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年损失玉米10%左右。笔者采取研究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探究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能够挽回玉米产量,提高收益,所以建议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朝阳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2017年玉米面积达32.24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6.71%,玉米螟是朝阳市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利用白僵菌封闭玉米秸秆堆垛防治越冬玉米螟幼虫是一种简单有效防治措施,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确定田间最佳防治时间,我们做了以下试验。1试验设计试验材料:16000IU/mg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河南吴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怎样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生产更高产量的玉米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而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玉米螟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传统玉米螟防治过程中都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对田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农药残留,威胁到玉米品质。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在防治玉米螟过程中可以利用赤眼蜂消灭害虫,维持田间生态平衡。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5,(4):48-50
采用室内和网罩试验,对7个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及单雌产卵粒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效果不同,在同一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品系赤眼蜂在不同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也不同,蜡纸玉米螟卵块和鲜玉米叶子玉米螟卵块相比,多数赤眼蜂更趋向在鲜玉米叶子卵块上产卵;网罩下赤眼蜂寄生玉米苗上的玉米螟卵块效果更好,卵粒寄生率可达39.45%~70.48%;筛选出寄生玉米螟效果好的品系为:S-AC品系和M-TC品系,可应用于二代玉米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我省发生一直很严重。使玉米产量降低,影响农民收入。根据当前推广防治玉米螟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比较认为,在全面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基础上,应用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效果比较明显。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以虫治虫的一种高薪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6,(2):27-27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增产增效情况:玉米螟是影响我国玉米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威胁玉米产量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玉米年产量损失8%左右,严重的会达到20%。为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公主岭市广泛推广使用赤眼蜂进行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本文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优势入手,进行田间试验,并做出评估,以研究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以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为基础,通过1978~1979年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了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的赤眼蜂种群动态。研究证明第一代和第二代玉米螟在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赤眼蜂种群动态存在着根本差异,第一代玉米螟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松毛虫赤眼蜂,第二代玉米螟无论是放蜂地、对照地抑或停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玉米螟赤眼蜂,从而澄清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辽阳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9.3万hm2,玉米螟是辽阳地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每年由于玉米螟危害造成的损失达5%~10%左右,重发生年损失达3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辽阳市从1995年开始推广人工施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1万hm2,应用赤眼峰防治玉米螟可以节省防治用工、减少防治成本、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防治二代玉米螟幼虫的新技术,在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后,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此综合技术防治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达64.22%,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11.20%,而仅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为56.9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9.25%.因此,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对玉米螟二代幼虫有控制效果.松毛虫赤眼蜂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减少田间玉米螟一代和二代幼虫数量,在玉米螟多代发生区可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把应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作为核心技术,应用白僵菌封垛作为辅助技术杀灭玉米螟越冬幼虫。此项生物防治技术年均可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城市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年生产玉米的40%籽粒、80%以上桔杆用来饲喂奶牛实行过腹增值.可以说玉米是双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产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占10%-15%,同时品质下降.为实现虫口夺粮,提高产量和品质,防治玉米螟更为重要.双城市率先推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之间食物链相互依存关系,选择最佳时期、最佳有益生物蜂种、最佳数量、最佳操作方法对玉米螟的寄生,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双城市多年来连续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并实行逐年分区轮换统防,累计防治面积达800多万亩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最佳蜂种,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采用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在玉米田放蜂4次,并通过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玉米植株各个部位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评估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最高达92.1%,松毛虫赤眼蜂为65.2%,螟黄赤眼蜂为56.3%。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最佳防治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4次放蜂可有效提高赤眼蜂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防控玉米螟,进行了玉米上释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危害,在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结合药剂进行防治;应用生物农药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在70%以上;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在90%以上。释放赤眼蜂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玉米螟,不仅效果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也比较严重,寻求绿色有效防治方法是当务之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具有安全、无毒、使用方法简单、省工、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玉米螟及其在黑龙江省的发生情况,继而阐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并针对齐齐哈尔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玉米损失约在10%左右。近几年,由于加强了玉米螟防治,其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预防玉米螟大面积发生,进一步减少其危害,必须加强玉米螟联防,其联防技术主要有白僵菌封垛、赤眼蜂防螟、统一防治。一、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是昌图县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两代,常年为害产量损失10%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易掌握,防治效果较差.昌图县植物保护站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田外利用白僵菌封垛、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探索昌图县玉米螟无害化防控的技术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每g含孢子量100亿,昌图县万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松毛虫赤眼蜂(西丰县赤眼蜂厂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兰西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西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卵寄生率为74.2%,平均防效为59.2%,玉米增产率为8.13%,产投比为40:1.  相似文献   

20.
<正>阜蒙县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全国农业大县,每年因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粮食损失达1亿元,玉米螟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阜蒙县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农民"虫口夺粮"保障玉米生产安全,阜蒙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明显压低了我县玉米螟虫口基数,减轻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阜蒙县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采取两次发放蜂卡的方式,保证赤眼蜂与玉米螟卵相遇,减轻玉米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