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志新 《农技服务》2007,24(11):116-117
以邹城市千泉街道为例,探讨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4.
农业循环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说明了农业循环经济原则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理念,然后论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阐明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三农”问题正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农补农的政策和法规,如“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机关服务基层”,取消农业税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郭家明 《农技服务》2010,27(2):290-29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建设现代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加速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分析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方敏 《福建农业》2006,(12):4-5
一、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 我国的农业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弱质产业问题,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限制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单纯依靠农业无法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国的农村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公共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着手,从发展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激发农民积极性及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讨和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3-2104,2112
在阐释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及时进行乡镇企业空间重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依法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瑞航  高正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66-12467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基本要素和内在动力3个方面论证了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首先,新型农民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动机强烈,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其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基本要素:新型农民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十分密切,明显具有不可分性;新型农民对其他要素的替代性较强,在一定限度内,新型农民能够突破资金"瓶颈"和政策限制,促进农村迅速发展;新型农民流动性较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之间发生空间流动或职业转换,这就突破了要素地域上的限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而且通过培育,很多传统农民完全可以嬗变为新型农民,这就突破了要素数量上的限制,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要素供给。再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他们长期生活于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浓厚、动机强烈、能力较强;既热情关注新农村建设,又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旧村改造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近几年,一些地方虽然已经开始了对旧村改造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资金不足、规划不合理、忽视群众主体地位、配套工作不到位、无法可依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使筹集资金渠道多元化、制订科学合理的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落实旧村改造的配套工作、加快旧村改造的立法进程等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学霞  王茂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2-10895
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人类只有改变传统资源耗竭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将循环经济思想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分析表明,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清洁生产,建设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循环经济。以北京密云西田各庄镇为例,诊断农村现有产业结构,提出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绿色经营模式,并认为发展精准农业、三色农业、农业生态科技园是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1-4962,4964
在对大学生村官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建议,即应从健全保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帮扶、开展校市及校县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健全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高耗能、高污染的风险境地,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湖北是湖北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建立生态湖北就是要将湖北省建成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型的省级行政区域,即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村合并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伶丽  王征兵  郭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97-3498
阐述了我国行政村合并的现状,分析了行政村合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143-2147
新乡市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河南省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大.在分析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理念,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核心,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构建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理念和模式,从发展节约型农业、实施养殖业清洁生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红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66-10867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促使语文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模式和内容,而应代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培养的全新内容。这是新的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姚崇  朱佳明  董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93-16894,16923
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总结了凤县村容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该县村容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