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介绍不同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操作技术,总结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指导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阐述了秸秆还田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秸秆还田的现状,通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还田现有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分析,指出我国农作物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介绍了不同的操作技术。总结了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指导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秸秆还田的对策,以充分做好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引导、推广及普及,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续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5年连续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或不施化肥前提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均较为明显,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也有提高;而速效钾含量虽比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但比试验前有所下降,因此,连续秸秆还田还须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才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达到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秸秆催腐还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还含有农作物生长必所必需的氮、磷、钾和中微量营养元素。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通透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对当季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显著,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土壤性状的影响和影响还田秸秆腐解的主要因素,以及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约97%的秸秆被焚烧、堆积和遗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该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及其对农田土壤理化特性、作物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作物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被普遍应用,对秸秆还田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2~5 ].但较多报道论及的秸秆还田量一般较少,为秸秆总量的1/3~1/2.目前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垫料等应用在减少,秸秆焚烧、丢弃现象日益严重,既浪费有机肥资源,又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光艳 《农技服务》2014,(11):89-89
为了探索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油菜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意义,以及对土壤系统、作物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山西省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的实践应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肥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对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中,开展稻田粮油作物秸秆还田所具有的成效,在项目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固定设置常规施肥区与有机质提升区,定点持续(3年)观测、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于当季作物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3年5个点油菜平均增产了8.25%,水稻平均增产了4.26%,并且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土壤理化指标方面,3年之后,pH维持稳定,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这3项增幅超过20%,全磷、碱解氮增幅10%~20%,除土壤CEC外,其他指标增幅差异水平均为显著。因此认为,持续3年秸秆还田,效应明显,作物产量有一定增加,土壤养分得到较大改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秸秆还田试验、示范,改良土壤,增加作物产量,从而推出适合本地区的秸秆还田配套技术,形成更加科学完套的秸秆还田新措施。一般秸秆还田量应控制在2250~3000kg/hm2,并以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堆砌翻压还田为好。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指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或高留茬直接翻压土壤内。覆盖还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作物秸秆铺盖于田间或作物株行之间;二是残茬覆盖,其主要形式为留高茬。近几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利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安徽省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估算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利用潜力,可为全省秸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安徽省各市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4种作物秸秆产量、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及其在还田条件下的化肥替代潜力进行评估。【结果】2016—2018年安徽省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1 758万t、2 251万t、712万t和275万t,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和江淮区域,分别占全省4种作物秸秆总量的47.0%和33.6%。全省4种作物秸秆氮(N)、磷(P2O5)和钾(K2O)养分年均产量分别为40万t、13万t和85万t,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养分资源量分别占4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44.6%、34.4%、13.9%和7.1%。在全省作物主要种植地区,单位播种面积水稻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9.5—35.0 kg·hm-2、P2O5 13.6—16.2 kg·hm-2和K2O 132.9—157.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1—33.5 kg·hm-2、P2O5 8.4—11.7 kg·hm-2和K2O 83.5—115.8 kg·hm-2;玉米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7—32.7 kg·hm-2、P2O5 12.5—16.5 kg·hm-2和K2O 59.7—79.0 kg·hm-2;油菜秸秆还田的化肥替代潜力为N 24.1—34.0 kg·hm-2、P2O5 11.2—15.8 kg·hm-2和K2O 101.3—142.7 kg·hm-2。【结论】安徽省主要作物秸秆还田可基本满足下季作物的钾素需求,同时可部分替代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实现农田化肥减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直接还田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增加农田有机肥源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秸秆直接还田的养分效应、改土效应、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做好秸秆还田,提高夏播质量,根据近几年摸索,结合淮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小麦秸秆还田后下茬作物播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现有耕地面积400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0%以上,但是由于长期种植高产作物,采用重无机农业、轻有机农业,重用地、轻养地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使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农业生态条件也逐渐恶化。而长期的实践证明,如果合理利用秸秆还田的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于改善吉林省耕地土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