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鸡胚注射肉碱对肉鸡孵化率及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鸡胚在孵化第18天通过羊膜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此外还有3个对照组(非注射组、穿孔组和注射稀释液组),评估肉鸡孵化率、生长期肉鸡死亡率、增重、采食量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指标(屠宰率、腹脂、小腿肌、大腿肌、鸡翅和胸肌占比)。结果发现: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左旋肉碱注射量的增加,受精蛋孵化率和仔鸡出壳时间有升高趋势(P=0.08)。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死亡率及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鸡胚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对出壳后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善肉鸡出壳时间和受精蛋孵化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NAG)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以及鸡胚生长、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7.0胚龄拉萨白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G给养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活胚蛋。17.5胚龄时,NAG给养组经羊膜腔无菌注射1.5%NAG营养液,注射剂量为0.1 mL,即NAG补给量为1.5 mg/枚;对照组种蛋不做处理。在19.5胚龄观测鸡胚生长指标、肠道形态,出壳当天统计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胚蛋给养NAG对拉萨白鸡鸡胚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 NAG给养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雏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降低了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火箭形绒毛比例(P0.05),对空肠和回肠各类型绒毛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提高了19.5胚龄鸡胚回肠手指形绒毛高度(P0.05),对回肠手指形绒毛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NAG给养组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空肠手指形绒毛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孵化后期(17.5胚龄)经由羊膜腔给养1.5 mg/枚NAG可提高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对鸡胚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促进鸡胚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in ovo feeding)β-羟基-β-甲基丁酸(beta-hydroxy-beta-methylbutyrate,HMB)对肉仔鸡孵化率、生长性能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选用540枚商品代AA肉仔鸡受精蛋,随机分为3个组:空白组(不注射)、生理盐水组(7胚龄气室注射1mL 0.9%生理盐水)、HMB组(7胚龄气室注射1mL含0.1%HMB的生理盐水)。出壳后,每组选取72只体重相近健康公雏随机分成6个重复,每重复12只。结果表明:1)胚蛋给养对种蛋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2)HMB组出壳重、2l日龄体重、0~21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7日龄时,HMB组肉仔鸡胸肌率较生理盐水组提高了1.01%(P=0.019);21日龄时,HMB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较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提高了1.11%和1.04%;4)HMB组肉仔鸡的腹脂率最低,且在21日龄时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8);5)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HMB组肉仔鸡出壳当天和4日龄肌细胞直径显著增大(P0.05)。6)出壳当天和7日龄肉仔鸡,HMB组胸肌卫星细胞有丝分裂活性指数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7)7日龄肉仔鸡,HMB组血浆IGF-1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胚蛋给养HMB可提高肉仔鸡出壳重,增加卫星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促进肉鸡胸肌发育,加快肉鸡前期生长;注射HMB不影响种蛋孵化率和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注射生理盐水与不注射处理结果相似,对肉仔鸡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L-精氨酸(L-Arg)对蛋雏鸡孵化性能、1~14日龄肠道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7周龄京红1号蛋鸡种蛋1080枚,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未注射对照(NC)组、生理盐水注射对照(SC)组和L-Arg注射(Arg)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5枚种蛋。在孵化第17.5天时,Arg组每枚蛋注射0.1 mL 10%的L-Arg溶液(0.85%生理盐水作溶剂,10 mg L-Arg/枚蛋),SC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85%生理盐水。出壳后,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母雏120只,随机分为8个重复。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NC和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对1日龄蛋雏鸡的孵化率和出孵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卵黄囊重(P<0.05)。2)与NC和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提高1日龄蛋雏鸡的空肠长度、3日龄时的十二指肠长度和14日龄时的空肠和回肠长度(P<0.05),对3日龄蛋雏鸡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有增加趋势(P=0.084)。3)与N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提高14日龄蛋雏鸡的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0.05)。4)与N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降低3和14日龄蛋雏鸡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增加3和14日龄时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P<0.05)。与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增加14日龄蛋雏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葡萄糖(GLU)含量(P<0.05)。由此可见,胚蛋注射10 mg L-Arg对蛋雏鸡的孵化率和出孵重等孵化性能无不良影响;胚蛋注射10 mg L-Arg促进蛋雏鸡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为早期肠道发育提供更多能量,提高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增加肠道长度,促进早期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将90枚孵化第18天的落盘肉仔鸡胚蛋随机分为3组,分别向羊膜腔注射0.5mL复合氨基酸溶液、0.5mL生理盐水和不注射(对照组),研究对孵化率和后期胚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间的孵化率和出壳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壳重与第18天胚蛋重的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氨基酸组比对照组增加2.3%。这些结果表明鸡胚给养氨基酸可有效增加肉鸡出壳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期注射叶酸对肉鸡脾和胸腺中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选择重量和大小相近的种蛋360枚,随机分为4组,在孵化期第11天(E11)分别注射0(对照)、50、100和150μg的叶酸。每个处理选取体重相近的48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饲养的第21和42天取胸腺和脾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GF2的相对表达量;重亚硫酸盐修饰克隆测序法(BSP)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648/-479bp)甲基化水平;DNase I-qPCR方法检测IGF2启动子区域(-847/-616bp)染色质构象。结果表明,胚期注射100和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受精蛋孵化率(P0.05);胚期注射150μg叶酸显著提高了42日龄脾中IGF2的表达量(P0.05)、降低了42日龄脾中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P0.05),并且也显著增加了42日龄脾中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P0.05);然而在21日龄时各叶酸处理组对脾中IGF2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脾组织不同,150μg叶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1日龄胸腺中IGF2的表达(P0.05),对42日龄胸腺中该基因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150μg叶酸处理组中21日龄胸腺组织IGF2启动子区的染色质可接近度也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种蛋孵化第11天注射叶酸可通过影响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和染色质构象来调控组织中IGF2的表达,并且存在组织器官和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注射胰岛素对不同品种鸡血糖浓度和采食情况的影响。试验1选用21日龄海兰蛋鸡(简称蛋鸡)、丝毛乌骨鸡(简称乌鸡)和爱拔益加(AA)肉鸡(简称肉鸡)雄性雏鸡各120只,随机各分为4组:胰岛素禁食组(n=60,其中12只鸡用来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其余48只鸡在注射胰岛素后0、15、120和240 min时,每个时间点各屠宰12只鸡,收集颈静脉血液10 mL,用来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磷酸盐缓冲液(PBS)禁食组(n=12)、胰岛素喂食组(n=24)和PBS喂食组(n=24)。试验前禁食16 h,注射剂量为5 IU/kg的胰岛素或相同剂量的PBS,禁食各组在注射后继续保持禁食,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喂食各组在注射后立即恢复喂食,1/2鸡只用于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1/2鸡只用于统计采食情况。试验2选用44日龄蛋鸡、乌鸡和肉鸡各48只,随机各分为2组:胰岛素组(n=24)和PBS组(n=24),试验前禁食16 h,注射剂量为2.3 IU/kg的胰岛素或相同剂量的PBS,注射120 min后恢复喂食,各组鸡1/2鸡只用于测定血糖浓度的动态变化,1/2鸡只用于统计采食情况。结果表明:1)禁食状态下,注射胰岛素可显著降低21日龄各品种鸡的血糖浓度(P0.05),且注射后15 min时各品种鸡的血糖浓度均已显著低于基础(0 min)血糖浓度(P0.05),且持续下降直到120 min时;肉鸡的血糖浓度与蛋鸡和乌鸡相比下降幅度更大,且120 min后血糖浓度恢复能力显著低于蛋鸡和乌鸡(P0.05);注射胰岛素后肉鸡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高于蛋鸡和乌鸡。2)与基础血糖浓度相比,21日龄时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恢复喂食显著降低蛋鸡60和120 min时的血糖浓度(P0.05),显著提高肉鸡30和60 min时的血糖浓度(P0.05)。3)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恢复喂食对21日龄各品种鸡240 min内的累积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蛋鸡和乌鸡注射后120~240 min时的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肉鸡注射后30~60 min时的采食量(P0.05)。4)注射胰岛素后120 min恢复喂食显著降低44日龄各品种鸡的采食量(P0.05)。综上所述,各品种鸡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浓度响应变化存在差异,乌鸡和蛋鸡的血糖调控能力要优于肉鸡;注射胰岛素对鸡的采食量有显著影响,且对采食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不同胚龄鸡胚外源皮质酮处理,研究外源皮质酮对鸡胚生长发育及出雏效果的影响,初步探索肉鸡代谢程序化效应。700枚质量相近的AA肉鸡种蛋,分3个不同时间进行卵黄囊重复注射:孵化前注射(E0);7胚龄注射(E7);14胚龄注射(E14);每一时间点分200 ng皮质酮处理组和玉米油正对照组,并设定负对照组1个。21胚龄记录出雏时间、出雏率、出雏重、屠宰器官质量,并测定雏鸡血浆中血糖、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0胚龄皮质酮处理显著降低了孵化率(P〈0.05),增加了胚胎的死亡率;7胚龄200 ng皮质酮处理组缩短了孵化时间(P〈0.05),并有降低孵化率的趋势,鸡胚胎的心脏、肝脏的发育受到了抑制(P〈0.05)。研究表明皮质酮的处理效应与注射胚龄有关,此外注射本身也会对胚胎的发育和物质代谢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研究羽速基因对万载康乐黄鸡蛋用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慢羽鸡开产日龄迟于快羽鸡6.5 d(P<0.05),而开产体重大于快羽鸡86.5 g(P<0.01),开产蛋重慢羽大于快羽1.8 g(P<0.05);280日龄时,快羽鸡蛋重比慢羽鸡蛋重2.1 g(P<0.05),至500日龄时,二者差异不显著.羽速基因对280日龄、500日龄产蛋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快羽鸡比慢羽鸡有较高蛋黄百分比和较低蛋白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胚蛋注射褪黑素对AA肉鸡胚胎发育的影响,将540个种蛋在孵化第2.5天随机分成6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个),对照组正常孵化,开孔组不进行注射,其余四组分别开孔注射生理盐水、0.17μmol/L、1.7μmol/L和17μmol/L的褪黑素,注射标准为10μL/蛋,出雏后检测胚蛋存活率、胚蛋重、出雏时间、出雏雏鸡重、雏鸡性别、雏鸡生殖器官长度和内脏器官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注射1.7μmol/L (P<0.01)或17μmol/L (P<0.001)褪黑素显著延迟雏鸡出雏时间;(2)注射17μmol/L褪黑素显著降低雏鸡胰脏重(P<0.05)。研究为深入探讨褪黑素影响动物胚胎发育的机理提供了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12.
β-羟基-β-甲基丁酸( HMB),是一种促进肌肉生长的营养补剂,本试验目的旨在探讨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肌肉品质、血浆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260枚爱拔益加( AA)肉鸡商品代受精蛋,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在17.5胚龄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射1 mL 0.1% HMB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出壳后,从每个组中各选取48只体重相近健康公雏随机分成6个重复,每重复8只,饲养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P>0.05),肉仔鸡的体重在1、21和42日龄时分别提高了1.9(P<0.05)、41.8(0.050.10);HMB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在1~21日龄和1~42日龄均高于对照组(0.050.05);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胸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P>0.05)。3)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的肝脏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 P>0.05)。4)胚蛋给养HMB对肉仔鸡血浆生化指标(总蛋白、尿酸、肌酐含量)以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胚蛋给养HMB可促进雄性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平均日增重和肌肉发育,随日龄增加促生长作用逐渐减弱,且促生长作用与血浆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变化无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蛋氨酸(Met)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300枚种蛋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枚种蛋。在孵化第24天进行蛋氨酸胚蛋注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组注射Met 5 g/L,Na Cl 7.5 g/L的营养液1.5 m L。出雏后,每个重复选取体重均匀和健康的雏鹅20只进行饲养试验,饲养期28 d。结果表明:处理组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10),但显著提高朗德鹅初生重和1~14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饲料增重比(P0.05);处理组对卵黄囊和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10),但显著提高了雏鹅第28天胸肌指数(P0.05);处理组显著提高了雏鹅第14天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同时有提高血清中白蛋白含量的趋势(0.05≤P0.10);在第28天,处理组有提高雏鹅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趋势(0.05≤P0.10);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雏鹅第14和28天血清中尿酸的含量(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孵化后期种蛋注射蛋氨酸可显著提高朗德鹅初生重和改善1~14日龄生产性能,其可能与鹅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沉积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同批孵化的300日龄健康溆浦鹅种鹅3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公、母比例1∶4),每间隔10d分别注射不同剂量促排3号(LHRH-A3)(0、5、10、15、20μg/羽),研究其对溆浦鹅种鹅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μg/羽和15μg/羽LHRH-A3组产蛋数、血清雌二醇浓度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10μg/羽组血清孕酮浓度显著升高(P<0.05);②20μg/羽LHRH-A3组产蛋数、受精蛋孵化率及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蛋重和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10μg/羽及15μg/羽LHRH-A3能够提高溆浦鹅种鹅产蛋性能,而当剂量达到20μg/羽时,则会降低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蛋源溶菌酶对肉鸡血清和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630只1日龄健康岭南黄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和溶菌酶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和溶菌酶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 mg/kg那西肽和13 mg/kg蛋源溶菌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组显著降低了肉鸡21日龄血清、脾脏和回肠INF-γ浓度(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溶菌酶组显著降低了肉鸡21日龄血清INF-γ浓度(P0.05);而对肉鸡生长全期血清和组织的IL-6、IL-10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蛋源溶菌酶能降低肉鸡血清和组织中的INF-γ浓度,从而对肉鸡免疫机能产生有利影响,且总体效果优于那西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边鸡种蛋的孵化效果,试验选择山西忻州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包头市7个地区(7个地区按照以上顺序分别设置为试验1,2,3,4,5,6,7组)的各8只210日龄边鸡所产的种蛋各100枚,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种蛋,测定和计算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数、破损蛋数、破损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5胚龄死胎蛋数、10胚龄死胎蛋数、19胚龄死胎蛋数、入孵蛋重、5胚龄失重、5胚龄失重率、19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初生重占蛋重比例,分析比较各地区边鸡种蛋孵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组受精蛋数最多,受精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最高,破损率最低,5胚龄死胎蛋数最少,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3组破损率最低,10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7组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6组种蛋的入孵蛋重最重,与试验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3,4,7组(P<0.05);试验6组5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最高,与试验4,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自制复方中药对患腹水综合征高海拔肉鸡血液指标和肺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50只8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高海拔环境),复方中药低剂量组(高海拔环境+低剂量复方中药添加剂)、复方中药高剂量组(高海拔环境+高剂量复方中药添加剂),3组均采用常规日粮+Na~+浓度为0.12%饮水复制肉鸡腹水综合征,42日龄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肺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复方中药低剂量组肉鸡的白细胞(WBC)、血细胞比容(PCV)、血小板压积(PCT)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蛋白浓度(ALB)、球蛋白浓度(GLB)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极显著降低(P0.01);复方中药高剂量组WBC、血小板总数(PLT)、PCT显著降低(P0.05),MCH、总蛋白(TP)、ALB、GLB显著升高(P0.05),RBC、Hb、P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极显著降低(P0.01),MCHC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复方中药低剂量组和复方中药高剂量组鸡肺组织丙二醛(MDA)极显著降低(P0.01),复方中药低剂量组鸡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复方中药高剂量组鸡肺组织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自拟中药复方可增强血液流通,肝脏蛋白代谢水平,改善血液指标;减少高原腹水综合征肉鸡肺组织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数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复方中药组方对预防高海拔肉鸡腹水综合征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体液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只1日龄麻黄鸡苗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所有鸡于第1和21日龄分别用同种疫苗同样方式进行二次免疫。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5CFU/g丁酸梭菌,高剂量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5CFU/g丁酸梭菌,定期测量免疫器官指数、肠道指数、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新城疫抗体效价和禽流感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对42日龄内的肉鸡,丁酸梭菌高剂量组肉鸡的肠道指数、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略高于对照组(P> 0.05);对42日龄以上的肉鸡,丁酸梭菌高剂量组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与丁酸梭菌低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鸡的饲料转化率和禽流感抗体效价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丁酸梭菌高剂量组鸡的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效价低于对照组(P> 0.05)。综合考虑,在肉鸡饲料中添加2×105CFU/g的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肠道指数,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注射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90只健康14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于14、21和28日龄每只鸡皮下注射含rChIFN-γ 50μg(试验组Ⅰ)和100μg(试验组Ⅱ)的PBS缓冲液1 mL,对照组同期每只注射PBS缓冲液1 mL.每次注射rChIFN-γ 7 d后,对各组肉鸡进行翅下静脉采血,并于35日龄剖杀肉鸡摘取免疫器官.研究表明:①35日龄试验组Ⅰ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35日龄试验组Ⅱ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35日龄试验组Ⅰ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④35日龄试验组Ⅰ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肉鸡每7天注射一次rChIFN-γ,可提高35日龄肉鸡的免疫机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鸭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通过在鸭种蛋蛋清中分别注射100μL含0(对照组)、0.25μg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组)的生理盐水,检测鸭胚胎期至出雏后14日龄时,体重、体长、不同组织器官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5日胚龄,T3组脑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7日胚龄,T3组的各组织器官重均出现升高趋势,其中体重、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生长分析首次发现T3减缓胚胎发育后期胸肌的负生长现象。出雏后7日龄,体长、脑重和肝脏重在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日龄,各组织器官重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T3组体重、体长和腿肌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种蛋内注射T3可以促进鸭胚生长发育,抑制雏鸭生长;T3对鸭组织器官重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