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08-14510,14513
2009年10月30日受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影响,葫芦岛市普降小到中雨,西北部山区出现冻雨,降雨过后除绥中外各地出现结冰现象,11月1日西北部山区多数乡镇达到了寒潮标准,11月2日全市除个别乡镇外均达到寒潮蓝色预警级别标准。通过分析乡镇自动站逐时温度分析降温特点、出现冻雨地区,通过高低空实况及T639预报场分析冻雨及寒潮原因,得出预报类似过程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3.
4.
运用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8月19日发生在张家口市的1次少见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而揭示此次过程的生消成因、热力动力学条件、主要影响系统以及主要输送通道。结果表明院中空急流是这次暴雨天气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主要输送通道;低空低涡是直接导致这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通过这次过程分析,有助于提高蔚县夏季强降水的预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靖  郭金兰  王国荣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11-22414,22537
2010年8月21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总雨量达到大一暴雨。此次降水天气是在副高东退的过程中,西来槽、低层切变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利用NCEP1°x1°。格点资料以及雷达、风廓线、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成因和发生发展做了分析,并结合当时的预报思路,对造成强降水时段预报存在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此次大一暴雨过程是在副高边缘、高空槽前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此次天气过程以暖区降水为主,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和低层偏东风是主要的水汽来源,深厚的湿层为大一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东北方向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下来,将暖空气抬升,是强降水的主要触发条件。对于西来槽加副高天气形势造成的降水过程,在预报中要特别关注低层暖切变(西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的发展,以便分析其所造成的强降水过程中量和时段的变化;实况天气形势的把握和常规探测资料、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对于把握降水的量级和强度,判断短时天气的变化,做好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数值预报的释用还存在不足,如何取舍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加强对数值预报天气形势的分析,利用天气形势来订正物理量场与降水场,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张晓庆 《吉林农业》2014,(21):16-17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日本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0年7月20日台安地区大暴雨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由西南涡、高空槽、切变线、副高、低空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总结了预报、服务经验,对预报员在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ERA5的0.25°×0.2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FY-4卫星云图资料对2022年7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1)贝加尔湖低槽和高原低槽合并增强后东移,与四川盆地700 hPa、850 hPa切变辐合系统、低空急流配合,共同构成了此次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十分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此次暴雨持续时间短,降雨效率高,低层高比湿、显著的上升运动、深厚的暖云以及中等偏强且呈狭长分布的对流有效位能是降雨效率高的关键原因;(3)低空急流为强降雨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以及显著的上升运动;(4)物理量指标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各个阶段降雨强度变化,对预报有指示意义;(5)过程中云团的初生、发展、移出与降雨实况对应良好,强降雨期间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建春  巩婷  马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46-17147,1715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发生在天津的一次暴雨和对流性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探空分析和物理量场分析可以揭示其充沛的水汽供应条件。暴雨和低空急流有明显的伴生关系。同时,地面暖脊的存在是其产生对流性天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2月28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过程。中高层西南气流和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向济宁市输送水汽;低层东北风使冷空气先从东北地区回流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着冷垫爬升形成降雪。动力和热力条件对强降雪的发生非常有利,假相当位温场的大值区为此次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预报思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孙莹  齐杰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7-1835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抚顺一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春英  李金义  徐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84-1478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2月12~13日抚顺一次历史罕见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释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一槽一脊径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支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条件下。该次降水过程有2支低空急流在辽宁汇合,水汽条件充沛。冷平流由低层侵入,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锋区,为强降水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为雷暴和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该次降水预报过程中,欧洲、日本形势预报、降水预报稳定且准确,德国降水预报前期48h预报偏小.24h预报与实况接近.中尺度预报过程降水量级偏大。  相似文献   

13.
阐述冻雨形成机理及危害,并根据徐州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冻雨灾害形成时的主要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为冻雨灾害的预报预警和灾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桂林市2次大暴雨过程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回波资料对桂林市2009年7月2~4日与25~28日2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物理机制、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是2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风低空急流的强弱与暴雨量级有着直接关系,两者配置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2次大暴雨的动力机制,辐合及上升运动越强,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大;絮状强降水回波稳定维持在桂林上空与其内部风场结构上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辐合有关,圆形絮状回波比长带状回波更稳定,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形成。另外,经预报实践证明利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与桂林预报工具与指标,可对大暴雨过程的落区及量级进行较准确的预报,为灾害性大暴雨天气提供有效的预报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吴春英  全美兰  葛权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10-16113
选取抚顺市2010年12月2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涡底部分裂低槽和锋区,地面蒙古气旋和倒槽顶部影响是2次大(暴)雪天气的有利形势。低空急流为大(暴)雪产生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暖舌的存在为大(暴)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和垂直上升气流加大了上空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加大降雪产生。涡度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对垂直运动和降雪有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8年深秋发生在广西的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边缘上的低空急流是导致大暴雨的主要原因。热带云涌、充足的水汽来源并辐合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机制为秋季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恩相 《北京农业》2012,(30):113-114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7月25-26日辽宁葫芦岛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倒槽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雷达回波中表现为一条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强回波带。卫星云图中显示出一个发展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18.
陈绍河  朱雯雯  李祖敏  甘励  唐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2-1610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NCEP 6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分析广西防城港市一次冬季连续性暴雨过程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这次冬季强降水是在高空槽、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冷空气和切变线等多个系统的配合下产生的;②有利的500 hPa环流形势是造成暴雨的必要前提;③暴雨区内的水汽供应主要是边界层内的水汽通量辐合造成的;④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形成的切变辐合在边界层产生明显的锋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