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正>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有位桑葚种植能手,她叫王丽云,截止2017年,种植桑葚面积26公顷,带动周边村民208户,共发展桑葚面积达126公顷。王丽云在村民眼中是个有干劲有魄力的女强人,高中毕业到广东省食品行业打工,主要从事桑葚加工。她比其他人都要勤奋,也比别人多留了一个心眼,桑葚成品供不应求,让她看到了这个市  相似文献   

2.
作为营养极其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的水果,桑葚凭借自身药食两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 文通过分析与描述当前桑葚种植模式,分析桑葚高产栽培技术与营养价值和医用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云桑2号、云桑6号、云果桑2号等7种云南省种植的主要果用桑葚的营养品质及理化特性,以期为果桑种植品种的选择及桑葚类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测定桑葚的氨基酸组成、糖分含量、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酸碱度、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单果质量等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从桑葚中检测到15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78~7.18 mg/g;桑葚中的糖分主要以葡萄糖、果糖等形式存在,总量为3.31%~13.55%,7种桑葚中均未检测到蔗糖;7种果用桑葚中的总酸含量为1.04~3.17 mg/g,总多酚含量为28.13~57.65μg/g,总黄酮含量为0.94~12.03μg/g.总体而言,桑葚含有丰富的单糖、游离氨基酸、酚类、黄酮等营养成分,不同品种桑葚的营养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其中云桑2号的营养成分含量、单果质量、口感评分在7种桑葚中整体最优秀.考虑到硬实度、口感、营养含量等,可以将红果1号、粤椹大十作为短途运输的桑葚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4.
桑葚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桑葚,桑科,落叶乔木。果实鲜食为主,味甜多汁,每年5—6月成熟。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花青素等,常食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补肝益肾,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因此,种植桑葚,具有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桑葚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五月桑葚甜.新麦待开镰。这个季节,正是桑葚陆续成熟的季节。浙江上虞的丁宅乡有着上千亩的果桑种植基地,产出的桑葚个大、圆润饱满、汁浓味甘.含糖量和所含氨基酸营养物质也很高。在桑葚的销售上。种植户总结出了一套很好的经验.就是看好Et子卖桑葚。因为桑葚不宜储存,所以农户就在周末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搞观光采摘活动.每千克的采摘价格达到30元.而在周一至周五期间,就把成熟的桑葚摘下来,卖给桑葚深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6.
桑葚不仅营养丰富、鲜食口感佳,还可药食两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广受人们喜爱。为提升桑葚产量和品质,我们经多年引进品种和试验研究,提出本地鲜食桑葚栽培从园地建立、选择苗木、种植苗木、肥水管控、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桑果采收、产业化等一系列绿色高效栽培、生产技术要点,以期为本地区发展鲜食桑葚绿色高效生产与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园地选择、适时定植、种植密度、果园管理等栽培技术措施,为桑葚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蔡荣荣  姜东青  贾姗姗  袁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7-12308,12346
[目的]优化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浙江省内栽培种植的大十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提取桑葚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以10个不同品种的桑葚为研究对象,对桑葚果汁和果渣中总花青素类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泡次数>提取液pH>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液pH 4、料液比1∶1 g/ml、浸泡3次.大十品种的果汁和果渣干粉得率和总花青素含量都是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高的,值得推广种植.[结论]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进一步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桑葚果渣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成熟桑葚中花色苷含量十分丰富,花色苷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优良的生物学效应。将成熟桑葚冷冻干燥后对其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在对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液酸化乙醇中乙醇浓度、乙醇与HCl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桑葚花色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桑葚花色苷提取条件为提取液酸化乙醇中乙醇浓度85%、乙醇与HCl体积比90∶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1次,桑葚花色苷含量为2.22 mg/g。同时对不同种植条件下桑葚中的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为桑葚花色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桑葚、桑叶营养丰富,在传统年糕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桑叶(桑叶汁浆、桑叶粉)、桑葚(桑葚汁浆、桑葚粉)或桑叶桑葚混合料,制作出不同风味的年糕,能满足人们对桑葚保健食品的需求。一、桑葚原料的制备1.原料选择。采摘紫红色或紫黑色、无虫害、无腐败变质且较为成熟的桑葚。2.桑葚汁浆制备。将桑葚清洗、沥干后,用打浆机(榨汁机,破碎机)加工成桑葚汁浆。3.桑葚粉制备。将桑葚清洗、沥干  相似文献   

11.
桑葚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广泛的用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研究简要介绍桑葚及其栽培技术,并介绍桑葚的医学保健和生活营养价值,对桑葚的常见病虫害进行分析,以期普及桑葚的应用价值,提高桑葚的栽培技术,促进桑葚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5月下旬,走进山东胶州市胶莱镇绿村合作社的桑葚大棚,一串串粉的、紫的果实挂满枝头。这种桑葚最长能长到18厘米,1千克能卖到240元。"这是长果桑,从我国台湾引进的,不仅果实口感好,而且对培育和种植技术的要求不高。"绿村合作社负责人张居波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共引  相似文献   

13.
正"开园啰!"2018年4月19日上午9时,随着方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德永一声开园的吆喝声,地处大山深处的靖州县大堡子镇岩寨村果桑园里顿时热闹起来。100多名吃货蜂拥进桑葚园细品美味的桑葚。"每人交入园费30元,可带一盒出园。每件桑葚售价80元……"正在园门口的村民刘汉军一边清点入园人数,一边向游客介绍采摘  相似文献   

14.
桑葚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丰富营养的水果,其经济价值比较高。然而作为浆果的桑葚,由于其含水量高,果皮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影响了桑葚品质。桑葚的贮藏保鲜问题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因此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分析了桑葚采摘后常见的保鲜方式,对气调贮藏进行阐述,详细探讨了桑葚采摘后气调贮藏保鲜的应用,为桑葚贮藏保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在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果桑的安全性,于2018—2020年在长株潭地区现有果桑基地采集了土壤和桑葚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取样点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合相关标准对取样点桑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对土壤部分理化指标与桑葚Cd含量及富集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已栽果桑基地土壤pH值最低为4.37,最高为8.23,变化范围大;各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d(1.76)>As(0.87)>Pb(0.81)>Hg(0.61)>Cr(0.52),存在不同程度的Cd、As、Pb污染,应防范土壤Cd、Pb、As含量的持续累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与桑葚对Cd的BCF极显著负相关,桑葚Cd含量与土壤有效Cd占比显著正相关.综合表明,在土壤pH值≤5.5的农田以及土壤pH值>5.5、土壤Cd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的农田中,栽种果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兴安定镇的温室大棚反季节桑葚可以从1月份一直采摘到6月。据大兴安定镇桑树种植师介绍:“按60元/kg,667m2产量800kg左右,产值达4.8万元左右,纯收入3.5万元。”  相似文献   

17.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也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桑葚未成熟时颜色青,口味较酸;成熟后甜度较高,酸甜可口。桑葚的果实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营养成分极高,是一种有名的保健水果。经常食用桑葚这种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本文主要对桑葚的药理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也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桑葚未成熟时颜色青,口味较酸;成熟后甜度较高,酸甜可口。桑葚的果实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营养成分极高,是一种有名的保健水果。经常食用桑葚这种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本文主要对桑葚的药理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正桑树是一种经济类树种,可用作绿化、经济树种、果树等,桑树叶可作为桑蚕的饲料,枝条可以编织箩筐,桑树皮可以造纸。那么,桑树种植前景好吗?种植桑树的利润和风险是什么?一、桑树种植的前景现在桑树也是规模化种植的树种,主要是发展果园和养蚕经济。桑树中的一些优良品种果实品质佳,结果量大,桑葚是一种优质水果,营养价值高,市  相似文献   

20.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乳杆菌发酵剂制备桑葚酵素,探究发酵工艺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桑葚酵素发酵工艺优化,构建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时间3个因素和桑葚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出桑葚酵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液初始pH值6. 00、种子液接种量1. 60%、发酵时间17 h,该条件下桑葚酵素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达到96. 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