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梅河口市有32个乡(镇、街),304个村,1774个社,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农户8.7万户,耕地面积9.67万公顷,草山草坡面积8.34万公顷,年产粮食50万吨,年产玉米秸、稻草、豆秸约85万吨左右,还有大量的糟粕和农副产物。发展肉牛条件优越,肉牛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黄牛饲养量己由“八五”末期的31745头,发展到1996年的202022头,增长6.3倍,肉牛出栏量由“八五”末  相似文献   

2.
黑龙汀省地域辽阔,有草原草山草坡7,600万亩,耕地13,OOO万亩,饲草饲料比较充足,很适合发展养牛生产。五、六十年代,由于农耕动力的需要,黄牛发展较快,由49年的56.7万头发展到68年的110万头,增长了近一倍。六十年代末期以后,农业机  相似文献   

3.
鸣鹿乡鸣关村地处高寒二阴地区,共辖9个社,325户农户,1625人,15.3hm~2耕地,草山宽阔,秸秆资源丰富。1997年以前,农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特别是自肉牛三元杂交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充分种用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02年全村养牛1081头,2003年达到1301头,2004年又达到1738头,3年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现户均养牛5.5头,今年共繁殖牛犊343头,价值68.6万元,户均2110元,人均422元。养牛业成为该村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和肥料,促进了粮、油高产丰收,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笔者总结了他们的养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能人养牛,促进示范带动 村上能人率先养牛、多养牛,有的养3头,有的养8头,韩永成花4200元购进秦川母牛2头,配种繁殖2年产犊4头,价值近万元。看到养牛能赚钱,村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教,介绍经验等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户养牛,现全村户户都养牛,有1/3的农户养牛7头以上,这样,全村形成的养牛热,一年更比一年高,尤其是冻配产的德国黄牛、利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乡团结材是一个口汉民族共居村。全村9个社.3021口人.984.5公顷耕地。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村的肉牛业迅速发展。1996年·发展到8200头.出栏7000头.达到户均养牛10头.人均养牛2.5头。全村养牛收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口结村养牛的主要经验是: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村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单纯靠种粮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就要推迟。要加快奔小康步伐.必须再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寻找…  相似文献   

5.
灵台县是省列肉牛基地重点县之一,1985年以来,灵台县坚持走逆向开发,以销促产的路子,使养牛业在全县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首先是养牛数量及商品量大幅度增长。1991年全县牛饲养量达9.1万头,比1984年净增4.5万头,年均增长10.2%;累计出栏商品牛7.4万头,年均出栏10.6万头。目前,全县已形成31个养牛集中区、12个专业村、1.3万家养牛专业户,占总农户的28%。其次是牛群结构趋于合理,质量有所提高。全县繁殖母牛上升到3.5万头,比1984年增长了1.5倍,占存栏牛总数的46.5%。良种化程度由20%上升到78%,出口肉牛的优质率达90%以上。第三是养牛收入增加,效益显著。1991年全县养牛收入1136万元,是1984年的19倍,人均养牛纯收入68元,是1984年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万荣县是“晋南大黄牛”的中心产地。党的十一庙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万荣县委和县政府从万荣的实际出发,改变传统观念,实行科学养畜,狠抓商品牛生产,使全县大黄牛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6年底,全县存栏黄牛75,011头,户均1头多,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从1981年到1986年,6年间全县共出售商品牛73,125头,年平均出栏率为25.5%。据统计全县出售商品牛共收入5,487万元,户均731元,群众高兴地说:“过去养牛为种田,现在养牛为挣钱”。一部分群众靠养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万荣县在发展商品牛生产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和县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在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组织党委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端正路线,提高认识,把发展养猪当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件大事来抓。经过_年多的努力,全社养猪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全社养猪5638头,户均3.26头,比去年六月增长了4倍。全社每个大队、生产队都有一个猪场,集体猪场发展到64个,集体养猪达1913  相似文献   

8.
<正> 双溪公社位于秦岭南麓铁山脚下,是安康县重要的蚕桑基地社之一。全社13个大队,7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1771户,8327人。80年养蚕1478张,产茧突破10万斤大关,成为全地区第二个“十万斤公社”1981年养蚕1621张,产茧109990斤,收入186983元,户均收入过百元,涌现出万斤大队5个,千斤生产队44个,户均1张蚕的生产队61个。今春发种862张,总产超过七万斤,平均张产80斤以上。桑多、蚕多、肥多、粮多。近三年来、兴桑养蚕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蚕茧奖售的化肥达107万斤,干蚕粪15万斤,农械、化肥款八万多元,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1978年到1980年,全社粮食平均产量达到533万斤,比1975年增长149万斤,增长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4月底,山东禹城县黄牛存栏达到18万头,户均1.9头;去年户均养牛收入870多元。 1990年以前,禹城县大牲畜饲养量虽然也达到10万多头,但商品率低,收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受养牛为种田旧观念束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山东养牛业快步前进,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1985年与1981年对比,牛存栏数由213.7万头增至257.98万头,净增44.2万头;繁殖母牛占牛群的比例由22.4%上升到36.3%;母牛繁殖率由34.5%上升到55.7%,增长21%;繁殖成活的犊牛数由16.5万头增为44.1万头,翻了一番还多;牛的出栏率由7.5%上升为11.8%;菏泽地区、德州地区和不少县牛的存栏数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份;涌现出一大批户均二、三头牛的养牛专业村和养牛几十头、上百头的养牛大户。在大好形势面前有人提出了问题,即:这种发展势头今后能否持续下去?山东养牛业是否已经饱和了?笔者就上述问  相似文献   

11.
发展草地畜牧业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畜牧大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普安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实施生态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1普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潜力 一是草山草坡资源丰富.普安县经草原确权划界的草山草坡有1.33万hm2,林草间作、果草间作及茶草间作1.33万hm2,除已开发利用0.66万hm2外,按每公顷养15只羊,可养30万只(折合养牛6万头),年产值可达1.8个亿左右.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论述了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的优势,结合自身实践,从草场选择、放牧牛品种及类型的选择、放牧季节与时间选择、轮牧与分群放牧措施、牛的管护、放牧牛补饲和疫病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介绍了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宜丰拥有草山草坡面积81.97万亩,为现有耕地的2.18倍,高于全区0.07倍,其中1000~10,000亩的稀疏林间草地和草场9处,牧草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草食畜禽的条件。然而我县目前养牛局限于役用,羊、鹅、兔数量不多,仅自养自食,商品率很低。1980年  相似文献   

14.
半农半牧地区的农民在种植一定面积粮食作物的同时,种一些优质牧草,同时大力发展养牛,改变单一的种植业结构,是实现农牧结合,种植养殖双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据对两个乡20个农户的调查.说明粮饲兼种、农牧结合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有以下特点:1.生产结构较为合理。这些农户的基本生产结构是:户均承包耕地6.9公顷,人工草地1.1公顷,青贮饲料地1公顷,户均养牛14.1头,形成了粮食种植、人工草地、青贮玉米、养牛的生产结构。由于生产结构合理,功能显著提高,这些农户户均收入远远高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2.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  相似文献   

15.
蒲江县寿安镇隆盛村5社位于蒲江至新津的交通干道上,距场镇不到1公里,交通便利,全社耕地面积13公顷,42户,174人.1999年全国猪价陷入一片低迷时,素有经商传统,深谙"逢快不赶、逢慢不懒”真谛的该社村民开始发展规模化养殖,他们充分利用庭院空地,修建标准化圈舍,科学饲养,精、青、粗合理搭配,同时加强疫病防治,定期消毒,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00年,全社出栏生猪1200余头,人均7头,全社人均从此项上增收300元.今年以来,村民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该社存栏生猪40头以上的农户有15户,户均年出栏生猪可达100头以上,预计在2001年全社出栏生猪将达3500头,人均20头以上,仅此一项今年该社人均纯收入可达1000元.5社的成功带动了周边6社、4社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以5社为中心的规模化养猪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正> 艾城牛场是个社办的耕牛良种繁殖场,座落在永修县艾城公社西南部的姜家陇。全场有职工10人(其中临时工5人),共有草山草坡3600亩,属红壤丘陵,土质瘠薄,植被稀疏,载畜量低。1980年建场,三年来耕牛由100头发展到192头,增长92%,受胎率由67.65%,提高到87.5%,成活率由91.3%提高到95.9%,繁殖率由21%提高到56.63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国家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在该县实施以来,该县按照中央提出的"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要求,认真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粮调结构,增收作贡献”的指导思想来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养畜,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协会+农户”、"专业村社带农户”、"专业市场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该县草食畜牧业收入已占牧业总收入的48%以上,全县各乡镇都掀起了种草养畜的高潮.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县实现人工种草面积达8270.8公顷,主要分布在柳江以下的各乡镇,其中柳江、花溪、东岳等8个乡镇集中成片人工种草面积在333.5公顷以上.全县已建设核心草场667公顷,改良草场2001公顷,辐射草场3335公顷.草食牲畜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奶牛饲养量达到6151头,增养奶牛3062头,比1999年增长99.12%.其中农户养奶牛500头以上的乡镇有柳江、花溪、天宫和将军4个乡镇;全县山羊出栏5.96万只,存栏3.49万只;  相似文献   

18.
在海拔五百多米的仙居县横溪乡前云山顶上,有一个前云村。全村五户人家,现养牛18头,平均每户3.6头。五年来,繁殖耕牛51头,收入2.5万余元,被誉为养牛致富的“养牛村”。前云村有草山700多亩,除在严寒季节有20天为下雪期外,均可放牧。常年牧草茂盛,营养丰富,发展养牛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但在过去“左”的思潮影响下,有草山却不能多养牛,造成地瘦人穷、“光棍”多的贫困局面。全村27亩耕地,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富裕县周三村是个满族、达斡尔族、柯尔柯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240户,1113口人。全村总面积3340公顷,其中耕地353公顷,可利用草原2000公顷。这个村素有养牛习惯,1985年全国黄牛改良现场会在富裕县召开,周三村作为黄改的成功模式而闻名全国。1994年末,奶牛存栏达到710头,户均养牛2.9头,泌乳牛群体平均单产达到5.l吨,总产量1428吨。全村总收入240万元,其中养牛收入146万元,占总收入的60.8%,人均纯收入1120元,率先跨入富裕村行列。奶牛业已成为周三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安达市先锋乡,在深化农村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采取集体与个体两轮启动的措施,大力发展奶牛生产。 1992年全乡奶牛存栏发展到4105头,其中成母牛1578头,分别比1983年增长99.8%、44.5%;牛奶单产达到5 300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总产鲜奶8363.4吨,出售商品奶7940.1吨,分别比1983年增长55.7%和62.1%。现在全乡户均养牛4头,户均年产奶8吨。我乡发展奶牛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以牛场为骨干,推动全面发展先锋乡有5个奶牛场已经历30多年的养牛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