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6月-9月,在吉林省雁鸣湖自然保护区内以灯光诱捕的方法,对长白人工落叶松林进行了蛾类昆虫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全年生长季节中昆虫多样性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在样地内共收集到蛾类昆虫47种,其中以尺蛾科Geometridae夜蛾科Noctuidae天蛾科Sphingidae居多,苔蛾科Lithosiidae螟蛾科Pyralidae虎蛾科Agaristidae毒蛾科Lymantriidae等较少,调查结果表明鳞翅目蛾类昆虫更适宜在高大树枝干上产卵和繁殖,在落叶松林中更适宜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α、β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辽东林区近50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的结构特征、植物多样性,探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自然化过程及其自然化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明显的自然化现象。坡下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中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水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坡上部,形成了长白落叶松、花曲柳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2)辽东林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坡中部生物多样性最高。(3)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自然经营,应充分利用长白落叶松先锋树种作用及其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依靠自然力恢复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3.
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样方法调查的3个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对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以纯林为主,林下层次结构简单,是以华北落叶松为建群种,悬钩子、苔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植物种数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中龄林,华北落叶松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年龄段;相同年龄的华北落叶松胸径有所不同.(3)各层物种á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出草本层>灌木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301株解析木的数据,以全林分生长模型、林分结构分布模型、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及因子相关模型为基础,配合削度方程和材积比方程、编制了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并实现了计算机选择材种、计算材积和出材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 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 cm)和下层(10~20 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 a40 a30 a21 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5和6~14、2.55~3.12和1.83~2.62、0.89~0.95和0.76~0.91、4.22~9.49和2.52~6.18。3)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且碳水类、多聚物类和胺类是导致上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碳水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导致下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4)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逐渐提高,这为进一步揭示其林地土壤质量的演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研究缺乏长期定位资料的状况,对东北东部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一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取不同密度经营指数(近似0.7、0.8、0.9、1.0、>1.0)进行了间伐,并长期记录其生长状况,研究其间伐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到达成熟期时,样地内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是随着经营密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即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的平均胸径越大。而不同的经营密度指数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适宜采取的经营密度指数为0.7、0.8。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中15~5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其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①林龄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先降低后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但其在不同林龄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建议在经营现有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时,注意调整幼龄林和中龄林林分密度,控制近熟林和成熟林的采伐强度,及时进行林下补植更新,并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昆虫群落及其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内植食性、寄生性及肉食性和腐食性昆虫,在落叶松林这一生境内随季节、海拔变化的运行规律。并阐明了不同季节、海拔范围内优势害虫种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转双价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田间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lAc CpTI)棉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以双价棉田和Bt棉田最高,其次为常规棉田,常规施药田最低;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以双价棉和Bt棉田最高,其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最低;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以双价棉田最高,其次为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Bt棉田最低,4种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时间格局总体变化趋势为5月升高,6月下降,7~9月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建筑材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200块临时标准地、31块间伐试验标准地、2块皆伐标准地、400株解析木的数据,综合运用先进的林学理论,数学方法,市场经济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并拟合,组装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如全林分生和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模型群。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带宽(15 m,30 m和50 m)进行带状皆伐,2年后对采伐后的林地和对照林分林下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带状皆伐后,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天然更新树种种类较对照增加,平均高也增加,并随着皆伐带宽的增大而增多;皆伐后喜光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的重要值增加,耐阴植物重要值降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低于对照林分,灌木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对照林分,皆伐带宽越大,草本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就越低,灌木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削度方程编制长白落叶松材种出材率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相关指数结合残差分析的方法选择并建立了适合于长白落叶松的削度方程;根据此削度方程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理论造材,编制了长白落叶松材种出材率表,为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提出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带宽(15 m,30 m和50 m)进行带状皆伐,在皆伐地采用5个树种(柞树、红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按照2 000株/hm2和3 300株/hm2 2种更新密度进行人工更新,研究更新幼树的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更新1年后,50 m皆伐带宽成活率>30 m皆伐带宽成活率>15 m皆伐带宽成活率,2 000株/hm2更新密度下成活率大于3 300株/hm2密度;各皆伐带宽下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从大到小依次是30 m、50 m、15 m,2 000株/hm2更新密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大于3 300株/hm2更新密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Li-6400光合分析仪,对不同采伐类型1型(采伐2行落叶松保留2行落叶松)和2型(采伐3行保留3行)的长白落叶松林下人工更新的幼树红松、云杉、北美乔松、白桦的光和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幼树的光响应曲线符合三元回归方程模型;各幼树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差异不显著;2型中各幼树的表观量子效率的数值好于1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光响应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均大于1型,白桦则是1型好于2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1型的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2型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相同树种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好于1型;白桦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和14:00左右,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1型大于2型。  相似文献   

15.
立地条件对长白落叶松养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立地指数为11(差)、13(中)和17(好)的长白落叶松人工幼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例,对其根(粗根边材、粗根心材、中根、小根)、树干(边材、心材)、枝(新鲜树枝、立枯枝)、树皮(新鲜树皮、死树皮)和针叶进行了养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根(l≤2cm)、活枝、针叶中氮的质量分数,以及粗根(l≥5cm)、树干边材、针叶中磷的质量分数,和活树皮中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分别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他器官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无显著差异;树干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树干心材,而粗根心材和粗根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方面无显著差异;新鲜树枝和新鲜树皮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立枯枝和死树皮;小根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中根(2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丛生物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的成熟林、郁闭前不同阶段的林分及郁闭后不同年龄阶段林分林冠下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5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和根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灌木枝、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151、P=0.640、P=0.162);不同林龄的未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0),而在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614);不同林龄的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468)。给出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孟家岗地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林隙内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情况以及林隙间伐前后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胸径和材积都表现为10 m×10 m林隙的生长速度最快,5m×5m的林隙次之,7m×7m林隙的生长速度最慢;间伐前后和不同大小林隙的胸径差异都显著,间伐前后的树高差异不显著,不同大小的林隙树高差异显著,间伐前后和不同大小林隙的材积差异也都显著;10 m×10 m是最利于林未生长的林隙大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贝叶斯法的长白落叶松林分优势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贝叶斯统计推断是基于总体信息、样本信息和先验信息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并已成为森林生长模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1 687对林分优势高与年龄数据,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基于贝叶斯法和经典概率统计法的林分优势高生长模型,探讨贝叶斯统计法拟合小样本量数据的稳定性。分别基于全部样本,以及随机抽取的10%、5%和2%样本,利用经典概率统计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法和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模型表现和参数分布。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贝叶斯统计常用的DIC统计值以及参数的可信区间。结果表明:基于小样本的贝叶斯统计与大样本的经典概率统计的拟合结果相近,但贝叶斯统计法估计的参数稳定性强,且抽样5%时的RMSE值最小。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拟合结果优于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拟合结果,参数分布也较为集中,不确定性小;有先验信息贝叶斯统计和经典概率统计的参数分布区间有较大重叠。另外,有先验信息贝叶斯统计对3种不同样本量的拟合结果显示,参数标准差以及模型RMSE值都是在抽样5%时最小,说明用贝叶斯统计的拟合精度及参数确定性与样本量大小也有一定关系。研究验证了贝叶斯统计在利用先验信息、基于小样本量进行森林生长建模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幼树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长白落叶松幼树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随年龄增长的变动规律是;在幼年时期枝和叶的生物量所占比重较大,根的生物量比重很小;11a开始幼树生物量迅速上升,随年龄的增加,树干所占的比值迅速增加,枝叶所上的比值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