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的根系生长、嫩枝生长、解析木进行分析,认为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由好到差依此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  相似文献   

2.
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民勤西沙窝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立地条件下沙蒿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立地类型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为20~40 cm土层,0~6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总含水率变化趋势均为丘间低地>平缓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5种立地类型中沙蒿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与水分变化特征均一致;各立地类型中叶片快速光响应曲线中有效量子产量、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光强升高而减小,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光强升高而增加,中低光强时差异较小,随光强升高差异性逐渐增大,总体表现为丘间低地ETR最大,流动沙丘、平缓沙地及半固定沙丘次之,固定沙丘最小。由此说明,丘间低地上生长的沙蒿具有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可产生较高的光化学效率,是最适宜于沙蒿生长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4.
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植被类型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沙地类型间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呈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而不同植被类型固定沙地间,则表现为演替时间较长的天然油蒿灌木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时间较短的人工杨树乔木林和人工沙柳灌木林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地下)表现为由固定沙地到流动沙地依次递减,杨树乔木林固定沙地显著高于油蒿和沙柳灌木林固定沙地。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由固定沙地到流动沙地依次递减,固定沙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排序为:人工杨树固定沙地天然油蒿固定沙地人工沙柳固定沙地,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生产力受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共同制约,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会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 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 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 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 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 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6.
流动沙丘迎风坡沙柳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迎风坡是流动沙丘治理的关键部位,开展沙丘迎风坡沙柳深栽技术研究,在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流沙固定,降低造林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5年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宁夏盐池县官滩村沙地进行了沙柳深栽造林试验,并进行了定位观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采用80~100 cm的深栽造林技术,沙柳成活率平均提高约25%,单株最高生长量提高1.75倍,平均地径提高1.4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重,最高危害率达75.8%以上;地径1.6~3.4 cm的沙蒿危害率达51.6%;单株被害沙蒿中幼虫数量只有1头的达50.0%,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同时钻蛀现象;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杆基0~1.0 cm处,逐渐钻蛀向下转移多聚集在根部0~5.0 cm段。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榆树种内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运用简单竞争指数(CI)、生长空问竞争指数(GSCI)和生长空间指数(GSI)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下天然榆树的种内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映个体竞争能力的指数(GSCI,GSI)以及生长状况的指标(平均株高、平均胸径)的趋势为:迎风坡>丘间地>背风坡,植物个体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种内竟争的强弱,因此不同立地类型下种内竞争强度关系为背风坡>丘间地>迎风坡;将对象木胸径和简单竞争指数(C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最佳回归模型为指数模型即:Y=Ae-B,不同立地类型下简单竞争指数(CI)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但当对象木胸径大于30cm时简单竟争指数(CI)的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盐化丘间低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0~5 cm和5~20 cm土层各种酶的活性,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不同生境各种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为缓坡丘陵梁地>盐化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结论]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对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适地适树发展黄菠萝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黄菠萝幼树在不同坡位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包括高生长、径生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高生长方面,坡下的黄菠萝幼树最好,坡上的次之,坡中的较弱;地径、当年枝基径、根系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坡上的最大,坡中、坡下的较小;根体积为坡中的较大,坡上次之,坡下的最小;根平均直径坡下的最大,坡上和坡中基本相同;根重在生物量分配率上占了将近50%,坡下根系生长较弱,生物量最低.[结论]采用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可以抵消不同坡位立地条件所引起的幼树高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核桃不同小叶数量复叶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疆野核桃不同小叶数量复叶的生长特征,为野核桃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米尺大样本测量新疆野核桃3种不同小叶数量复叶及其构件的长和宽,并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构件的生物量。[结果]新疆野核桃复叶的长、宽、叶轴生物量和复叶生物量都随复叶的小叶数增加而增大;同叶序小叶的生物量随复叶的小叶数增加而减小。同种复叶的小叶长、宽和生物量随叶序增加而增大。叶柄长和顶小叶长差异不显著;复叶宽差异显著;复叶长、复叶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结论]新疆野核桃复叶的大小和生物量均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张维  赵玉  尚天翠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6-14077,14081
[目的]探索新疆野核桃不同小叶数量复叶的生长特征,为野核桃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米尺大样本测量新疆野核桃3种不同小叶数量复叶及其构件的长和宽,并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构件的生物量。[结果]新疆野核桃复叶的长、宽和叶轴生物量、复叶生物量都随复叶的小叶数增加而增大;同叶序小叶的生物量随复叶的小叶数增加而减小。同种复叶的小叶长、宽和生物量随叶序增加而增大。叶柄长和顶小叶长差异不显著;复叶宽差异显著;复叶长、复叶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结论]新疆野核桃复叶的大小和生物量均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太原市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获取不同林龄(12、26、45年)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及各层次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不同龄林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12、26、45年生的油松生物量分别为9.79、217.48、276.06 t/hm~2。乔、灌、草及枯落物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且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其次为枯落物层。草本层和灌木层生物量较小,随林龄增大,有降低趋势。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模成型机是生物质压缩成型主要设备,由于工况复杂性,不易测得其内部物料运动特性。对粉碎后的沙柳细枝颗粒在环模成型机内的运动速度与压力进行了研究。运用流变学理论建立物料在楔形区内的速度方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对该区域内物料的塑性流动建立模拟仿真,应用动网格技术和UDF在仿真中实现环模和压辊旋转。通过Fluent仿真模拟得出物料在楔形区域内速度矢量图及速度和压力云图。前者用于分析物料在该区域内的运动方向。后者通过改变环模最小模辊间隙、模孔直径、模辊直径比,得出不同的物料速度和压力分布云图,用于分析物料在楔形区域内的运动速度和压力分布状况,及其对物料成型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环模成型机采用最小间隙为2.0 mm,模孔直径为10 mm,模辊直径比为2.25的参数时,对沙柳细枝颗粒致密成型效果和效率较好。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其他生物质物料在环模成型机楔形区域内的运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野生蓝莓生殖特性,为野生蓝莓人工化种植提供重要的指导。[方法]依据蓝莓生长的土壤类型不同,划分了3个生境类型的蓝莓种群,分别进行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草甸土蓝莓种群结实量较大,是蓝莓生长的最适生境;环境因素对蓝莓生殖也有很大的影响,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光照强度、人为干扰等环境条件对蓝莓生长有积极的作用,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越大越不利于蓝莓的生长。[结论]在野生蓝莓的经营管理中,以就地保护为主,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生态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促进蓝莓种群生殖。  相似文献   

16.
密度对连香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连香树进行不同密度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苗高、地径呈递减的趋势.其根、茎、叶的生物量减少,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苦楝生长量、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石灰土上苦楝的生长比酸性土上要好,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说明苦楝能够适应石灰岩土壤,可作为云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  相似文献   

19.
山白兰人工林生物量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2.0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0%,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对木荷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和含水率的影响。[方法]以武夷山市长滩国有林场为试验地,分别设上、中、下3个坡位,测定木荷各径级根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含水率。[结果]不同坡位间,木荷根部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含水率均差异显著(P0.05)。木荷根鲜生物量在不同坡位的分配规律与干生物量一致,且各径级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分配规律一致,而含水率情况与生物量分配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荷合理种植于山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