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培养德才兼备的准大学生村官,以及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素质是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和建设新农村的两个联系紧密的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当前大学生村官素质和工作状况,深入探讨发挥高校和组织部门的各种优势,分析共建大学生村官基地的可行性,最终得出高校与组织部门共建大学生村官基地的条件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大学生村官自身以及政策执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政策实施和原定的政策目标存在一定偏差,影响和动摇了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决心,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严肃性。因此,需要及时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规范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优化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环境,从而确保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是村官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关系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展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从大学生村官聘期内流失与期满流动两个方面,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综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81-10083
在阐述政府和学者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失调引发的问题,指出由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角色的模糊,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存在职业角色障碍,使大学生村官很难适应所从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岗位。为此,提出应着眼于基层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定位研究,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204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分析表明,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村官”队伍较为稳定.同时针对存在问题以及大学生“村官”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政府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氛围,以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立足异质资源联合与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的视角,个案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借助大学生村官联合组织的联盟管理能力优势,发挥大学生村官创业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所在地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异质资源联合,加上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上级管理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行业协会组织形成的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可以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从而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创业为典范、当地村民为创业主体的创业集群效应,真正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向荣 《农家顾问》2011,(10):18-19
老一届大学生村官即将期满.新一届大学生村官就要到任.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意义尤显重要。结合近年来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经历和思考.个人认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关键在于“以心换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担任村官,支援国家"三农"建设。由于目前的村官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上出现了培训、任职和出路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预期的目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三度螺旋"培养模式,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建立大学生村官"三度螺旋"培养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担任村官,支援国家"三农"建设。由于目前的村官培养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上出现了培训、任职和出路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预期的目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三度螺旋"培养模式,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建立大学生村官"三度螺旋"培养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浙江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改革选拔制度,完善保障措施和鼓励政策等,以期通过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康有序开展,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11.
有效解决我国村级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明确村集体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地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宁夏为例,利用村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对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和对不同村庄公共服务供给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获得100万元和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的村庄占比分别为45.5%和13.2%,其中获得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村庄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最为明显。财政扶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村级公共服务的总供给和公共事业供给;在各项公共服务供给中,财政扶持政策对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困难老人养老金和办公经费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近郊村和大型村更为突出,并且扶持力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政策效果越明显。因此,建议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并采取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政策实施方案,持续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核心作用,以提升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瑞航  高正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66-12467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基本要素和内在动力3个方面论证了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首先,新型农民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动机强烈,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其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基本要素:新型农民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十分密切,明显具有不可分性;新型农民对其他要素的替代性较强,在一定限度内,新型农民能够突破资金"瓶颈"和政策限制,促进农村迅速发展;新型农民流动性较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之间发生空间流动或职业转换,这就突破了要素地域上的限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而且通过培育,很多传统农民完全可以嬗变为新型农民,这就突破了要素数量上的限制,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要素供给。再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他们长期生活于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浓厚、动机强烈、能力较强;既热情关注新农村建设,又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江苏、安徽2省6县女村官的工作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女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指出女村官的杰出贡献,与她们所拥有1个三维支持系统———自我支持系统、家庭家族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存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安徽省广德县资源型山村横岗村为例,通过分析横岗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村庄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村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来自云南省1 183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当前云南省村干部队伍在性别、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有所优化,带头致富能力有所提高,这为村干部治村理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但在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待遇偏低,后继乏人等;为此,针对不足提出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班子,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村干部的胜任力和推进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等相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An archeological survey of the upper Tigris-Euphrates basin in Turkish Mesopotamia revealed a very early phase farming village and a nearby developed phase farming village. Late prehistoric developments in this region are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beginnings of trade and metallurgy.  相似文献   

17.
村落尺度的低碳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村落的能源供给水平,充分挖掘农村资源的潜力,同时在促进绿色乡村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南省邑西里村为例,通过构建碳能源体系框架,研究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进而判断村落在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功能角色。结果表明:全村2020年的能源消费热值为5 925 GJ,全村的碳排放量为877 t;在基准情景、慢速发展情景和快速发展情景下2030年消费量分别为6 228、6 594、6 955 GJ,其碳排放量分别为928、987 t和1 046 t;若能实现对太阳能等资源的综合利用,2030年总能源消耗自给率分别为50.76%、52.30%和53.72%。对比不同情景下能源使用的碳排放量,尽管能源种类逐渐向清洁能源的方向转型,但是全村的碳排放量还是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保证在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及转型的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并提高村落的低碳水平,仍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京西古道集商道、香道、军道为一体,其中古商道因兴起时间最早、文化影响最深而备受关注。古商道沿途散布着众多村落,村落是古商道的重要节点和商旅文化的空间载体,也是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对古商道沿线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三家店村、苇子水村等典型村落的具体分析发现 ,适用于京西古商道村落旅游整体开发的通适性政策包括:一体化、多元化、固有化、深刻化、先行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壮大南安市村集体经济,分析当前南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规范“三资”管理,盘活“三资”,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经营机制转换、财政扶持方式转型上做文章,在发展特色经济、盘活资产、投资经营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