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前期收集的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中的中抗种系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1.0、1.5、2.0、2.5和3.0 mmol.L-1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水杨酸(SA)对桉树叶片进行喷雾处理,以提高桉树对焦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SA能有效诱导桉树提高对焦枯病的抗性,不同浓度SA对桉树的抗病性诱导效果不同。随着SA浓度的增加,桉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当SA浓度为2.0 mmol.L-1时,桉树叶片中POD、PAL、SOD和PPO的活性都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品种‘内山姑娘’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添加于培养基中并观察叶片的褐变情况,筛选出SA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0.2mmol·L-1。测定0.05、0.1和0.2mmol·L-1的SA处理对叶片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降低蝴蝶兰叶片褐变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和PAL活性,提高SOD、POD和CAT活性。0.1 mmol·L-1的SA处理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的生长状况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3种含铁酶的活性,分析SA和铁的相互作用。【结果】低浓度铁培养的草莓苗对SA的反应比高浓度铁敏感,SA处理的最适宜浓度随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SA抑制根的生长;低浓度SA增加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SA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0.4mmol·L-1SA处理对组培苗造成伤害,但随FeSO4浓度(0.05—0.4mmol·L-1)的增加,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存活率增加。0.05—0.2mmol·L-1SA增加CAT和ACO的活性,0.4mmol·L-1SA降低其活性;0.05—0.4mmol·L-1SA提高POD的活性。【结论】水杨酸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的过程和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水杨酸和钙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氯化钙(CaCl2)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0.1 mmol.L-1 ABA、1 mmol·L-1 SA和10 mmol·L-1 CaCl2,以喷洒去离子水为对照(CK),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光量子通量密度为100μmol.m-2·s-1)处理.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前经ABA、SA和CaCl2预处理,黄瓜幼苗的冷害指数分别比CK降低50.0%、40.0%和47.1%,EL和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胁迫初期H2O2含量增加幅度大于CK,但24 h后呈下降趋势,72 h时分别比CK降低27.9%、27.5%和34.4%;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说明ABA、SA和CaCl2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的诱导效应,这种效应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0.5、1、1.5、2 mmol.L-1)的Na2SiO3作为硅供体,研究外源硅对NO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0 mmol.L-1 NO3-胁迫下,外加1mmol.L-1 Na2SiO3处理7d后,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外加1mmol.L-1Na2SiO3增强了黄瓜幼苗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幼苗生长势增加,对高浓度NO 3-胁迫的抗性增强;当Na2SiO3浓度高达2 mmol.L-1时,其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均开始降低,MDA含量增加,黄瓜幼苗受害加重。可见,外加一定浓度的Na2SiO3(0.5~1 mmol.L-1)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来缓解NO3-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以‘龙井长叶’为材料进行盆栽,对其进行NaCl盐胁迫处理,以未进行盐处理的茶苗为对照,采用叶片喷施水杨酸(SA)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SA(0、0.5、1.0、1.5mmol·L-1)对茶树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索外源水杨酸影响茶树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SA能显著提高茶树植株和叶片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降低O2-和H2O2的含量,且SA最佳处理浓度为1.0mmol·L-1。SA作为一种外源激素,可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维持植株水分平衡,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结构和功能,缓解盐胁迫对茶树的伤害,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5种化学物质分别对甜瓜叶片进行处理,研究了5种化学诱导剂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甜瓜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并噻重氮(BTH)、水杨酸(SA)、草酸(OAA)、硅酸钠(Na2SiO3)均能显著诱导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各种诱导剂的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BTH 0.35 mmol/L、SA 1.0 mmol/L、OAA30 mmol/L、Na2SiO310 mmol/L;适宜浓度下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2.4%4、9.9%4、3.4%和34.9%.磷酸氢二钾(K2HPO4)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不显著.试验同时还表明,5种诱导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白粉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甘薯品种与病菌互作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甘薯抗性的关系,选用抗病甘薯品种郑红22、胜利百号和感病品种烟薯25、龙薯9号、徐薯33,利用愈创木酚方法,研究了甘薯与镰刀菌互作过程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分别高于对照,但不同甘薯品种的不同酶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大部分酶活性增加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郑红2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胜利百号的CAT活性在接种后6 h达到最高,并且比其他品种增加率都高,随时间延长酶活性增加率逐渐下降。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MDA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但增加率不同,徐薯33和烟薯25接种后6 h增加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郑红22和胜利百号增加率最低。说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率高低与甘薯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1年生火力楠幼苗为试材,通过甜菜碱(BT)、氯化钙(CaCl2)、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4种外源物质进行处理,研究其对300 mmol·L-1 NaCl胁迫下火力楠幼苗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盐胁迫下火力楠幼苗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CAT活性升高,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下降.(2)喷施适宜浓度的不同外源物质后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明显增多,CAT、POD、SOD活性显著增强,叶绿素质量分数变化不大.(3)利用隶属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类外源物质缓解火力楠幼苗盐伤害作用效果排序由大到小为MeJA、SA、CaCl2、BT.喷施外源3 mmol·L-1 MeJA最能减少盐胁迫对火力楠幼苗的伤害,其次为100 mg·L-1 SA、5 mmol·L-1 CaCl2处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柠檬酸浓度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作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45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对损伤接种F.sulphureum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后病班直径比对照降低了74%,而60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则对马铃薯产生了轻微的药害;切片在诱导处理48 h后表现最大抗病性.马铃薯块茎组织经浓度为45 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说明柠檬酸能有效抑制马铃薯干腐病与组织内这4种抗性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甘薯品种鉴定中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RAPD分析技术体系,构建了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20μLPCR反应体积中,含有10mmol·L-1Tris-HCl(pH8.3)、50mmol·L-1KCl、2.5mmol·L-1MgCl2、100μmol·L-1dNTP、0.3μmol·L-1引物、40ng模板、1.5UTaq酶的反应体系适合甘薯RAPD分析.利用上述甘薯RAPD分析的指纹图谱,鉴定了10个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分蘖洋葱幼嫩叶片DNA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的退火温度、模板DNA量、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含量以及引物浓度等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液中,包含DNA模板40 ng(2μL),10×PCR Buffer 3μL,Mg2+(2.5 mmol·L-1)2μL,dNTPs(2.5 mmol·L-1)3μL,引物(5 mmol·L-1)3μL,Taq酶(5 U·μL-1)0.4μL,退火温度为56℃时,分蘖洋葱ISSR-PCR扩增获得最佳效果,初步建立分蘖洋葱叶片最佳ISSR-PCR扩增体系,为I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分蘖洋葱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核心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等奠定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以及对李花抗寒性的影响,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2个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对-2℃低温处理4h后2个品种的李花H_2O_2质量摩尔浓度以及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15 mmol·L~(-1)SA可以分别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的H_2O_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抗坏血酸、总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和AsA/DHA、GSH/GSSG。低温胁迫下,AsA-GSH循环受到破坏,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显著增强李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质量摩尔浓度,降低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维持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同时用不同浓度(0、0.5、1.0、1.5、2.0 mmol·L-1)的水杨酸(SA)喷施幼苗,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野生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植株变矮、鲜重降低、根长缩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经SA处理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株高、根长和鲜重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1.5 mmol·L-1 SA处理组分别增加20.8%、28.0%和29.7%,1.5 mmol·L-1 SA处理组龙葵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31.9%、脯氨酸含量提高65.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4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0.2%、87.8%和50.3%;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37.8%。综合来看,适当浓度的SA可以缓解干旱对龙葵幼苗造成的伤害,并以1.5 mmol·L-1外源SA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探明NO对NaCl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生长和叶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研究了0.05~0.8 m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缓解NaCl胁迫伤害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MDA和O2-含量。【结论】外源NO缓解番茄幼苗NaCl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1 mmol·L-1 SNP的效果最好,从而增强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8(n=88),达极显著水平;用5个不同致病力(强、中、弱)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华北48、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不同致病力青枯病菌菌株及其粗毒素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之间;以不同致病力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及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97-10、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病情指数与致萎度之间也存在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7-0.9651。说明在室内用粗毒素检测甘薯幼苗的致萎度,能够反映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病或感病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MDA含量与O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279x+1.6567,R2=0.9222***),表明OA浓度越高,对拟南芥细胞的伤害越大.可见,OA有可能通过抑制CAT和POD的活性,导致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引起对拟南芥叶片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The ability of salicylic acid (SA) to induc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studied with Whangkeumbae pears affected by 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 SA (0.02, 0.2 and 2 mmol·L−1 active ingredient) protected Whangkeumbae pear leaves from artificial infection when applied before inoculatio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A reached 0.2 mmol·L−1, the disease-infected index was the lowest, and the rate of induced resistance reached 59.0%. The protection of Whangkeumbae pear leav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three defense-related enzymes, SOD, POD and PAL. Accumulation of three enzymes was induced locally in treated leaves and systemical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A could induce systemic resistance in Whangkeumbae pear leaves by increasing defense-related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