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按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效率合理性指标建立水资源调配评判指标。对黑河流域5种可能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行进分析,选出最佳配置方案。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选出的方案在流域实施后,能满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并将此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应用到临汾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中,最终选出了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临汾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该方案符合临汾市的实际情况,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文本建立了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并将此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应用到河南省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中,最终选出了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河南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该方案符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三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三种方案下(保证率P=10%和P=5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综合分析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原则、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用水指标,对需水进行预测,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需调水量分析,确定水资源配置方案。配置方案统筹考虑了当地水资源和外调水量的合理分配和用水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合理安排了部分生态环境用水,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为调整引洮工程的项目定位和工程规模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使可供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资源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等诸多因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市的实际情况,选用FS-BP-ANN评价模型对某市四个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分析流域2011—2015年的压力指数、承载力指数、协调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提取出的主要因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力模型,识别出影响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滇池流域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有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包括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年降水量属于正向驱动因子,城镇化率和年均气温是负向驱动力。【结论】基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大外流域向滇池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形成多水源联合调水的格局,同时在保证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系统多水源供水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与统一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9.
实施环境水利战略 推进上海农村水利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实施环境水利战略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治水,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把水利系统看成是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高效可持续利用,确保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为1.369,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对象特征要素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水资源实际供需情况,设置3种不同方案分析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结果显示:3种方案下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轻负荷;当保证率P=90%,水资源承载状态均为超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可持续发展判定方法。为了寻求水资源承载状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必须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资源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等诸多因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市的实际情况,选用FS-BP-ANN评价模型对某市4个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控制指标的选取及确定方法,建立了以社会、经济和水环境为效益目标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平定县为例,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结合SE-DEA模型,进行了不同配置方案下水资源配置结果效率值分析,探求出了最佳水资源配置方案,为实施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基于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资源系统特征,建立了多目标、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与目标逼近技术相结合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考虑供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了合理配置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该研究为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滇池地区周边地区水资源系统及规划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特点,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原理,分层次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结合流域分区及各区运行调度规则,采用DP-DP分解协调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成果,并分析了解决滇池地区周边地区缺水问题所需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水资源极度贫乏,二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干旱内陆地区要实现绿洲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增效的生态型绿洲之路。从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出发,分析论证了河西地区实施节水灌溉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流域: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供水管理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和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协调流域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水土资源配置为目标,建立地表水过度开发区“水-经济-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隶属度方法将不同和谐程度划分5个等级。根据黑河流域“水-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目标并结合未来规划,确定可以反映水资源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农业灌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等的14项评价指标,为流域和谐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黑河流域不同水平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体系综合和谐度,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整体和谐度虽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和谐度均低于0.4,均达不到一般和谐;2030年情景Ⅰ、Ⅱ和谐度小于0.6,而情景Ⅲ、Ⅳ和谐度大于0.6,情景Ⅲ、Ⅳ和谐程度明显优于情景Ⅰ、Ⅱ,达到和谐等级。情景Ⅲ、Ⅳ通过继续调整政策,将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控制在阈值75.0%以内,到2030年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分别为70.7%、68.3%,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60.57%、62.97%,使得黑河流域退出地表水过度开发区。为确保黑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共同发展,针对该流域地表水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泰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合理调度大汶河水资源对于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态和社会经济二类用水指标将水资源利用阶段划分为生态安全、生态临界-农业增长、生态临界-工业增长、生态破坏-农业增长、生态破坏-工业增长和生态恢复6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态和特征,以确定未来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利用走势。对全国水资源二级区2000年所处的水资源利用阶段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阶段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指标变化特征和不同阶段与上下游和气候分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工程与水资源配置平衡是判断流域处于和谐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克里雅河流域水工程与水资源的和谐量化指标体系,采用“人水和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分区的健康度、发展度、协调度指标,评价分析水工程与水资源的配置平衡状况,确定流域的和谐等级,旨在为同类型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对烟台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烟台市所包括的13个县区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综合分析该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从总体来看,烟台市的水资源和人口、经济、耕地以及生态环境等不协调,水资源是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2)烟台的莱山区、开发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长岛县等6个区县的水资源和区域发展不相匹配,水资源支撑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烟台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