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大豆高产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和中南部大豆主要生产地区进行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确定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大垄3行,适宜中晚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单垄双行。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穴播和双条播对大豆的产量因子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各种种植方式中均有其最佳的施肥水平,种植方式结合施肥措施,能改良个体生长的营养状况,提高群体的协调能力;方差分析表明,种植方式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互作效应明显,以穴播和施肥量为3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5-1996年在黑龙江垦区10个不同生态条件农场进行的大豆种植方式的联合试验结果,对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群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提出了各种种植方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坡地耕种方式对水土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云南地处山区,宜垦土地资源缺乏,很多地区过度开垦,致使大于25°的坡耕地面积较大,加上土地翻耕较勤和夏季雨量集中,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为了从农业技术措施上探索控制或减轻我省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承豆6号大豆不同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行距40cm,株距20cm双株种植较传统的行距40cm,株距10cm单株种植增产显著。1hm^2比传统单株种植的大豆增产1159kg。而株距20cm双株种植与株距30cm三株种植,株距30cm三株种植与传统株距10cm单株种植之间增减产不显著,因此,在承德地区大豆最好采用行距40cm,株距20cm双株种植模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密植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豆密植五种种植方式的生育性状及产量进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宽台密植的三处理比其它处理明显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改善大豆冠层中,下部的透光性能,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豆不同行距模式栽培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大豆种植的行间距,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以40 cm∶30 cm行距模式栽培效果最佳,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北方的黑龙江、南方的海南岛以及东西部山东半岛和新疆天山山脉都是种植大豆的重要基地,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市场潜力巨大。大豆种植区域广泛,但在一些地区的坡地中,土壤以沙壤土为主,这样的环境对于大豆产量必然会带来一些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结合不同的方法做相应调整,从而确保坡地大豆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需氮较多的作物,虽然其根部有根瘤菌形成根瘤固氮,但仅能提供大豆所需氮素的1/2~2/3,其余氮素需施用氮肥来补充,长期以来,生产上多以氮肥随磷、钾肥一次性施入为主,研究表明,大豆生殖生长期追施氮肥及在施用氮肥中添加缓释尿素具有增产效果,该试验针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夏瑀  戴建军  周连仁  王晓巍  马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81-15683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以及3种种植方式。[结果]在玉米/大豆混作系统中的玉米表现出竞争优势,产量比单作玉米高0.36%~3.74%,而混作中的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降低了26.93%~46.90%。[结论]混作处理的总氮肥利用率和总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整个混作系统表现出混作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本项研究,确定在吉林省中部区域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 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蒙豆12号、蒙豆14号为材料,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的产量性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蒙豆12号、蒙豆14号在37.5万株/hm2的栽培密度下,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栽培密度。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强筋小麦和一般高产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样式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水平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4种种植样式的产量效应为等窄行》1窄1宽》等宽行》2窄1宽;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筋力强弱有关.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大或平均行距减小而递增,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样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沟播,垄作、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和沟播较平作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使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沟垄栽培具有一定的集水作用,千粒重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增加,穗部性状较好,垄作和沟播产量比平作分别增产4.01%和2.27%。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花生品种豫花 14五种密度下叶面积指数的研究 ,结果表明 :花生在不同密度下 ,叶面积指数有不同的变化 ,种植密度对群体有显著的影响 ,豫花 14高产群体密度以 19 5万株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actions on rainfed soybean yield among planting date,maturity,and year-to-year climate change were studied using CROPGRO-soybeanmodel.Simulations were based on 19 planting dates,maturity groupsⅢ,Ⅳ and V,30 years recorded weather data from Corbin,Suffolk,West Point in Virginia,USA.Yield was similar on early plantings and went down with late plantings.Both grand and year-to-year variation of soybean yield declined linearly with planting date.Year-to-year climate variation was dominant yield variation source in rainfed soybean production.Interaction occurred between planting date and maturity.Optimal planting dates for different sites lied within 130th-170th day of a year.Irrigation is recommended for profitable crops,especially in Corbin and West Point.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