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农业生产情况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发病特征、发病趋势、防治误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早播、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简单总结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药剂防治2个方面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为阳谷县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表现为苗枯、穗腐等症状,常造成小麦的减产、品质降低,严重者减产幅度超过50%。该文结合寿县小麦生产实际,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条件、症状、传播途径等,并提出了其综合防控措施,为寿县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重要的流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黄淮麦区发生也加重。该病害的发生除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还会导致小麦赤霉病菌毒素污染,危害人畜健康。实践表明,采用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即将利用小麦品种抗性、改进田间耕作、精准利用杀菌剂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对赤霉病的防效可达8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防治,而且小麦籽粒中的赤霉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小麦是该区的优势粮食作物,它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年的粮食产量。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市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564万亩,平均单产459.8公斤,但小麦赤霉病在我市的发生也是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小麦发生赤霉病120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21.2%。专家对发病重灾区的肥乡县大西韩乡,辛安镇乡,毛演堡乡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受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遭受赤霉病侵害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我们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对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症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对策,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一、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赤霉病在淮北地区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科学防控措施,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生症状及规律(一)发生症状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都会感染赤霉病,表现出苗枯、茎基腐、以及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田间穗腐最为普遍,为害也最严重。苗枯是由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或种子带菌引起,初见芽变黑,后根冠逐渐腐烂,出现病苗枯黄,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是指发病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穗腐是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种植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范围广、治疗方式复杂等特点.基于此,本文全面概括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及原因,引出现阶段我国小麦防治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防措施,以期更好地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减少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23):101-102
今年,我县小麦面积7.6万公顷。主要品种为烟农5158、烟农19、济麦22、山农20、紫麦19、淮麦29、淮麦33、淮麦20、新麦21、泛麦5号、豫麦70-36、周麦26、皖垦0901、郑麦9023、鲁原502等品种。播期拉的长,苗情差异较大。10月上旬播种的齐穗期4月9-11日、面积约6700公顷,10月中旬至月底播种的齐穗期4月12-14日、面积约6.33万公顷,10月底后播种的齐穗期4月16-18日、面积约6000公顷。小麦生育期总体比正常年份提前2-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江苏省泰州市近4 a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了发病原因;总结了泰州市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经验,提出了田间赤霉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在芜湖市发生情况,发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建议。主要包括拓宽秸秆利用途径、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合理用药、抓住防治适期等,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作为最具有破坏力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依然呈现多发态势,对小麦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为今后的小麦选种及赤霉病病因研究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对固镇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总结提出具体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种植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该病在平顶山呈上升的发生趋势,且危害加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一、发病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条件、菌量、小麦生育期、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安徽省桐城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概况,总结出江淮之间小麦赤霉病具有流行频率高和重发频率增加的特点。从菌源、品种、气候、栽培、防治等因素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主要受田间菌源量大小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雨日数多少影响。首次将小麦赤霉病重发年份分为气候型、菌源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从减少田间菌源量、增强寄主抗病性、预防病菌侵入和控制病情发展等可控因素入手,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综合防控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9.
薛梦宁 《河北农业》2022,(10):88-9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期发生的常见病,主要引起茎基腐、苗枯、穗腐和秆腐,造成产量下降,严重者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对济源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掌握发病特点,提出了种植优质品种、合适的播种量和播种期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简述襄樊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现状,分析了流行原因,根据引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