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浙江省农科院发现水稻温敏感苗色突变体Athermo-sensitiveseedling-colourmutantinricediscoveredbyZhe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浙江省农科院于1991年在杭...  相似文献   

2.
具有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两用核不育水稻7436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可育,该材料在10天苗龄内的苗色具明显温敏性,即高温苗色正常绿色,低温表现白色,其临界温度为26.1℃左右,但随着苗龄天继续增加在低温下生长的白苗能逐渐趋向正常绿色,而不会逆转;该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受一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交育成)更耐低温。推测除雄住不育性外,该不育系发芽期的耐低温性也是从Dunghansali的细胞质通过Kalinga-I而遗传的。耐寒性的细胞质控制为水稻文献中首次报道。该不育系将适宜于杂交水稻的发展,在低温发芽难的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比较普遍存在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短日低温敏感型,长日高温敏感型和既对短日低温敏感又的长日高温敏感的“两极光温敏感”型,现已育成具有普通小麦缩胞质的长日高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94-337s,文中阐述了选育的经过,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全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示范现场会分别在河南信阳和四川双流召开Thenationalon-the-spotmeetingsonthedemonstrationoftwo-linehybridriceheldatXinyang,HenanandatShuan...  相似文献   

6.
香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稻系列组合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稻系列组合报道Abriefintroductiontothenewly-developedquasi-aromatichybridriceswithgoodquality,highyieldandgoodpestresistanc...  相似文献   

7.
七份苎麻野生资源的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梁色体长度比大  相似文献   

8.
农垦58S花药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垦58S花药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时期Antherabortioninphotoperiod-sensitivegenicmale-sterilericeNongken58Sinitiatingatsporogenouscellstage童哲,张锦晖(...  相似文献   

9.
儿茶素对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生荣  赵玉芳 《茶叶科学》1997,17(2):219-224
用脉冲辐解动态研究技术,分析了由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对氧化型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结果表明,dGMP中性N2O饱和水溶液在儿茶素存在下脉冲辐解后310mmdGMP-OH生长明显减慢,儿茶素酚氧自由基逐渐形成,儿茶素对dGMP-OH的修复速率常数依次是:EGCG为7.2×108dm3mol-1s-1,EGC为4.7×108dm3mol-1s-1,ECG为5.6×108dm3mol-1s-1,EC为2.9×108dm3mol-1s-1。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百亩联片”高产栽培示范效果初报Resultsofhigh-yieldingculturaldemonstrationoftwo-linejoponicahybridriceYunguang8骆驷臻,卢义宣,金永伦,曹家明,张静,...  相似文献   

11.
水稻长穗颈性状的一种新遗传行为的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罗沙米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一种隐性高秆突变体,秆型分析表明,突变体的株高增加主要是倒1节间伸长所致,属最上节间伸长型,是一种长穗颈突变。该突变还引起了剑叶和粒长发生显著变化。突变体/野生型、野生型/突变体的F1代全部为正常穗颈,F2代正常穗颈与长穗颈之比为3∶1;突变体/缙恢10号、缙1B/突变体的F1代全部为正常穗颈,F2代正常穗颈与长穗颈之比为13∶3。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要基因外,高秆性状的遗传还受到一对抑制基因的作用,有两种遗传模式可解释该突变体的遗传行为。  相似文献   

12.
标记两用核不育水稻M2S的花药培养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绿苗,从组合M2S / 培矮S中选育出一批带淡绿叶标记的籼型两用核不育DH品系,选择部分DH系进入人工气候箱鉴定其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DH系之间的光温反应特性差异较大。通过亲本、F1、F2和BC1世代的遗传研究表明,两用核不育基因从感光的晚粳农垦58S转导至弱感光的籼稻M2S后,表现为由2对主基因控制,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明显;淡绿叶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两用核不育基因与淡绿叶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还对两用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条件、花药培养效果及其在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水稻短根突变化RM1、RM2与原品种Ohchikara杂交配成两个组合的P1、 P2、 F1、 F2、 B11、B'11、B12、 B'12 以及F3世代,调查冠根长度,研究短根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RM1和RM2的短根性状均受单个位点稳性核基因(srt1srt1),并且RM1和RM2的短根基因是等位的。讨论了srt1基因在杂交稻和中子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五丰占2号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及在回交世代中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用白叶枯病菌株浙173(Ⅳ型)接种,五丰占2号表现中抗,IRBB5表现抗;五丰占2号的白叶枯病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隐性主效基因xa5控制的IRBB5对白叶枯病菌株浙173的遗传符合隐性主基因的分离比。对白叶枯病菌株浙173的抗性反应与xa5基因的PCR检测结果一致。在五丰占2号2/IRBB5 B1F1群体中,基因型Xa5Xa5与Xa5xa5的分离比为1∶1;在五丰占2号2/蜀恢162 B1F1群体中,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五丰占2号水平的植株数占群体总数的68.3%。如果要将IRBB5中的xa5基因与五丰占2号的微效基因聚合,用五丰占2号回交1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稻米淀粉粘滞性谱特征的表现及其遗传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水稻F[sub]2[/sub]无性系群体及大量品种(系)的RVA谱的测定,研究了稻米淀粉RVA谱的类型及遗传。结果表明:(1)RVA谱可分为A~F六种类型,糯稻的特征图谱为A型,籼稻的特征图谱有B、C、D、E、F五种类型,粳稻有D、E、F三种类型。(2)稻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不同,RVA谱则不同。稻米的AAC相同,RVA谱也可不同,在低、中AAC类型中,RVA谱的差异能反映品种食味品质的差异。(3)4个杂交稻组合的RVA谱表现出相同的特点,除最高粘度和起浆温度外,其他特征值均介于双亲之间,表明杂交稻米品质改良要求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改良同步进行。(4)在F[sub]2[/sub]无性系群体中,RVA谱各特征均呈连续分布,最高粘度是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都可能是由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6.
以具不同抗冷力的籼稻品种青华6号(冷敏感)和桂山矮选3(抗冷)为材料,采用PAM调制荧光仪检测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抗冷力的籼稻品种防御低温光抑制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籼稻抽穗期剑叶经低温光抑制胁迫后,与黑暗低温处理比较,光照低温处理引起的初始荧光Fo上升,Fv/Fm比值下降明显。抗冷的桂山矮选3比冷敏感的青华6号的Fo上升和Fv/Fm下降的幅度较为显著,但在常温弱光下其恢复较快。荧光猝灭分析亦表明,低温光抑制胁迫引起光化学猝灭qP下降,非光化学猝灭qN受抑制明显,但恢复较快一些。由此可认为,低温诱导籼稻光抑制发生,低温光抑制的程度不完全是伤害的结果,其恢复能力的强弱更能准确地反映品种间抗光抑制的能力。桂山矮选3比青华6号具有较强的防御低温光抑制的能力可能与叶黄素循环库的大小以及玉米黄质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制种抽穗期施用九二Ο,在其所产种子中会有一定量的GA3积累,其GA3的含量与制种时抽穗期九二○施用量呈正相关。试验和检测证明,制种田抽穗期九二Ο用量在每667 m2 8~18 g范围内,其种子中的GA3含量在49.5~63.5 ng/g之间,均大大低于能引起幼苗徒长的GA3含量(946 ng/g)。可以认为,生产中杂交稻田产生的徒长苗与制种时抽穗期施用九二Ο无关。经在制种田花期喷雾接种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孢子的试验证明,杂交稻幼苗中产生的徒长苗是由恶苗病菌经花器侵染后种子带菌所引起的,杂交稻中产生徒长苗与抽穗期九二○的施用无关。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n chilling on fructose 1,6-diphosphatase (FBPase) of flag leaves in five hybrids Shanyou 63, Shanyou 64, Weiyou 64, Qingyouzao and Xiuyou 57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loroplast FBPase activity of flag leaves in hybrid rice F1 and their parents at filling stage decreased after low temperature (1℃) treatment. The sensitivity of FBPase to chilling can reflect difference of cold tolerance among these hybrids. The order of cold tolerance was as follows: Japanica type Xiuyou 57, Indica type Qingyouzao, Shanyou 63, Shanyou 64. and Weiyou 64. The cold tolerance of F1hybrid rice was inherited toward to that of the maternal line. The possible role of FBPase during grain fill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BPase activity of flag leaves and cold tolerance in hybrid ri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对杂种F1及F2的稻米垩白率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F1及F2代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GCA MS/SCA MS值在F1代和F2代均极显著,而且F2代又比F1 代大,因此,稻米垩白率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并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1代和F2代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并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而非加性变异变小。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F1和F2代的表现极为一致,F1和F2代间的秩次相关极显著。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世代两者间的相关均极显著。因此,根据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可以估计其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高低。但稻米垩白率较低的亲本间两者的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 显性 上位性效应。穗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