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微波真空与热风组合干燥扇贝柱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利用不同的微波真空和热风组合方式对扇贝柱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微波真空干燥及单纯热风干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真空+热风+微波真空的组合干燥方式进行扇贝柱的干燥,所需干燥时间比单纯热风干燥缩短50%以上,干燥扇贝柱的收缩率和复水率比单纯微波真空干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破碎能力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在微波功率和真空度分别为3 W/g和0.090 MPa、热风干燥温度为70℃的条件下,利用MV5(min)+AD120(min)+MV和MV5(min)+AD180(min)+MV两种组合干燥方法,所得干燥扇贝柱的10 min复水率和20 min复水率分别达到42.19%、89.85%和83.2%、106.5%,收缩率减小到49.43%和53.71%,干燥扇贝柱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色泽嫩黄、表面无缝隙、形状保持完好等)和适中疏密程度的组织结构,是较优的扇贝柱干燥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
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对银耳品质及其微观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对银耳品质的影响.以银耳收缩率、复水比、色泽、多糖含量以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评价联合干燥效果,并与单独的热风干燥和单独的真空干燥进行对比,分析联合干燥的成本优势.结果表明,不同联合干燥条件热风60℃——真空50℃、热风60℃——真空60℃、热风60℃——真空70℃干燥效果均较好,干制后的银耳收缩率不低于60%,复水比可达12以上,多糖含量22%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微观组织结构,相比单一的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成本分别降低19%和51%.热风——真空联合干燥作为一种高品质、低能耗的干燥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压电场干燥胡萝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针对热敏性物料干燥提出一种高压电场干燥的新型干燥技术,以胡萝卜为对象进行高压电场干燥和热风干燥对比试验,及对其干燥后的胡萝卜素进行检测和复水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场能够加速胡萝卜的干燥,干燥时间缩短43.3%,且能够很好的保留胡萝卜素,高压电场干燥样品的胡萝卜素含量比热风干燥样品高10.86%。高压电场干燥的胡萝卜在复水性上比热风干燥的平均高11.7%。并分析了高压电场干燥机理,认为是电场中载能离子注入、非均匀电场和离子风外部吹动三部分合一的过程,即“电场能传质”。  相似文献   

4.
红枣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特性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为了提高红枣干制品的品质,在分段热风干燥和微波间歇干燥的基础上,采用微波+高温热风+低温热风的联合干燥方式干燥红枣,研究不同干燥方式下红枣的干燥特性和品质。结果表明:联合干燥方式的干燥时间比分段热风干燥缩短11%以上;分段热风干燥的红枣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微波间歇干燥的红枣温度升高幅度大,干燥速率高。300g红枣在119W下微波干燥12min,间歇4min,重复7次(转换点干基含水率≤99%),然后55℃热风干燥9h(转换点干基含水率≤66%),最终50℃热风干燥12h(干燥方式Ⅳ)的条件下干燥的红枣总维生素C含量最高,褐变系数相对较低,复水效果最好,能耗较低,是较优的红枣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组合。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是适合红枣干燥的较好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波真空干燥扇贝柱的物理和感观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微波真空干燥是一项新兴食品干燥技术。进行了扇贝柱的微波真空干燥试验,研究了微波真空干燥参数对扇贝柱物理和感观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功率和真空度组合对扇贝柱的物理和感观特性有明显影响,在微波功率和真空度为3 W/g和0.090 MPa时,干燥扇贝柱具有良好的色泽及表面质量,仅需30 min即可达到20%湿基含水率,收缩率和复水率与自然干燥扇贝柱相近;减小微波功率和降低真空度至2 W/g和0.074 MPa时,干燥扇贝柱的收缩率会增加、色泽和表面质量会变差。试验结果还表明,各种参数组合条件下的微波真空干燥扇贝柱,其干燥速度和抗破碎能力均明显优于自然干燥及热风干燥。利用微波真空干燥扇贝柱,对提高干燥速度和改善产品品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脱水蔬菜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脱水蔬菜热泵干燥中后期干燥效率较差的问题,文章进行了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泵-热风组合干燥装置生产脱水蔬菜,其耗能只有隧道式干燥的74.1%,网带式干燥的84.7%和真空冷冻干燥的9.4%。胡萝卜产品经24h充分复水后,组合干燥的复水性比热泵干燥高16.6%,比热风干燥高24.5%。采用前期热泵除湿干燥与后期热风干燥的组合干燥技术,克服了单一热泵干燥的缺点,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加工副产物(菇头),对其进行联合干燥开发成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选取干燥速率、感官评分、色泽明亮度和硬度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即食杏鲍菇生产中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同时与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0.09 MPa,60℃)产品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对即食杏鲍菇干燥过程影响极显著(P0.01),热风时间影响显著(P0.05),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真空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热风干燥(60℃,20 min)(转换点湿基含水率≤78%),后真空干燥(55℃,-0.09 MPa);联合干燥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的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产品的品质,能耗比真空干燥减少57%,但高于热风干燥。研究为实现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鲜沙棘含水率高且易腐烂变质,干燥是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现有沙棘热风干燥周期长、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控温控湿设计了一种红外联合热风干燥装置,并对装置的气流分配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种圆柱形扰流板和方形挡风板,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对干燥装置中速度场、温度场和湿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半圆柱扰流板能够改变干燥层间气流量,解决干燥不均匀性问题;借助增设扰流板能够提高气流速度,利用自由流区域高温低湿干燥介质的干燥能力,防止干燥层内不同区域出现干燥不均匀的现象。优化后的干燥室结构将5个干燥层间的最大速度偏差比显著降低。以沙棘为研究对象对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温度对沙棘控温控湿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干燥水分比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干燥特性和干燥品质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不同干燥温度下75℃干燥条件综合评分最高。不同介质湿度干燥条件下,当介质湿度为10%干燥时,干燥所需能耗最低,干燥后沙棘复水比最高,具有最高的维生素C(vitamin C,Vc)保留率和总黄酮含量,综合评分最高。40%介质湿度...  相似文献   

9.
子芋冷冻升华干燥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子芋冷冻升华干燥时的工艺特性,包括降温速率、真空度、加热板温度设定程序以及冷凝器温度对冷冻干燥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最佳的加热板温度设定程序所对应的物料温度变化曲线的经验公式进行拟合。得出的子芋冻干最佳工艺条件为:快速冷冻到-30℃,降温速率为-0.2℃/min;干燥时真空室的真空度为66.7 Pa;冷凝器温度为-34℃~-40℃;加热板温度的设定程序为:在1.5 h内升温至80℃,恒温5 h,而后在1 h内降温至70℃,恒温1 h,又在1 h内降温至60℃后自动关闭加热器,自然冷却至室温。按此生产的产品感官效果明显好于热风干燥产品,且复水速率高34倍,复水量高1.3倍,体积收缩率仅为热风干燥产品的40.7%,重要营养成分α-VE的保存率提高1.15倍。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的热风干燥是牧草收获后贮藏、深加工的必要预处理方式,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各因素对干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参考,解决目前紫花苜蓿干燥加工中存在的营养成分损失大、含水率不稳定等问题,利用GZ-1型干燥试验装置,对紫花苜蓿的热风干燥特性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新鲜的紫花苜蓿为原料,紫花苜蓿的干品品质(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指标,在对其有影响的4个因素(热风温度、热风速度、茎秆压扁与切断长度情况、助干剂种类与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找出了优化工艺参数组合并得出结论:热风温度是影响苜蓿干品粗蛋白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茎秆压扁与切断长度情况是影响苜蓿干品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热风干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70℃、热风速度2.5 m/s、茎秆切断长度10 cm且压扁、碳酸钾浓度3%。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干燥效率,并降低干草中营养成分的损失。研究为确定紫花苜蓿热风干燥工艺参数,提高紫花苜蓿热风干燥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玉米薄层干燥速率的诸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吉林省几个主要品种的玉米进行薄层干燥试验,确定了影响玉米薄层干燥速率各因素的主次,分析了各因素对玉米薄层干燥速率影响的规律性,提出了玉米品种对薄层干燥速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立了吉林省两个产量较大的玉米品种的薄层干燥方程,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玉米深床干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为设计适合我国特点的玉米干燥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平板冷冻提高胡萝卜冻干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接触式超声波辅助平板冷冻法对固体果蔬冻干过程的影响,该文研究了接触式超声波辅助胡萝卜的平板冷冻过程。首先,利用低温显微镜证实了接触式超声波能够有效促进平板冷冻固体果蔬样品成核,并且冰晶的形态与成核温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99),即成核温度越高,冰晶尺寸越大。其次,研究了超声波作用参数(功率,作用时间)对胡萝卜冰晶尺寸以及冻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胡萝卜样品厚度为5 mm,样品冷冻温度为?1℃时施加178.7W功率的超声波10 s能显著提高(P0.05)样品的成核温度,使冻干胡萝卜的孔隙当量直径从无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照组样品的(66.29±3.58)μm提高到了(80.81±3.03)μm,同时干燥至实际含水率为10%时,升华干燥速率提升了29.1%。该研究为接触式超声波辅助平板冷冻用于果蔬样品的冻干过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水分稻谷干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需及时干燥高水分稻谷的市场要求,采用试验方法,在分批循环式稻谷干燥机上试验了低恒温干燥、变温干燥和变温干燥过程中增加缓苏时间的三种干燥工艺。依据试验结果,分析稻谷含水率、干燥介质温度、稻谷温度、缓苏烘干时间比等参数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试验表明:稻谷含水率高于21%时,降水速率可大于每小时1%,可采用60~70℃的介质。当稻谷含水率小于18%时,介质温度应小于60℃,降水速率小于每小时1%。当高水分稻谷进行了3~4次烘干缓苏后,利用中间缓苏仓增加缓苏时间,使稻谷内部与表层的温度、水分趋于平衡,有利于改善烘后品质和后续工艺的干燥降水。该结论对高水分稻谷干燥工艺设计和设备研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猪血清G型免疫球蛋白(IgG)干燥技术,该文探讨了猪血清IgG喷雾干燥的可行性和热保护剂的实际作用,对不同干燥方式所得IgG产品活性和纯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m/V)的脱脂乳粉、0.5%(m/V)的甘氨酸和5%(m/V)的麦芽糖混合后作为热保护剂能够有效地减少喷雾干燥时IgG的活性损失;海藻糖能够降低IgG冷冻干燥时的活性损失。干燥方式和是否添加保护剂决定了产品中IgG的含量和活性保留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颗粒物料深床降速干燥过程的解析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通过对颗粒物料的干燥特性分析,给出单一粒体降速干燥具有二段性的物料在深床干燥过程各降速阶段的解析式;讨论诸干燥参数及物性参数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方法,示出解析结果以及这一解析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红枣片冷冻-红外分段组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开发一种提质增效的红枣片干燥工艺,比较了单一干燥(冷冻干燥、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对红枣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选用冷冻与红外干燥分段组合的方法干制红枣片,以干燥时间和维生素C保留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枣片冷冻-红外组合干燥工艺参数,并与红外干燥(64℃,6.75 W/g)、冷冻干燥(-40℃,12 Pa,64℃)产品的干燥时间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冷冻与热风干燥的干燥时间最长,微波真空干燥最短,红外干燥次之;2)冷冻干燥产品品质较好,但酥脆性一般,红外干燥产品在色泽、质构(硬/脆度)、微观结构方面均好于热风和微波真空干燥产品,且酥脆性较好;3)转换含水率、红外温度和切片厚度对红枣片冷冻-红外组合干燥过程有显著影响(P<0.05),对干燥时间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转换含水率、红外温度、切片厚度,对维生素C保留率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红外温度、转换含水率、切片厚度;4)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与试验验证确定出较佳工艺参数为:转换含水率34 %、红外温度64℃、切片厚度5 mm,此时,干燥时间3.62 h,维生素C保留率68.92%;5)冷冻-红外组合干燥产品品质优于红外干燥,干燥时间比冷冻干燥缩短57.6%,维生素C保留率比红外干燥提高了34.6%。结果表明冷冻-红外组合干燥缩短了干燥时间同时保证了干燥品质,可为红枣片干制加工提供一种新的组合干燥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糖渍加应子的热风干燥特性及其表达模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该文探讨了糖渍加应子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热风干燥过程加应子水分变化特性。干燥特性试验表明,加应子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40~80℃范围内,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前2 h,40℃时,干燥速率从3.52×10-2 g/(g·h) 降至2.03×10-2 g/(g·h),降低了42.33%,80℃时,干燥速率由14.64×10-2 g/(g·h) 降至4.22×10-2 g/(g·h),降低了71.17%;80~100℃范围内,样品表面出现结壳硬化现象,温度对干燥速率影响减弱(P>0.05)。结果表明,Page模型适合对加应子干燥过程进行描述和预测;Page模型变形求导得出加应子干燥速率模型,模型拟合度高,可为其干燥工艺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分析果蔬真空冷冻干燥冻干速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果蔬真空冷冻干燥水分在线检测,研究果蔬冻干过程水分扩散运移规律及过程参数优化,该文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以果蔬冻干过程孔隙度变化表达其冻干速率。由于果蔬在冻干过程中孔隙度会随着冰晶的升华而发生相应变化,水分扩散路径及孔隙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化,运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动力学能量守恒定律,模拟分析了果蔬冻干水分扩散速率变化分布情况,建立了孔隙度线性变化的多孔介质模型,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类果蔬孔隙度变化越大冻干速率就越大。试验验证以苹果为试材,在冻干1、3、5、7 h测取苹果样品含水率和对应的水分运移边界位置,并在苹果冻干样本水分运移边界处进行电镜微观拍片与孔隙度图像信息采集处理,获得相应的孔隙度试验值,通过对水分扩散边界位置与孔隙度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冻干过程孔隙度由内向外呈线性增加。进而导出含水率与孔隙度、孔隙度变化与干燥速率的相关关系,得知孔隙度的变化与冻干速率呈正比,试验验证与模拟结论相一致。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可作为物料内部流体传输的表征参数,可应用孔隙度的变化来表达冻干速率。该研究为冻干过程参数优化与机理分析提供了参考,在冻干水分在线监测等方面提供了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