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羊肠毒血症是多发于藏羊中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极快且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且具有流行性特征,一旦羊只感染很容易造成大规模藏羊死亡,给藏羊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藏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藏羊肠毒血症的防治工作,通过科学防控降低发病率,保障藏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探讨藏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报告,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10月,我县宋各庄乡某养羊场,有12只羊发病,个别出现步态不稳、抽搐等症状。曾使用治疗腹泻的药物,但无疗效,遂来我处就诊。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此羊场共养羊450只。目前有12只羊发病,其中1只已死亡,另外11只卧地不起,个别羊只出现步态不稳,抽搐,口鼻流沫,不食,腹部明显增大(约是原  相似文献   

3.
2005年6-7月,福鼎市某羊场发生小羊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至笔者接诊时,已间歇性死亡7只3 -4月龄的小羊。该羊场创建于2003年,共有上下两个分场。上分场可供放牧草场约8 hm2,草场内有  相似文献   

4.
<正>羊肠毒血症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被称为软肾病。临床症状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近几年来在师宗县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2009—2013年间通过对丹凤、彩云、竹基3个镇10个养羊场(户)的48只发病羊进行治疗。现将防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本病多呈散发流行,可感染绵羊、山羊,以绵羊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全面介绍了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措施,使广大养羊户的防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6.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emia)是由D型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的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流行。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羊肠毒血症系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呈地方性流行,绵羊易感性高于山羊。临床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羊主要出现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剖检呈多器官出血和水肿病变,肾脏出现软化。预防本病需加强管理并科学开展疫苗免疫。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因感染魏氏梭菌后该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此病发病急,病程短,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化,有时病羊还未出现任何症状便迅速死亡。羊肠毒血症根据发病后的症状分为抽搐型和昏厥型,是由体内产生毒素量的多少而定。目前,此病最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做好预防,预防要做到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检疫。  相似文献   

9.
羊肠毒血症又名软肾病、类快疫。患病羊只常出现肾脏软化,发病突然且病死率高,不易治疗,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阻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发病原因、流行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4月26日,承德县一个体羔羊户共存栏164只羊,先后发病14只,经治疗,治愈10只,治愈率为72%,死亡4只,死亡率为28%。一、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不时起卧或卧地不起,并出现呼吸加快,气喘等症,鼻镜干燥,继而死亡。二、剖检变化 病羊腹部膨胀,肛门松弛,并有粪球脱出,舌露于一侧口角外。剖开腹腔可见瘤胃浆膜表面大面积弥漫性出血、瘤胃纵沟处有淡黄色胶胨样浸润,脾脏肿大,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呈黑褐色。肠系膜淋巴结呈“血豆”样,切开病变淋巴结周边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肠道出血,特别是小肠、空肠处呈“血…  相似文献   

11.
羊肠毒血症常称“软肾病”、“类快疫”,由产气荚膜杆菌D型引起的绵羊和山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病程短、突然搐搦死亡。一侧或两侧肾常软化,有的软化如泥。羊肠毒血症多呈散发、零星发生或地方流行性。雨量多,牧草生长旺盛,与发病有关,发病羊绝大多数是膘肥体壮的一岁绵羊羔,也有少数山羊发病。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笔者多次接到多个羊场的咨询电话,一些膘情较好的青年羊只头天还好好的,第二天饲喂时却发现猝死在羊舍中,有的体温还有余热。经过到现场问诊、剖检、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是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死亡急、死后肾脏软化为特征。1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原为革兰氏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故  相似文献   

13.
14.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死后的肾脏如软泥样,故称之"软肾病"。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该病多发于夏初至秋末。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  相似文献   

15.
16.
<正>羊肠毒血症是羊群春季好发的、一种由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为春季多雨时节,病菌广泛散布于土壤和生长出来的青草上,羊只采食大量多汁嫩草,病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刺激胃肠和进入血液引起全身中毒而发病;天气突变、过食精料时可诱发此病。绵羊、山羊均可发生。病羊多为2岁以内且膘情好的青壮年羊和一些怀孕母羊。(一)主要症状病羊精神萎顿,行走不稳,急剧水泻,双目凝视,呼吸急促困难,继之卧地,全身发抖。死前症状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7.
羊肠毒血症(enterotoxemia)是由D型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的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本病在临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流行。因该病发病急,死亡突然,且死亡率高,不易治疗,常常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俗称过食症,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尤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绵羊发病居多,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的肠毒症,发病急、死亡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9.
羊肠毒血症又名(软肾病或过食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类似羊快疫,所以也有类快疫之称.如不及时治疗,会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1病原病原体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D型魏氏梭菌或绵羊中毒杆菌.该菌能产生大量毒素使机体中毒,该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及病羊的肠道和粪便中.为大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羊体内能形成芽孢.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能耐煮沸80~90min.本菌能产生外毒素,能引起溶血、坏死和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