鉴此,提出了申请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落实大型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在煤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中同时做好林业生态建设用地的规划等策略,以期有效地减小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对区域内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生态补偿是对为保护环境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居民进行补偿。以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生态补偿过程中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公众参与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充分保障在地居民的知情权、生存权以及直接的经济利益,从程序性权利入手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与保障民生共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并总结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分析了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的积极作用,阐述了我国麻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内部机制及制度建设、加强成果推广、强化与地方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推动体系建设和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