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等.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梅燕  谢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5-1092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借鉴国内外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保护、开发、管理"三位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简称NRPTEM),该模式包括保护、开发、管理三大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人文生态保护、环境检测、科学规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环境教育、管理创新12项工程,以及人为因素这项重要结构要素。阐明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中,保护、开发与管理三大系统及其内在的12项重要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为因素在三大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董海山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客源市场、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可行性,提出了有利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认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区域,提出以资源保护为前提的四点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生态旅游等为格局的林业产业。为此,本文首先叙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阻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为了促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基本概念入手,根据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建立了一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应用说明,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文婷  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36-6138,6143
概述了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及生态旅游营销市场,以旅游市场营销4P理论为基本架构,分析了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通过有效运用这些营销策略,达到开拓张家口生态旅游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它既可使游客亲近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在旅游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又可为自然保护区提高自养能力。但是,生态旅游给自然保护区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具体谈及了这些影响的主要方面,并且提出了宜采取的主要防治对策,尤其对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建议,期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静  王金叶  付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99-200,202
生态旅游开发成为保护和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并对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簇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力是簇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品牌竞争力要具有竞争者无法模仿的特性,这不仅取决于它的自然资源特性,也与簇群中相关实体的结盟、协调状态密切相关.鉴于此,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簇群的竞争力不仅仅依赖于整合内部资源获取,还应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整合相关外部资源获得.分析了影响簇群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簇群竞争力的培育应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平台,并应着重培育其供应链的内涵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出发,分析建立云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及其意义.指出云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能促使云南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旅游品牌竞争力,吸引区域专项投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4.
滇东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云南省轿子山保护区共有杜鹃花属植物26种和2变种。根据保护区内杜鹃花资源的分布、观赏特点,对其作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地保育和开发利用杜鹃花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蓬勃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并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而缜密的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五道峡自然区进行了详实的踏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生态旅游规划探索,以求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120个林业国家级保护区问卷调查和对6个保护区实地调查后发现,在81.3%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存在利益矛盾。保护区与旅游公司、当地政府、社区间矛盾较突出,所占比例分别为:45.8%、43.8%、37.5%。现有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模式种类过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行政级别差距过大、生态旅游经营权的分配或旅游经营公司的隶属关系、利益相关者定位不明确以及保护区在生态旅游中缺少话语权、保护区经费短缺、未充分发挥社区在保护资源和生态旅游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缺乏参与度等是造成利益矛盾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利益矛盾,需要准确把握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处理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须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量化指标、衡量标准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旨在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2023,13(3):107-11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