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宁南县1995—2013年养蚕户数变化的统计调查发现,养蚕户数随着宁南蚕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日趋减少,桑树抛荒面积逐渐增多;但是蚕桑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养蚕户数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县在新的形势下要培育养蚕大户,整合蚕业资源,依靠科技,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和进一步加强服务等发展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3.
把蚕业当作企业来经营,优化组合流动资产,在蚕业科学范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增加产出,谋取利润。  相似文献   

4.
1 基本情况 桐庐县2006年春开始开展示范和推广大棚养蚕.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07年全县共搭建各类临时简易大棚110只,总面积1.32万m2,饲养蚕种350张.根据对印渚、怡合等重点乡镇15户蚕桑大户的调查,2007年共建大棚19只,面积2 470m2,中秋期大棚饲养蚕种80张(占总饲养量123张的65%),总产鲜茧2 731-8kg,平均单产34.1kg.  相似文献   

5.
蒲小东 《四川蚕业》2002,30(1):47-48
<正> 嘉陵区是个栽桑养蚕大县,每年发种均在8万张左右。近年来,嘉陵区紧紧抓住蚕业经济面临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蚕桑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从“公司+基地+农户”入手,创新蚕业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培养了一大批蚕桑业主,加快了蚕业产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2001年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课题>在铜梁县开始实施,大庙镇石院村2社被定为实施示范社.全社36户、125人,其中在家务农的31户、104人.有耕地6.47hm2,其中田3.3hm2、土3.1hm2.在课题实施前的2000年,全社有桑树32 000余株,其中小桑园1.3hm2、18 000余株,年养蚕120张、产茧3 500 kg、收入42 360元,单张产29.2kg、收入353元.从2001年开始大育苗、大栽桑,大力引进蚕桑新品种,积极推广养蚕新技术,到2003年发展到全社养蚕223.6张、产茧7 678kg、收入92 136元,单张产茧34.3kg、收入412.06元.全社户平养蚕7.2张、收入2 972.1元.课题实施3年来,增加养蚕103.6张、增产蚕茧4 086kg、增加收入49 776元,分别增长86.3%、115.8%、117.5%.单张产茧增加5.1kg、增收59.06元,分别增长17.5%和16.7%.全社实现年667m2桑养蚕3.1张、养蚕直接收入1 279.66元.现将该社实施蚕业课题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丰曾经是江苏优质茧主产区之一,1994年底桑园面积达12.8万亩,年饲养蚕种31.6万张,年产茧21万担,后因受茧丝绸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一户一亩桑种植不合理的影响,桑园面积、发种量一直下滑至2万亩和6万张。近年来,大丰调整蚕业发展思路,寻求探索了一条以发展蚕桑重点镇重点村重点组  相似文献   

8.
湖州市南浔区朱家兜蚕桑园区,是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建成的蚕桑示范园区,现有园区面积17.87hm^2。在建设中,突出了连片集中、 能排能灌、栽植农桑系列新品种三大特色,通过科学管理,现已呈现良好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春栽4hm^2新桑园,2000年刚投产,平均667m^2桑产茧已达188kg,收入3700余元。朱家兜蚕桑园工我已在湖州市蚕区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展示了重振丝绸之府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杜刚双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1):45-47
<正>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5,25(2):55-57
困则变,变则通.近年来,蓬安县蚕业局全体干部职工面对困境,创新举措,团结一心,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搞产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发展蚕桑业主84户,经营土地面积近666.7hm2,累计投入资金近1 000万元,2003年已实现养蚕2 000多张,产茧6.5万kg,产值65万元多.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养蚕4万张,产茧100万kg,产值上1 000万元,利税300万元以上.其中,蚕业局内部职工当业主的已有18户,参与职工人数达47人,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1/3,承包经营土地面积近266.7hm2,已投入民间资金265万余元,2003年养蚕1 710张,产茧6万kg,产值近60万元,有4户业主办理了私营企业注册登记,带动了蚕桑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合作社基本情况南部县三清乡距离县城20多km,是蚕桑发展新区。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2013年三清乡政府从碾垭乡引进养蚕能手黄烈,黄烈与20户农户签订10年桑园流转合同,流转桑园70余亩,开始在三清乡养蚕,当年养蚕量就达到了50张,单产达到40kg/张,售茧收入6.6万元。2014年黄烈养蚕120张,养桑园鸡1800只,总收入33.2万元,并通过  相似文献   

12.
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走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河南省内乡县是灌张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蚕桑生产,最初时一家一户667m2左右桑田,现今已出现了一批养蚕大户,户拥有6000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珙县蚕业遵循加强领导促发展,县乡联动保增长的理念,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投入为动力,实施领导靠前、部门包片、职工包户新举措,努力培育养蚕大户,全方位推进宜宾市10万亩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和我县1525工程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为推进十二五蚕业产业  相似文献   

14.
濮院镇位于桐乡市的东部,区域面积61km2,辖1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43169人,耕地面积3280hm2.其中水田面积2446hm2,专桑面积1112hm2.2001年蚕茧产量达1298t.全镇的农业结构以粮食、蚕桑生产为主,粮、油、茧、蔬菜、水产、畜牧等多种经营产业共同发展.蚕桑生产是本镇农村经济的一大主柱产业,为此狠抓了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标准、高产示范园区,以促进蚕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曹拥军 《中国蚕业》2005,26(4):57-59
栽桑养蚕是如东县传统的农业项目和结构调整后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拥有桑田4670hm2,年发种量近20万张,平均667m2产值达2600元左右,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近1.5亿元,为本县的经济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回顾如东蚕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以前,栽桑养蚕以农村家庭式分散、小规模生产为主;二是建国后,栽桑养蚕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三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集体桑田分散承包给各农户经营,不少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增扩或新拓了较大面积的桑园,使蚕桑生产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栽桑养蚕业原有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经营方式暴露出新的矛盾,必须以新的经营理念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杂志是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年4期,是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1稿件范围主要登载蚕桑政策解读、产业管理、生产技术、科学研究、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文章,要求具有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主要设置栏目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生产主体、蚕丝文化、信息动态等。2020年重点征集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典型事例分析文章,家庭农场、养蚕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典型案例分析文章。  相似文献   

17.
18.
蚕桑是桐乡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栽桑养蚕桐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环境。2005年全市投产桑园面积1.07万hm2,实际饲养蚕种37.7万张,总产蚕茧1.56万t,蚕茧总产值3.3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667m2桑产值达到2090元,养蚕户均产蚕茧收入3300元。蚕桑生产是时间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密集型产业,茧丝绸产业是最早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从生产加工到经营形成了紧密型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丁光滔  林平 《四川蚕业》2008,36(4):57-60
<正>在江水滔滔的金沙江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蚕业明珠——四川宁南。这里,漫山遍野尽染桑园绿色;这里,优质蚕茧享誉神州大地;这里,生丝缕缕演绎丝路神韵。走进宁南,你  相似文献   

20.
刘俊 《四川蚕业》2009,37(1):8-9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栽桑养蚕,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过去、现在、将来都必将是部分农村农民致富增收的骨干项目,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蚕丝绸产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和严峻挑战,如何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蚕业工作,推进现代蚕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